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大导演罗兰·艾默里奇的新片《决战中途岛》将于11月8日上映。我得到个机会把片儿抢先看玩了,还近距离看到了大导演本人,作为一个军事爱好者还是挺幸运的。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放映现场互动

根据导演的现场问答,《决战中途岛》这部电影在拍摄时制作了一架SBD和一架TBD的模型,用于拍摄飞行员的近景画面,而所绝大部分战斗场面都是由CG完成的。影片画面的火爆程度都远超预期,尤其是防空火力空前密集,因为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日本联合舰队防空火力已经不可以用悲剧来形容,应该算是辣鸡了,而到了影片中就完全是另外一种感觉。具体有多火爆,大家到时候自行体会吧。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从预告片就能看出有多火爆了

这部电影的主要故事都是围绕着中途岛之战以及相关主要角色展开的。故事的时间线其实非常的长,从演员表里就能略知一二:包括空袭东京的杜立特、英雄轰炸机队长麦克拉斯基和百斯特、著名情报官莱顿、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和威廉哈尔西。

我们知道哈尔西因皮炎加重并没有参与中途岛之战,将指挥权交给了斯普鲁恩斯。那么哈尔西的戏份自然要在中途岛大战之前的一系列海军行动中展示。包括在南太平洋与日军交手以及为杜立特护航。哈尔西本人的性格非常有特色,勇敢到近乎鲁莽,甚至带舰队强冲台风,得了个绰号“台风之子”。后世对他也是有赞有批。当然这不是本文重点。电影中涉及的历史时间跨度如此之大,而影片的时间有限,肯定不会面面俱到把这些事情都说清楚,不然的话会看的有些不明所以。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聊聊中途岛之战的相关历史。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威廉·弗雷德里克·哈尔西

关于中途岛海战的历史已经汗牛充栋,而且大多数都被各种“光环”和“戏剧性转折”所围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句“命运的五分钟”。而这些带有悲情色彩的评论或者“历史真相”都出自于日方参战人员的回忆录,尤其是时任赤城号飞行队长渊田美津雄所写的回忆录《中途岛》。然而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呢?日本人是怎么输掉中途岛之战的?中途岛一战的意义又如何呢?

为什么要打中途岛?

日本的海军战略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没有战略。日本海军根据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经验,总结出舰队决战就是制海权的经验并应用于太平洋战争。然而这种以战术胜利为目标的战略在老牌海洋强国看来真是图样图森破:赢得舰队决战并不意味着掌握制海权,更不意味着战胜对手,对关键航道的控制明显更为关键。日军的战略缺陷将在整个太平洋战争期间困扰着日本海军,腐蚀他们的战斗力。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 山本五十六

中途岛之战是联合舰队策划与推动的。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一连串胜利之后,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已然封神。他认为日本必须将美军航母部队完全歼灭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然而作战行动还要获得军令部和大本营的批准。于是舰队与海军军令部、海军与陆军之间的斗争又喜闻乐见的上演了,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和观点吵得不可开交,山本甚至以联合舰队全体辞职职来要挟军令部,真是典型的下克上。直到杜立特空袭东京后,陆军才同意山本优先解决美军航母的观点。然而又在山本的中途岛攻略计划上强加了一条:进攻阿留申群岛。

日军的战略规划

山本发起中途岛之战的初始想法是诱歼美军的主力:航母部队。然而随着参与作战的单位越来越多,山本的计划越来越庞大,逐渐将首要目标从美军航母转移到了中途岛本身上去。变成了先让航母部队炸岛,掩护陆军主力登陆,然后等美军航母从夏威夷出发,再集合日军主力将美军增援部队击沉。同时还要攻略阿留申群岛。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到日军作战的几个大毛病:目标不分主次,什么都想要,也不看看自己有几张牌可以打,作战行动安排的复杂而精密,细致有余而灵活不足。然而美军会按照日本人编排的剧本走吗?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珊瑚海之战是史上第一次航母之间的对决 翔鹤号被击伤

更严重的是,由于之前的珊瑚海作战,导致日军损失了五航战的战斗力:翔鹤号的舰载机队被打残,瑞鹤号被炸伤。原本预定要参加中途岛作战的航母数量瞬间减少了1/3。

我们来看下日本人的作战计划: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中途岛战略态势,可见日方的计划有多复杂

上图从上到下分别是

阿留申方向(AL作战):

北方部队主力:细萱戍子朗中将指挥,包括那智号重巡、2艘驱逐舰

基斯卡岛攻略部队:第21轻巡战队:4艘轻巡、第6驱逐分队的3艘驱逐舰,运输舰1艘搭载登陆部队550人

阿图岛攻略部队:轻巡阿武隈号、4艘驱逐舰,运输舰一艘,登陆部队1200人

第二机动部队:角田觉治指挥,包括四航战的轻型航母龙骧、隼鹰,第4重巡战队的摩耶、高雄,第7驱逐分队的3艘驱逐舰

中途岛方向(MI作战):

机动部队:南云忠一指挥,走在最前面。下辖第一航空舰队,包括第一航空战队航母赤城、加贺、第二航空战队的航母飞龙、苍龙。第八重巡战队,重巡利根、筑摩。第三战列舰队二分队:战列舰榛名、雾岛。第十驱逐战队的轻巡长良号和11艘驱逐舰。

主力舰队:山本亲自指挥,与机动部队路线相同,但有一天的距离。包括第一战列舰队的大和、长门、陆奥,轻母凤翔号,驱逐舰11艘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大和号战列舰

阿留申警戒部队:高须四郎指挥,初始与主力舰队同行,后分头北上。包括第二战列舰队的日向、尹势、扶桑、山城。第9轻巡战队,2轻巡、12驱逐

登陆舰队:近藤信竹指挥,在主力部队南侧。包括第3战列舰队:金刚、比睿,第4、5、7重巡战队共8艘重巡,第4驱逐战队:轻巡1艘和11艘驱逐,以及轻母瑞凤号。

登陆船团:大量的运输、补给舰队和护航支援舰队从关岛出发与近藤信竹会合,搭载陆战队5000人,负责中途岛登陆作战。

美军战前准备与部署

密码破译

由于美军在1942年1月,也就是中途岛海战之前半年,就从一艘被击沉的日本潜艇上获取了日军的JN-25b密码本。虽然日本在4月进行了密码更新,但是仍有大量的电报都是以老密码拍法的。于是美军就能大致掌握日军动向,他们判定日本将马上集结主力进攻一个叫AF的地方。但是华盛顿认为这指代南太平洋的某个基地,夏威夷则认为这应该是中途岛。他们于是秘令中途岛明码拍发一条报告:岛上的淡水制造机坏了。过几天,美军截获了日军的电报:攻略部队需要携带淡水船。这么一来AF的指代对象就很明显了。

调集兵力

于是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紧急调集手头所有的力量,将哈尔西手下的企业与大黄蜂号航母编为第16特混舰队,交由斯普鲁恩斯指挥,约克城号航母组成第17特混舰队,由弗莱彻指挥。两支舰队都被部署到中途岛附近附待机。然后把手头所有能派遣的地面作战人员和陆基航空兵都派到中途岛上去加强防卫。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列克星敦号(上)与萨拉托加号(下)

同样由于珊瑚海海战的影响,约克城号航母受损严重,而且舰载机部队被打残,美国人直接将萨拉托加号航母(被潜艇击伤正在修理)上完好的机队直接移交给了约克城,同时让约克城带着维修工具参加战斗。对比日军直接将五航战弃之不用的行为,美军体现出更为优秀的组织和应变能力。

双方战力对比

战机数量

通常,人们在对比中途岛海战时都只强调了美日的航母对比为3比4,而且日军有人员素质和装备水平的双重优势。然而如果只算参与作战的战机数量的话,日方并没有数量优势。日本有赤城加贺两艘大型航母和苍龙飞龙两艘中型航母,美军有三艘约克城级舰队航母以及中途岛上大量的陆基航空兵。

只对比舰载机数量的话,日方有俯冲轰炸机(99式舰爆)72架外加2架维修和2架备用、鱼雷轰炸机(97式舰攻)72架、战斗机(零战)81架合计227架,而美方航母有俯冲轰炸机(SBD)109架,鱼雷轰炸机(TBD)43架和战斗机(野猫)79架,合计223架。可以看出双方战机总数差不多。如果加上中途岛上的127架各种战机的话,美军无疑占据着数量优势。

战机性能

鱼雷机方面,日方略有优势,他们的鱼雷机比美军更强。美军的TBD在投放鱼雷时速度不得高于110节,高度不得高于15米,直接就是活靶子。日军使用的97舰攻则要好得多:他们通常在160节的速度和100米高度上发射鱼雷,必要时还能更高更快。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TBD鱼雷机

战斗机方面,日军的零战非常灵活,但是机身非常不牢固,而且装备的武器很尴尬:2门20mm炮威力不错但是载弹量不足,打两下就没弹药了,2挺7.7毫米机枪则威力太低。这造成了零战需要频繁起降补充弹药,还得小心被对方命中,否则直接空中解体。而美军的野猫式战机虽然灵活性差了点,但是机体坚固,12.7mm机枪数量多火力猛,只要战术运用得当还是可以和零战打几个回合的。然而驾驶零战的飞行员都是久经沙场的老鸟,美军这边则新手居多。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SBD轰炸机

轰炸机的话,美军的SBD占有绝对优势。且不说美军航母搭载的轰炸机数量远超日军,SBD所使用的500磅炸弹威力也强于日本99舰爆所使用的250kg炸弹,而SDB的载弹量更是99舰爆的2倍。可以看到在中途岛海战中,日方数度命中约克城号航母,但美方总能修复。而日本的赤城号航母被一枚直接命中和一枚近失弹就夺取了性命。

舰队防空火力

通常而言舰队防空有三种手段:战斗机拦截、防空炮射击和规避机动。

对于战斗机而言,如果对方的攻击梯队没有护航战机,那么拦截作战就像打靶一样容易。毕竟满载鱼雷和炸弹的攻击机是没有什么机动性能可言的。如果对方带了护航战斗机的话,拦截行动就会被骚扰:专注于拦截的话会被护航战斗机击落,与护航战斗机缠斗的话又会错失拦截时机,非常麻烦。除此之外,战斗机的防御作战也需要进行指挥和引导。由于零战电台性能羸弱,日方的防空指挥通常由防空哨舰进行开炮预警,剩下就靠飞行员的个人能力。而装备了雷达和电台的美军方面则要好不少,拦截机可以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指挥。

至于防空炮而言,日军配备的防空炮数量不足,而且防空指挥系统的效率极其低下。大口径火炮缺乏引导:日本航母上最新的94式高炮指挥仪的反应速度约为20秒,一旦对方轰炸机进入俯冲,他们就毫无办法了。而小口径高炮因为手动装填弹匣的原因,射速非常慢,三联装25mm炮在正常情况下是一门炮开火,另外两门等装弹的状态。因此在很多叙述中途岛的文章中甚至不会刻意提起他们。而这些防空炮在中途岛也没起什么作用。倒是美军的防空火力效能还算不错,雷达指引的高炮和高射速的小口径火炮都能给对方造成不少麻烦。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电影中日方的防空火力真是可谓是武德充沛

最后在舰船的机动能力上,主要由操舰人员的水平以及对方的投弹水平决定。而美日双方规避机动的环境不同,并不能直接比较谁强谁弱。另外,由于日军防空火力不足,航母被迫进行大幅度的机动,这将导致她远离护航舰艇的防空火力进一步下降。当然,日军护航舰艇上的防空火力也几乎是空白,驱逐舰上的防空炮寥寥无几,战列舰和重巡又距离太远。所以日军的对空防御基本上只能寄托在拦截机身上,这为后来的战斗埋下重大隐患。

航母应运用水平

这方面需要多花点功夫说了。日方在航母应用的经验比美军要高,但是作战习惯却未必比美军更好。同时也是各大段子的聚集地,是搞清事实真相的关键。

日方很早就能进行编队内的协同攻击,他们在放飞攻击波的时候,航母除了各自放飞战斗机外,只放飞鱼雷机,然后与编队中的另一艘航母(通常是姊妹舰)放飞的轰炸机组成编队进行攻击。在下一个攻击波在反过来,放飞轰炸机与另一艘的鱼雷机编组攻击。这样能有提高舰载机的整备效率。而美军则是每艘航母各自放飞三种飞机,提高了编队的指挥难度,降低了整备效率。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日军航母准备放飞战机 背景为苍龙号

然而美军在航母运用中也有独到之处。他们使用轰炸机编队来承担侦察任务。在美军在每艘航母上都部署了一个装备SBD的侦查中队,简称VS。这也是美军航母轰炸机数量众多的原因。这些SBD在侦察到敌舰的时候就可以自行选择是否进攻。而日军航母则更倾向于集中放飞庞大的攻击编队,把侦查的任务都交给了重巡和战列所搭载的水上飞机。而这些数量少,性能差的水上侦察机将是中途岛海战失败的重要伏笔。

由于日军出过“炸弹换鱼雷”的经典问题,以及“命运的五分钟”这样的经典谎言,我们还得仔细说说南云的这个难题由来,以及日本舰载机的整备过程。

在联合舰队对中途岛海战进行模拟的时候,出现了与后来事实相同的一幕:在北方伏击的美军航母给予南云致命一击。对于这个演习结果,山本直接表示美军不可能知道日军位置,所以这里没有航母。如果真的有航母怎么办呢?山本给了南云一个口头指示:在炸中途岛的时候保留一半的航空兵应对。南云此时心里肯定一万头草泥马飘过:就4艘航母,又要炸岛又要防美军偷袭,这么点兵力怎么够嘛!我太难了!山本的这个指示,就为后面的“炸弹换鱼雷”埋下了伏笔。

关于“命运的五分钟”这个说法,则来自与此战的亲历者,赤城号飞行队长渊田美津雄的回忆录《中途岛海战》。由于是亲历者回忆录,无论是对史学界还是民间爱好者而言都是有一定价值的。然而史学界往往会对比其他档案文献来寻找真相,而民间爱好者则更多是哪个好听用哪个。

电影《决战中途岛》预热 上:决定命运的五分钟?

渊田回忆录原文

然而这完全是谎言。当时日军所有航母都在疲于应付美军鱼雷机队的轮番攻击(葫芦娃救爷爷),四条航母都在频繁起降战斗机,根本不可能出现渊田描述中的场面。美军轰炸机飞行员带来的目击证言和现场照片也都显示当时日方航母甲板上并没有排满战机,只有少量的零战在加油装弹。

从日方航母作业的流程上来看,要将机库内完成整备工作的舰载机提升到甲板上,然后再放飞,这个过程需要45分钟。而当天不断来袭的美军根本没给日军这么长的喘息之机。

那么中途岛大战是如何进行的?记得明天来看哟(未完待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