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自身的問題?

一、焦慮、浮躁,處於大環境下壓力下的家長,應正視自己的問題

家長支撐一個家庭,更是支撐孩子面對學習和壓力的基礎。孩子本身的學習出現問題,並不難解決,難解決的是,家長在面對重重壓力下,卻不懂得如何疏導自己,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自覺地將自身的壓力轉移到孩子身上。這樣一來,孩子幼小的心靈就會產生自我懷疑,從而導致逆反心理,或是厭學心理。

家長的情緒自控,是目前家庭教育面臨的一個重點,首先我們要梳理的是,孩子會出現一個問題,家長要先做到不急、不躁,以平和冷靜的態度面對這些問題。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自身的問題?

二、平等的溝通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呼吸減壓:慢慢深吸一口氣,直到自己的肺容量極限,停頓三秒,再慢慢的呼出來。這也是讓自己快速達到冷靜狀態的一種有用的方法。

例如,工作繁重,沒有時間顧及孩子的學習,以至於孩子一天都在玩手機遊戲。那麼應該由我來負責。產生的影響是,自己的工作沒完成,孩子的學習也下降了。接下來優先解決自身的工作任務,是否有人可以協助你快速完成?是否有可以查詢的資料?是否可以和客戶友好溝通?在優先解決自身問題之後,你的壓力也會隨之放下,孩子可以很明顯地感到你的放鬆下來,這時候再平靜的和孩子進行溝通,表述因為自己的原因,工作沒有完成,現在經過努力,任務達成了,然而你玩一天的遊戲,沒有完成作業,自己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接下來,和孩子約定,可以再玩10-20分鐘遊戲,之後,完成孩子自己該做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自身的問題?

總之,溝通方法很重要,有些孩子在遊戲中是聽不進去父母說話的,這時候怎麼辦?強硬的搶奪手機,關掉電源是不可取的。也許我們可以嘗試這樣對孩子說:15分鐘以後我有重要的事情對你說,到時候我會斷掉WIFI,你聽我說完之後,我會恢復。這樣既留給了孩子空間,同時也讓孩子感覺到你的友善和重視。

三、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一件事的熱情。

當孩子失去了學習的熱情之後,擁有再高的智商,達到的成就也有限。

父母在教育中,起到的是一個文化的載體,文化是教育的旗幟,教育界的前輩說過:最高點的文化,是文而化之,不用說話,孩子內心就被我們感化了,同時產生了學習的熱情。

家庭教育重點在於培養,孩子學習上出現問題,歸納起來就是家庭教育當中心力的不足,家長面對孩子的壓力無所適從,而孩子對學習的熱情不足。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自身的問題?


通過家長的行為,點燃孩子對學習熱情,我們可以暫時放下家長的身份,向孩子請教:這道題的答案對媽媽的工作有些幫助,但時間太久,媽媽忘記怎麼做了,能請你告訴我一下嗎?

如果孩子會這道題,就讓我們耐心聽孩子講解,並且順勢引導到其他的問題裡。

如果孩子不會這道題,那麼他會產生一種責任心,認為我可以幫助父母了,孩子就會認真的研究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時候你再認真的傾聽,給予適當的肯定和鼓勵,以此點燃孩子對學習的熱情。

情感交流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孩子就會說,媽媽那我該怎麼呢,這時候再對他講述一個道理,才有可能帶給孩子的一種新的引導能力。

在家庭教育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自身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