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今人談中國之美,知落霞孤鶩、秋水長天,知莽莽長城、山舞銀蛇,知蒼茫原野、風吹草低,盡知中國大之美,卻鮮知中國小之美。


細細深究,中國之美卻更在於小。


花鳥精工,亭臺樓閣,詞曲小令,無一不是小,無一不是美,也無一不是中國。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中國的山水,從大處落眼,是煙波浩渺,廣袤無垠,美得大氣磅礴;從小處落眼,是山如黛眉,水如秋波,脈脈無語卻含情無限。


大山水壯闊,小山水清秀。小山水更像是一幅經典的水墨畫,一點點、一滴滴暈染在潔白的宣紙上,幾分清晰,幾分朦朧。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這裡是夢幻的,走進這裡,就像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這裡是溫柔的,雲霧繚繞,山水相映成趣。


小橋流水人家,細柳迎風,曲水流觴,粉牆黛瓦,吳儂軟語,溫柔軟軟...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鎮,浸透了時光,也充滿了纏綿往事。


中國一半的靜美都儲存在小小的水鄉古鎮,這裡沒有都市的喧囂,只有寧靜和純樸;這裡沒有遊客的侵擾,只有居民和行者。


若是煙雨濛濛,撐一把油紙傘,穿行在古鎮青石板鋪就的幽巷裡,更是一幅別具江南風韻的古鎮水墨。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或是有幸在江南,青青江水綿延不斷。遠遠近近,或輕紗漫繞西子湖,或十里香豔秦淮河,或春風十里揚州路,都成了夢中相去日遠的曾經。


或是閒逛於碧綠田野間、看人們朝作夕息,田間隴上,花開正好,遠處小山幽幽,綠竹蓊鬱。


抑或是腳踏烙印著歲月的青石板小路,清幽幽的陽光斜照屋脊,在石板上投下一片陰涼。遠處映入眼簾,便是不高的遠山,隱隱約約。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中國多文人,建築多雅筑。中國的古建更偏愛小而精緻。


雕欄玉砌的亭臺樓閣,祥和寧靜的鄉村民居,豐富多彩的門窗樣式,栩栩如生的磚雕藝術……


一絲一木、一磚一瓦、一椽一檁、磚雕、木雕、傢俱、陳設,都是如此之美。


精緻如它,在中國建築營造之精、文化之濃、古韻之香。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北方的四合院,南方的園林,徽派民居,都是中國古建的典型代表。


碧瓦青磚的四合院,四方一統。院落佈局,如硯端方。合著天圓地方,合著幾世同堂,小天地中更有小天地,長幼有序,各自怡然。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蘇州古典園林以其古、秀、精、雅,多而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


滿是詩情畫意。古代的造園者多能詩善畫,造園時多以畫為本,以詩為題,通過鑿池堆山、栽花種樹,讓文字意境與山水之美自然和諧地揉和到一起。在園林內,隨處都可見無聲的詩詞,和立體的畫卷。因此行走在園林中,即使是一塊簡單的石頭,一隅平凡的草木,同樣都能散發出一種深遠的文人意境。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徽派建築更是中式小巧的代表。


黛瓦、粉壁、馬頭牆,磚雕、木雕、石雕更是精緻到底。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小巧玲瓏的精緻,有時候可以驚豔四座。


點翠、花絲鑲嵌等工藝,精細,是方寸之間的藝術。一張穿花過葉的繡帕,一件鮮活栩栩的山水微雕,一塊佩玉,一窗剪紙,金玉細軟,朱釵羅裳,越是小,越是細,越見工夫。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大千世界,百歲光陰,都盡在這小小玲瓏中。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擇一處小城,看春花,聽夏雨,賞秋月與冬雪,雖簡單,卻是人世小確幸。


找一個院子,在這裡消磨時光,身處於院子中,時間是靜止的,心靈是空明的,在這樣的院子裡,會忘卻世間一切,所謂喧囂、煩亂、各種忙......都在此刻停頓,停下腳步,給靈魂一個歇息的時間。


古景之美,一筆一劃間山川河流


讀書有時,亦須有地。善讀書者,則覺一切聲色貨好之處,一方斗室即可。


淡日臨窗,茶煙繞案,瓶花未謝尚有餘香。


偶然失意,頗感懊惱,徘徊斗室,若有所悟,即宜拂幾焚香,靜坐稍息。


黃昏日落,負手庭除。得此餘暇,綺懷萬動。月明如畫,清霜行天,秋夜迢迢,良多客感。


一方細小的天地中藏著更加真實的中國,無需尋覓桃源,便已是身處桃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