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有多寬,道路有多長,別將自己一生輸在怨氣和牢騷上

心胸有多寬,道路有多長,別將自己一生輸在怨氣和牢騷上

快節奏的生活,讓人內心浮躁,浮躁的內心又讓人們負面情緒膨脹,憤怒、嫉妒、苛刻、挑剔、計較、索取常常佔滿了人們的內心,於是失落、絕望、後悔、懊惱等等心情讓大家眉宇間佈滿烏雲。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哪怕你每天都在抱怨,你的生活就會因此而美好嗎?對那些不能改變的事實,與其抱怨,不如換個角度,換個心境,努力改變自己,重新去接納這個美好的世界。

近代聖賢曾國藩曾在家書上教育家人:“牢騷太甚者,其後必多抑塞。蓋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感應之理然也。”

心胸有多寬,道路有多長,別將自己一生輸在怨氣和牢騷上

莫牢騷,莫抱怨。我們檢討,是為了能勝。怨天,劈你的雷在路上;怨人,捅你的刀子在背後,這就是報應,自找的。感應、報應,是封建迷信。曾國藩這句話,卻是職場箴言。遇到鬧心的事,儘管違反人性,還是先找自己的問題。如果沒有,再找;如果真沒有,再找,直到找到。

毛主席在《七律•和柳亞子先生》詩中曾經講到“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心胸有多寬,道路有多長,別將自己一生輸在怨氣和牢騷上

但很多時候人們並不知道,不良情緒不僅沒用而且還很有害。美國醫學專家研究發現,人類65-90%的疾病與心理的壓抑感有關。緊張憤怒和敵意等不良情緒使人易患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消化性潰瘍、月經不調等,而且破壞人體免疫功能,加速人體衰老過程。聯合國國際勞動組織發表的份調查報告也認為,心理壓抑是20世紀最嚴重的健康問題之一。

下面根據《黃帝內經》調節情志的原則,特提出如下建議,僅供參考:

1、你的努力一定要配得上你的野心。當自我評價得不到肯定,某些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自己要進行必要的反思,調整自我與客觀現實之間的距離。如果不檢討自己,一味地怪別人,心境就容易鬱悶,處於怨恨的狀態。

2、對自己不苛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抱負,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負目標定得太高,根本實現不了,於是終日抑鬱不歡,這實際上是自尋煩惱;有些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有時近乎苛刻,往往因為小小的瑕疵而自責,結果受害者還是自己,為了避免挫折感,應該把目標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懂得欣賞自己已取得的成就,心情就會自然舒暢。

3、不要抱屈,向人發牢騷,或是到處向人訴苦和辯解。難道這樣就能擺脫痛苦嗎?這樣做只會浪費時間。要想想自己經歷的不順心的事情,別人也是經常遇到的,並非是老天偏要跟你過不去。那些事,走過之後,會覺得其實算不了什麼。這樣想,就會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讓自己保持心靈的平靜。

4、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那麼地順利和平坦,每個人都有可能遭遇厄運,就看自己用什麼態度去面對,用什麼方法去解決。對自己經歷的事件,要善於分析,總結經驗教訓。經歷就是一筆財富。多關注自己擁有的東西,你會意識到自己也很富有,也可以幸福。

5、不要處處與人爭鬥。有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為他們處處與人爭鬥,使得自己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其實,人際之間應和諧相處,只要你不敵視別人,別人也不會與你為敵。

6、找人傾訴煩惱。生活中的煩惱是常事,把所有的煩惱都悶在心裡,只會令人抑鬱苦悶,有害身心健康。如果把內心的煩惱向知己好友傾訴,心情會頓感舒暢。

7、幫助別人做事。助人為快樂之本,幫助別人不僅可使自己忘卻煩惱,而且可以表現自己存在的價值,更可以獲得珍貴的友誼和快樂。

心胸有多寬,道路有多長,別將自己一生輸在怨氣和牢騷上

8、積極娛樂。生活中適當娛樂,不但能調節情緒,舒緩壓力,還能增長新的知識和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