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好電影有個很神奇的功能。

即大眾能夠透過電影看盡世間百態,體會人生無常,從其中學到一些知識,懂得一些道理。

翻看影史片單,經典電影總是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如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放牛班是一種俚語,在臺灣話裡是垃圾班、差班的統稱。

在電影裡那群問題少年所在的班級就屬這種類型,所以臺灣把影片譯名為《放牛班的春天》,一直沿用到現在。

這部十六年前的電影,至今保持著豆瓣9.3的高分,完全配得上“偉大”二字,而且也應該讓更多的家長看到。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中年男人馬修,外表矮挫胖,頭髮地中海,事業上,他鬱郁不得志。

為了生計被迫到一家寄宿學校當學監,馬修之所以能到這裡工作,是因為他的前任被學生們割破了腦袋。

剛開始的馬修總以為教育能改變一切,可他第一天上班就撞上了許多不可思議的麻煩。

校工被砸傷眼睛,自己上課被捉弄,校長的處理方式是一輪接一輪的體罰。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這所學校看似有著教育的外在,實則就像一座圍城。

圍城裡的人民是問題少年,行刑者是奉行犯錯就要處罰的教官,掌權者是說一不二的校長。

處罰的手段花樣百出,包括但限於關禁閉、做義工、藤條抽、太陽曬,以及不準探視與棍棒打罵。

在校長的價值觀裡,沒有真善美,只有假惡醜,他看重的是利弊,是自己能夠憑藉教育事業爬到上流社會。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圍城裡的原因很簡單,他們對教育失去了耐心,寄希望於嚴加管教磨掉孩子們的粗糲。

可他們都忽略了,自己的缺席對孩子成長的負面影響,也忽略了學校的重要性,沒有道德規範的學校只會讓學生成為傀儡。

結果便是事與願違,家長們沒有得償所願,老師們沒有傳道授業,孩子們反而變本加厲的叛逆。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可馬修並不願這樣渾渾噩噩的混日子。

他不認同學校的教育理念,站出來挑戰權威,與校長對著幹,他想用音樂拯救這群“垃圾”。

他讓一直被懲罰的孩子們知道,原來犯錯後可以用改正後的行為來彌補,而非躲避處罰,死不承認。

在音樂的洗禮和馬修的引導下,孩子們漸漸明白了責任和善良,也領悟了尊重與付出。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儘管馬修最後的結局不太好,讓自私的校長趕出了學校。

但是漫天飛舞的紙飛機,輕輕擺動的小手,跟出來的佩皮諾,被感化的體育老師,與校工們的舉報,都讓馬修的努力沒有白費。

在那一刻,即使無人相送也值了,因為他得到了最大的敬意。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馬修的到來,是這群被放棄的問題少年的春天,也是懷才不遇的馬修的春天。

因為現實複雜、命運殘酷、時間有限、生活忙碌,這世上有太多的錯誤被懲罰,有太多的多餘被拋棄。

而馬修猶如拂面的春風,吹過夢想的奇幻、相知的歡愉,撫平傷害的鋒芒、憤怒的傷痕。

孩子們好似搖擺的楊柳枝、顫動的桃花瓣,等候風的到來。

他們與馬修一起鑄就了放牛班的春天。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可電影終歸是電影,會帶著藝術的濾鏡。

現實中如何對待孩子的成長依舊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多少年來始終沒有人完善的解決方法。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他們只做到了前者,因為教育在他們眼裡只是行使權力的令箭。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很多父母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私有財產。

他們以愛的名義“綁架”孩子,肆意把自己理想或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對孩子的言行舉止,未來安排,進行無休止的干預。

他們總以成年人的姿態自以為是,告訴孩子什麼是懂事,什麼叫長大。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不論是大城市還是小地方,很多孩子的成熟肯定是這樣的。

被生活磨平稜角、失去個性、扔掉脾氣、忘記初心,提高了所謂的情商,說著違心的話,做著違心的事,學著違心的假笑。

孩子們最終都會成為大人們想要雕刻成的樣子。

成人世界的冷暖看在眼裡,藏在心裡,收起鋒利,學習世俗,終將自己變成曾經討厭的樣子。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如果長大後的孩子在社會上一事無成,他們也有邏輯分明的藉口。

這個藉口十五年前是早戀,三十年前是偶像,三十五年前是香港電影,四十年前是武俠小說。

現在,這個“背鍋俠”成了遊戲,這麼做只能掩飾家庭、學校、社會教育的失敗,因為從來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教育。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他們把迷戀這些外在東西的孩子統稱為問題少年。

可他們未曾深究問題的根源,是因為父母的冷漠、學校的輕視、社會的誘惑,以及自身的自卑。

什麼是教育?不是教會孩子在體制下如何安於被控制,而是發掘出他們身上非同凡響的閃光點。

什麼是老師?傳道受業解惑也,傳道是告訴他們做人的道理,受業是教會他們如何去生活,解惑是解答他們人生當中的艱難困苦和喜怒哀樂。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孩子在啟蒙時期遇到好的老師,是這一輩子最幸運的事兒。

不管什麼時候最好的教育人才都應該放在學前教育和初等教育,小學老師對孩子的未來產生的影響遠大於大學老師。

可現狀卻是,大批自己都沒學會怎麼做人的人被隨隨便便扔到了小學、初中做老師,讓基礎變成豆腐渣工程。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至於父母,他們是孩子們的人生第一課。

不要總是以俯視的姿態與孩子溝通,這種高高在上的行為,一開始就有了不平等,交流自然不會順暢,更多的是命令。

在親子類的節目裡,我們總會看到父母犯錯或冤枉孩子後會迅速給他們道歉,不管是綜藝效果還是明星人設,這樣的現象是喜聞樂見的。

畢竟在現實中,大多數孩子是無法享受到這樣的待遇,父母即便做錯了也會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的樣子,一晃而過。

在父母眼裡,也許他們覺得這種管教波瀾不驚,但在孩子的認知中,身心有了難以彌補的傷害。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記得有這麼一句話,父母會讓我們沒有朋友。

小學時說外面太危險,不讓我們出去玩;初中時說要用功讀書,不要跟那些小混混一起瞎逛;高中時說靜下心來才能考個好大學,別整天想著畢業遊;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學,依然被禁錮在家中,應酬背書上事業單位;最終,成了朝九晚五的社畜,卻嫌棄我們待在家中不出去找朋友。

可他們哪知道,一路下來,我們早已沒了知心的朋友。

豆瓣9.3分,這部電影配得上「偉大」二字

紀伯倫有一首詩,這樣寫道: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