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中,你是否意識到“傾聽”的作用呢?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是大眾所熟知的,但是其中的道理又有多少人真正的明白?即便明白了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時間的積累,更需要紮實的基礎。然而至今仍然有很多父母和教師在對孩子、對學生的教育上,始終採取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那就是以分數高低論好壞,卻忽視了孩子、學生其他方面的優勢和特點所在。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中,你是否意識到“傾聽”的作用呢?

李白說過“天生我材必有用”,並不是說在學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好就能代表一切,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用處、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並不能單靠成績就來評判一個人的好壞。好比船長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問出“棉花、礦泉水、鑽石、鐵礦石四樣物品,誰強誰弱?誰有用誰無用?”在這裡我們都知道,在不同情境下,它們所發揮的作用的不一樣,是無法來評判四樣物品的強弱與是否有用的,而對孩子、對學生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是同樣的道理落到孩子、學生身上來,就完全變了樣,忽視了孩子、學生其實也是一個獨立的人,也是一個獨特、發展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用處,都有自己的強項。

高分低能,在現在社會上存在著不少,有些大學生甚至還不知道整個粽子該怎麼吃,只因在家父母一切都為他做的好好的。這些父母只重視孩子的學習,卻忽略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獨立性,甚至完全不搭理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們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內心到底在想什麼,只是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他們制定的軌跡走下去。不曾想,曾經的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面對這些,我們內心也有抗拒心理,但是有了孩子之後,卻又將我們之前的教育模式和遭遇生搬硬套的落實到孩子身上了,導致這種教育模式就像個死結一樣的無限循環,忽略了孩子的發展性與獨立性,教育出的卻是千篇一律的孩子,都是公式化的孩子,將孩子的創新性、獨立性都給磨滅了。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中,你是否意識到“傾聽”的作用呢?

傾聽的作用,你重視了嗎?

傾聽,不僅僅是對孩子,對成人也是同樣的重要。每個人都有情緒,面對不同的人,都會產生不同的戒備心理,而傾聽,是讓他們放下戒備的最好的一種方式。傾聽而不搶話、傾聽而不反對、傾聽而不預判,尊重每一個人的內心,尊重他們的真實想法,讓他們暢所欲言,這是接下來需要逐步加強練習的重要步驟和技能,也是夯實基礎、強大自己內心的重要方式!

“傾聽”這個詞,我們都知道,但是我們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想到以前讀書的時候,我們都是在聽老師說,很少有老師說停下來,聽聽我們學生的看法,聽聽我們學生的意見,哪怕是現在,面對孩子,我們也是都是以我們說,按照我們說的做,但是孩子的意見、孩子的想法呢?我們有聽嗎?似乎沒有,所以親子之間的關係就受到了影響了。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但是有很多的老師卻都是以分數來評斷學生的好壞,素質教育,我們強調的是什麼?很多老師對素質教育存在片面的誤解,以為多參加課外活動就是素質教育了,這樣和以分數評判孩子的好壞有什麼區別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中,你是否意識到“傾聽”的作用呢?

傾聽在教育中的作用

記得之前去過佛山容桂的一所小學和中學參觀,一踏進校園,給人的感覺就是書香校園,到處瀰漫著各種書香味。是全校都擺滿了書嗎?肯定不是,而是校園的建築裝飾和校園環境,都充滿了一種積極向上、生動活潑的感覺。走廊、樓梯都有學生自主創作的圖畫、手工、書法,上課的時候教師也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自由的表達自己的意見,體育課、語文課、數學課……各種課程,教師只是一個引導,真正的將課堂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所以上課的氛圍真的很好。

後來在與該校長、教導主任和班主任代表老師開會的時候,他們都表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可以自己選擇老師、可以自己選擇上課的方式,當然這是在規定的範圍內,學生自主選擇,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權,不涉及一些原則上、標準上的事,學校都會滿足學生的要求,所以整個校園的氛圍就是一種輕鬆、愉悅,學生去學校不會覺得是為了父母,而是為了自己,為了充實自己,為了讓自己學的更多,我想這就是教育裡傾聽的力量和用處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中,你是否意識到“傾聽”的作用呢?

傾聽與接納,是看到人的最佳方式

傾聽與接納、看到人。我們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我們除了要接納他人外,同時也要接納我們自己,我們每個人也有情緒、也有低能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就要接納這個狀態下的我們,並不是說我們學了心理學、我們穿越了多少航線,我們就能夠做到完美。

金無足金、人無完人,我們要看到每一個人都有優勢、都有長板、也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就去接納、去引導,“有人,才有良辰美景”,這句話要時刻謹記著。

我們都有傾訴的慾望,但是又害怕傾訴之後受到他人的質疑、冷眼,所以我們把話都憋在心裡,憋的多了,內心壓抑了,情緒低落了,各種負面情緒就來了,人際關係也出現了問題,所以,“傾聽”真的很重要,而且是懂得“傾聽”對我們自己也很重要。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中,你是否意識到“傾聽”的作用呢?

共情,的確是我們知道但是卻無法做到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是去做的時候就不一定真的做到了。

這讓我想起在踏上航線前後的事情,踏上航線前,心情不好或有人和我唱反調的時候,我會大聲的吼回去,踏上航線後,我會先舒緩自己的情緒,內心也很不爽,但是我忍住了,雖然有時候也會忍不住,但比之前好了很多,不再受到情緒的困擾,能夠很快的調整自己的情緒,不影響工作和生活。

就像去年我外甥暑假來廣州一樣,住了一個月,我居然沒有衝他發過脾氣,他性子也是倔,但是我居然接納,我共情了,傾聽了他內心的想法,我想這就是傾聽的魅力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