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傷害經濟增長嗎


通縮傷害經濟增長嗎


通縮傷害經濟增長嗎?非也!

但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很多評論,都將通縮視為經濟增長的大敵。

這些評論的邏輯都是,當人們意識到手裡的貨幣會升值,就會減少消費,因此造成消費低迷,生產不振,經濟停滯增長。

這種觀點乍一聽來,頗有些道理,但若要仔細推敲,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我們要正確理解通縮的定義。

即什麼是通縮?

很多人將物價下降看成是通縮,顯然是不對的。

在市場流通的貨幣量保持不變的情況下,物價下降是個天然的趨勢。

因為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效率的提高,商品增多,價格自然就會下降。

這樣的物價下降,是社會經濟發展帶給人們應有的福利。

此一理解應須牢記:

是物產增多提高人們福利,而無關貨幣的數量!

麼什麼是通縮呢?

我認為,它是指市場中流通的貨幣,無法滿足正常商業交換的需要,供不應求造成的幣價升值。

這種升值與物產增多形成的購買力增加是兩回事,尤其需要清晰認識到並區分開來。

但是每年都會大量增加的法幣,會無法滿足正常商業交換嗎?關於這一點,我是不信的。

我認為,即使是不新增,現有的貨幣依然是可以滿足不斷增加的商業交換的。

因為貨幣的單位既可以無限向上擴大,也可以無限往下細分。

能向上出現千、萬、億、兆,就可以向下分割出毫、釐、微、末。

至於新出現的計價單位,叫什麼名字,那是非常簡單就可以約定俗成的。

既然不新增貨幣也可以滿足正常商業交換,又何來通縮,又何來通縮危害經濟增長呢?

要知道物價下降並非是因為貨幣不夠用,只是因為簡單的物產增多啊!

人生在世,時間有限,及時行樂,消費享受才是理所應當符合人性的。

隨著物產增多,可以享用的福利增多,又有何理由不消費呢?

難道因為物價越便宜,貨幣購買力越高,人們越願意當苦行僧嗎?

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在沒有貨幣的年代,人們也會跋山涉水以物易物,來實行取長補短的互利。

為何到有了貨幣、交易更方便的今天,反而會減少交易呢?不合邏輯啊!

在有限的生命裡,人的時間偏好都是很強的,這也是很多人寧願負債也要及早消費的原因

人的慾望與需求是不會隨著物價下降而減少的。

物價下降,只會滿足人們更多欲求,這是天大的好事,怎麼能當成通縮來擔憂呢?

也正因為人心不足,所以永遠都不會停止生產與消費,這一天性,不可能受到貨幣量的多少所左右。

因此我總認為,在不受權力干預的自由市場,貨幣量的供應也是和其它商品的供應一樣,有它的合適的均衡位置,不多亦不少,恰好夠用,既無通脹之害,更無通縮之憂。

而人們福利的提高,只仰賴物產的增加,別無他法。

今天許多人創造出通縮有害論,不過是別有用心。

大家知道通脹有利負債者,而政府就是最大的負債者。

所以為什麼要炮製理論說辭支持通脹、抨擊通縮就很好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