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唳華亭》:一個愛哭太子對宋朝士大夫精神的掙扎與消亡


《鶴唳華亭》:一個愛哭太子對宋朝士大夫精神的掙扎與消亡

羅晉期待已久的新作《鶴唳華亭》最近在優酷熱播。這部劇憑藉著精良考究的服化道、跌宕起伏的劇情、撲面而來的人文氣息,俘獲了大批觀眾。

劇中的男主,非常愛哭,幾乎每一集都有他流眼淚的畫面。老師被懲罰了要哭,自己被父親罵了要哭,看到舅舅走了也要哭。一之人之下萬人之上卻被虐的不要不要的,明明是繼承人卻毫無存在感,其他兄弟可以拼媽拼外公,甚至是拼老丈人,太子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改變窘境,還要被自己的老爸一直冷暴力。讓大家不由感慨:“太子真是太難了。。。。。。”

而與之配對的女主,也被稱為“史上最耐造女主”,基本上每四集就要被打一次或生命受到威脅一次。被仗打、鞭抽、掐脖、用白綾勒過幾次、喝過“毒”酒、上過烙刑、被劍打過後背、捱過巴掌……隔三差五就被打個遍體鱗傷,皮開肉綻!其中,最喜歡打她的就是男主蕭定權,真是一個“重口味”的男主,女主太難了。。。。。

《鶴唳華亭》:一個愛哭太子對宋朝士大夫精神的掙扎與消亡

但《鶴唳華亭》也是一部“爽劇”,開篇就是強情節、反轉快,甚至一段裡有多次反轉。隨著各種人物的粉墨登場,劇情不斷的在反轉,大家才發現原來太子才不是只能靠哭來博關注的無能之輩,人家是真正的隱藏大Boss!

不得不說,《鶴唳華亭》的人物塑造豐滿立體,有血有肉,情感真摯感。尤其是蕭定權和皇帝的父子情、和盧世瑜的師生情,以及和顧逢恩的手足情。而且製作團隊在禮制、美學、文化藝術,包括建築、服飾等方面呈現出的大氣簡約、含蓄規制的宋朝文化之美。

《鶴唳華亭》:一個愛哭太子對宋朝士大夫精神的掙扎與消亡

我們今天就要說的是《鶴唳華亭》的精神內核,戲裡還有很多對哲理的探討,對人的精神世界的探討,對制度的探討思考,最明顯的就是以太子蕭定權為代表的的宋朝士大夫階層的精神掙扎。

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由於文人士大夫階層的興盛,宋朝成為古代美學的集大成者,士大夫精神也達到頂峰。相應的,封建禮制、理學對人的束縛也是越來越緊。

在那樣的時代,人就像在囚籠中,不得不對自己近乎自虐的剋制,無論是外在的容貌舉止還是內在的思慮感情。那時候的文人都講究修“慎獨”的功夫,即使是一個人在獨處時也要格外嚴格的要求自己,不允許胡!思!亂!想!

《鶴唳華亭》:一個愛哭太子對宋朝士大夫精神的掙扎與消亡

但太子蕭定權是一個異數,他的內心懷著巨大的爆發力和激情,他渴望愛,也渴望被愛。這與他從小接受的剋制忍讓謙卑的教育相沖,儘管內心可能有很多想法、思想、激情,他表現出來的也是隱忍內斂,寧可自己吃虧,也不侵犯別人。但他內心的火焰始終無法真正停熄,這樣的蕭定權註定會在和父親的關係中痛苦糾結。

當然,他也試圖逆風而行,從單純無爭到為保護所愛之人成長銳變,但他的性格註定了他的失敗(小說結局,不算劇透吧)。就像他的老師盧世瑜說的,“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對自己的傷害,更要提防的是,和小人對抗時,自己對自己的傷害,所以,道比術要難得多。”

《鶴唳華亭》:一個愛哭太子對宋朝士大夫精神的掙扎與消亡

想要成長,必然要失去很多,而蕭定權要抓住想要保護的太多了,他的老師,舅舅和小表哥,後面又加了女主角陸文昔。而宋代的士大夫,仁愛孝悌,誠信知報,精忠愛國,能夠很好的分清個人和國家利益,並尊崇國家利益高於一切。

原著結局是悲劇,蕭定權一直想掙脫,但最後妥協了,犧牲自己,拯救子民,實現了他天下安定的最大理想。

“將來請你告訴這孩子,他的父親是一個軟弱的君主,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但是除了對他,了無遺憾,除了對他,了無歉疚。”

“我也會告訴他,他的父親,是個軟弱的君主,但是一個清潔、正直、剛強的人,一個小怯而有大勇的人。這樣的人不會是不稱職的父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