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縣級融媒體

我們到底“融”什麼?怎麼“融”?

什麼是融媒體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媒體融合是信息時代背景下一種媒介發展的理念,是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基礎上媒體的有機整合。具體地說,“媒體融合”是信息傳輸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業模式,是把報紙、電視臺、電臺等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手機、手持智能終端等新興媒體傳播通道有效結合起來,資源共享,集中處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產品,然後通過不同的平臺加以傳播。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從中央提出媒體融合戰略開始,全國各地媒體在融合的道路上,經過了一番摸爬滾打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模式,並且隨著融合的深入進行,不少媒體已經敏銳地意識到:縣區級的媒體融合將是打通信息溝通的最後一公里,並將縣區一級納入“版圖”,取得了新的探索與成績。

節目購小編在查閱了眾多資料後,總結歸納了一些在縣級融媒體方面提出過建設性意見的專家觀點,我們會在近期陸陸續續把這些觀點結合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大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打造新的融媒體樂園。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中廣聯合會縣級委員會副會長、杭州調頻文化總裁凡音的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思路,並加入小編的理解。

01:媒體融合不是簡單的媒介融合!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如何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在中廣聯合會縣級委員會副會長、杭州調頻文化總裁凡音看來,不少地方在建設縣級融媒體中心時,很容易走進一個誤區,認為建設了一個技術先進的融媒體中心,實現了一稿多發,多渠道打通,各種平臺聯合傳播,就是實現了媒體融合,其實這充其量只能算媒介融合。

敲重點!

媒體融合千萬別掉入媒介融合的“坑”!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順著這個思路往下面說。打個比方,作為傳統媒體的廣播電視臺和報社,生產出來了優質的內容,在通過電視、廣播、紙媒、和網站進行傳播的同時,我們也通過現在比較火的新媒體平臺來進行內容的全網分發,包括微博、微信、今日頭條、抖音、網易、騰訊、優酷和愛藝奇等等,通過內容來進行全網吸粉,然後讓部分優質內容獲得大的流量,以達到傳播的效果,優質內容通過優質平臺獲得優質的傳播流量,看似符合傳播規律了,但如果我們深思,不難發現,在這一系列傳播過程中,作為內容生產者,電視臺獲益了嗎?電視臺員工工資能上漲嗎?廣電的命運真的能改變嗎?

流量和數據只是表象,透過表象我們去看事情的本質,你會發現,我們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內容,卻成就了別人,沒錯,就是這些所謂的新媒體傳播平臺!

燃燒自己成就別人,電視成就了紛紛崛起的視頻網站;廣播成就了蜻蜓、喜馬拉雅;紙媒成就了“今日頭條”、微信公眾號和百家號等,電視臺正在拼命為別人做嫁衣,成就別人,消滅自己。而當這些平臺日益增長到一定程度,傳統媒體將逐漸從鐵飯碗演變到瓷飯碗,最終淪為破飯碗!而許多新媒體平臺,它們不生產內容,只做內容的搬運工,卻正在悄悄斷崖式地撬走傳統媒體的廣告份額。

可以預見,如果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沿著媒介融合這條路走下去,必死無疑。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02:用戶所有權決定話語權!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那麼,媒體融合和媒介融合的區別到底在哪裡?結合凡總的觀點,我們來進行一些細緻的對比與分析。

首先,我們來談一下,媒介融合到底在融合什麼,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媒介融合要做的,其實就是系統地把我們生產的內容進行全網分發,通過分發平臺來吸引受眾,就是我們常說的吸粉,在這個過程中,因為粉絲屬於分發平臺的粉絲,也就是受眾必須先註冊下載平臺APP,然後在平臺或APP內關注我們的分發賬號,然後再收到我們的內容推送,以此達到傳播的效果。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作為內容生產商,卻是站在食物鏈的最底端,我們既要研究分發平臺的推送規則,又要迎合受眾的喜好,所以,往往小正大的優質內容卻得不到好的推送,一些獵奇的、誇張的、標題黨系列的內容卻成為爆款,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感覺這幾年傳統媒體被自媒體碾壓的原因了,但是,人間正道是滄桑,因為現在我們的新媒體其實也還處於井噴發展的階段,類似像快手、火山等傳播平臺從一開始就設定目標:野蠻生長!但當我們的新媒體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後,部分靠抓取人性弱點而野蠻生長的必將走向末路,或者往符合主流價值觀方面轉型。

與媒介融合不同,媒體融合就是要把縣級單位的傳統媒體、新媒體甚至未來會越來越規範的自媒體等幾大媒體融合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聚合傳播平臺,這就需要重新打造一個本土化的聚合體或者APP,來融合和承載這些媒體內容,其實講簡單直白一點,就是我們自己開發一個聚合平臺或APP,然後我們所有的媒體內容都會在這個聚合平臺或APP裡面進行分類別分發。

言下之意就是,縣級融媒體中心本身就是一個基於本地特色內容傳播的聚合型平臺,我們擁有自己的註冊用戶,更重要的是,我們擁有用戶所有權。

敲重點了!

媒介融合與媒體融合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媒體融合我們擁有了至關重要的東西:用戶所有權。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而必須要提到的一點是,中央這次提出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有八個字非常重要:“引導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一直都是黨媒的應盡之責,但是服務群眾中的“服務”二字,為廣電打開了窗口,也為縣級融媒體的美好生活打開了入口,如果縣級單位的所有的業務,所有的服務,包括本地生活、醫療、教育和部分行政服務都要從這個聚合平臺或者APP裡進入,比如說,農村醫保購買和報銷,水電費繳納,本地醫院預約掛號、學雜費繳納、政府信息公佈等等,通過服務來引流,既方便了本地居民,又能提升辦事效率,可以說這個聚合體,是縣級融媒體中心生死存亡的關鍵,這個聚合體可以讓我們真正觸及到用戶,擁有核心用戶管理。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分發內容,一定要把這些從媒介上獲得的流量導流回來,導流到我們擁有所有權的平臺上,這才是我們未來賴以生存的數據,如果只是單向的輸出,就是消滅自己。互聯網最大的優點,就是沒有界限,它可以交互導流,縣級融媒體中心用這些導流回來的數據,反哺有公信力的電視、廣播、紙媒。反哺母體,是這次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的最終目的,也是廣電是否能殺出一條生路的關鍵。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03:互聯網思維是融媒體成敗的關鍵因素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在凡音看來,縣級融媒體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我們要培養自己的互聯網思維。首先來談一下,什麼是互聯網思維。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拿大家熟悉的今日頭條來說吧,程序員出身的張一鳴,在設計今日頭條的分發原則時,就是基於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來進行內容推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說,一千個人有一千個不同的今日頭條,甚至在內涵段子關閉之前,今日頭條的口號就是:你關心的,才是頭條!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所以,微信也好,微博也罷,它們和今日頭條一樣,都是在滿足用戶的需求, 一切從用戶需求出發。這是互聯網思維最原始的方式。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這張圖大家肯定不陌生,現在很多電視臺,都建有“中央廚房”,其實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指揮部,就類似 “中央廚房”。如果只實現信息匯聚,媒介派發,這樣的融合更像一個編輯部,極其不符合互聯網思維。什麼是互聯思維?例如,我們到飯店吃飯,誰來決定吃什麼?是廚師嗎?而“中央廚房”,是廚師來決定的。客人自己決定吃什麼,而不是廚師決定吃什麼,這就是互聯網思維。

所以融媒體中心真正要做的,是預判用戶需求,就像餐廳裡的菜單,是預判客人吃什麼,並提供用戶定製,這才是縣級融媒體中心今後真正要實現的功能。

縣級融媒體,我們到底“融”什麼?

而且一定要強調服務精神,真正要從服務用戶、服務群眾出發。通過用戶數據管理,為用戶提供電商、政務、產業等各種服務。這樣才能在各方面慢慢建立影響力。我們也不乏從自身的角度試想一下,如果你生活的這個縣城,有這樣一個融媒體聚合平臺或APP,它能夠涵蓋生活、娛樂、醫療、交通和教育等諸多領域的服務和信息,同時,它又是一個具有公信力的傳播載體,彙集了傳統媒體,新媒體和本地一些規範自媒體的聚合體融合大平臺,甚至未來我們還能融入電商平臺,將外地的特色產品引進來,讓本地特色農產品走出去,那麼這個平臺對於這個城市的影響力就可想而知了,平臺價值自然也就不言而喻。

積累了用戶,影響力上來了,廣告商和金主也會自動找上門,真正做到這幾點,從融媒體到融城市再到融價值的轉換,勢必指日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