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王禪老冢,一段湮沒的歷史記憶

   閻汝山 張耀敬(王明見薦稿)

  在我們村子的南邊,曾經有一個高大的黑土冢,據傳它高有十多米,與古陳太昊陵南北相望,人們都叫它王禪冢。老冢神話般的傳說,像一顆顆珍珠鑲嵌在我的記憶裡,時時牽動我的情愫,引起我無限的遐思。

  記得我第一次親近這個冢子,是在童年時的一個秋天。那天,大人們都參加集體勞動去了,我一個人在家裡寫作業。忽然門口闖進來鄰居家的小哥,他來叫我跟他去爬村前那個大冢子。平時,大人們是不讓我們在那個神秘的冢子上爬上爬下的,所以,我也從來不知道冢子的真實面目。

  小哥對我繪聲繪色地講起古冢很大、很高,站在上面就能看得很遠很遠,能看到陳州的太昊陵呢!那上面還有好多好玩的東西哩!有大瓦蛤蜊,“小鬼帽”,大瓷片,還有好吃的香娘娘、大馬炮,又圓又大,又酸又甜……他這麼一說,立刻觸發了我的好奇心,就不假思索地隨他一路飛奔,直往那冢子去了。

  剛出村,我就望見那個小山似的土冢佇立在前方不遠處。等來到跟前,只見冢子上長滿了青棵子,爬滿好多秧子草。我們倆費了好大的勁,累得滿頭大汗,才爬上了頂部,站在土冢之上,我頓時只覺得天變低了,好像一蹦就能碰到一樣。再往下望,村莊變小了,田野裡成片如豆腐塊似的莊稼地,還有那火紅的高粱,雪白的棉花,金黃的大豆,滿眼風景,讓人目不睱接,真是太美啦!

  站在高處欣賞完風景之後,我們倆就忙著找好玩的東西。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好吃的香娘娘和大馬炮,卻找到了不少帶花紋的磚頭瓦片,還有蛤蜊殼、小海螺殼這些好玩的東西。我裝了滿滿一口袋,高興極了。

  第一次聽大人講關於冢子的事,是在一個夏天的晚上,人們都在村頭的大槐樹下納涼。有位老爺爺講起了故事,讓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講道:很久很久以前,咱這裡曾來過一位奇人,他圍著村前的冢子轉了又轉,看了又看,然後對村人們說,這個冢子是個寶庫,等時機一到,就能打開寶庫,得到裡面的金銀財寶。打開寶庫的鑰匙,就在冢子附近。村人與這位奇人商定,到時候,共同打開冢子大門 ,凡村中男女老少,每人都可以分得一份財寶。那人臨走時告訴村人:“千萬要保護好冢子西南角的那棵小槐樹啊!”誰知有一天,村裡有個調皮孩子,父母讓他到村頭找些樹枝用來燒火做飯,沒曾想他為了偷懶,居然拿起斧頭把那棵小槐樹給砍回家了。也許是冥冥之中應驗了那位奇人的預言,從此,這個土冢也便開始了它命運多舛的悲慘歷程。

  提起古冢,奶奶也給我講過一個新奇的故事。她說,聽上輩人講,以前,村裡人經常看見冢子上有一個黃老母雞,領著一群小雞,每天早上從冢子上下來,在周邊的地裡覓食,晚上回到冢子上過夜。年復一年,冢子周邊的莊稼從沒生過蟲害。有一天,有個人動了殺雞吃肉的念頭,他在雞經常覓食的地方下了一張特製的網。果然,有一隻小雞被擒。那人正得意洋洋,不料那隻大黃母雞飛跑過來,朝他的腿上狠狠啄了一口。那人當時就疼痛難忍,癱倒在地。後來,那人的腿上化膿感染,花了好多錢才治好,卻落了一腿傷疤。從此,那隻母雞和那群小雞都不見了,地裡莊稼開始年年鬧蟲災,治也治不住。聽了奶奶的故事,我信以為真,幾次夢見那隻金黃色的老母雞帶領一群小雞在啄蟲哩!

  故事聽得多了,我便對古冢產生了濃濃的神秘感,古冢整天在我腦海裡盤旋,便立志一探究竟。我想,故事歸故事,但肯定有它的歷史根源。我利用閒暇之餘,調查走訪。在與老人們座談中,我聽到一個關於古冢的傳說,說是戰國時期,鬼谷子王禪與張典在此地交戰。王禪騎著一頭鹿,張典騎著一匹馬。張典不敵於王禪,便由北向南逃去,忽見猛虎攔路而臥,張典嚇得魂不附體,無奈壯膽走到虎前說:“如我張典該死,你就把我吃掉;如不該死,你可救我一救嗎?”猛虎起身點頭,示意張典下馬,騎於猛虎背上。只聽那猛虎長嘯三聲,反攻王禪,王禪大敗而死。張典走後,當地人覆起土塚,將王禪埋葬,是為王禪塚。村人還說,王禪塚西南有一座高臺,就是當年的臥虎臺。

  傳說是不能證明歷史文化的真實性的。我便查閱了大量有關王禪的史料記載,村前的古冢確屬被人們神秘化了的一代宗師一一縱橫家、兵家的鼻祖鬼谷子王禪的墓地,真是名不虛傳,怪不得冢子這麼高大神奇!

“王禪,號鬼谷子,楚國人,縱橫家的鼻祖。”淮陽是陳楚故都,鄲城縣在戰國時為楚國領地之一,歸屬當時的楚國陳州(淮陽)管轄,如今在鄲城縣境內仍有大量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及遺址存在。2011年9月17日《周口晚報》報道:“鄲城籍作家範卜鬥根據自己28年來對鬼谷子文化的研究,依據大量史實資料判斷,確立鬼谷子王禪故里在鄲城縣虎崗鄉東南古剎“五傾寺”遺址的比鄰姜莊就是王禪故里,如今姜莊仍有大批王姓人家。上述資料界定了鬼谷子楚人的說法。

春秋戰國五霸、七雄時期,最著名的孫臏、龐涓、管仲、鮑叔樂、孫子、毛遂、蘇秦、張儀等兵家、縱橫家都是鬼谷子王禪的徒弟。凡王禪親傳過的弟子多封相或拜將。王禪最得意的門生孫臏根據王禪教法,編撰了《孫臏兵法》,當代戰爭仍沿用此三十六計佈陣方案,可謂功垂千古!  

查《淮陽縣誌》(民國五年),在古蹟章節第十頁載:“王禪冢,在城東南三十五里。”清順治《陳州志》、乾隆《陳州府志》和民國二十二年《淮陽縣誌》均有同樣記載,進一步證實了王禪冢在朱集鄉孫莊村的真實性。

史料專家徐公卿、閆春茂等人分析認為,鬼谷子王禪老年時有“葉落歸根”的願望,回故鄉時路過淮陽縣朱集鄉一帶,恰遇洺水和哭水的水系氾濫,阻擋了歸鄉之路,最後重病逝世,葬於朱集鄉孫莊村南,並由後人標記載入地方名志。孫莊原名叫孫冢,因孫姓族人在冢子旁建村而得名,延續至今。這些都與地名和村民祖輩相傳而吻合。因此,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焦華中先生推斷,王禪冢遺址在淮陽縣朱集鄉高井村委會孫莊村南現池塘處無疑。

  後來的有關文物發現,也佐證了這一史實。在上世紀那個戰天鬥地的年代裡,因為古冢是黑質土壤的緣故,人們為改良周邊田地的沙質土壤,採取以淤壓沙的辦法,硬是把這座高大的冢子的黑土挖走,使之化為平地。我親眼看到人們在挖土時挖出來的石斧子,10釐米多長的青石三稜針,大段小段的鹿角,三足鼎、玉劍、酒器、造型各異的殘破陶器等物,還有一個一個的炭灰坑,隨處可見的貝殼等珍貴的東西。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社員們實行大兵團作戰,改造田地,搞水利化建設,又將古冢遺址生生地開挖成一個十來畝見方的大池塘。人們在開挖池塘過程中,還發現大量的陶片,不過現在大都已丟失了。我至今還珍藏著當時撿到的一段鹿角和幾塊陶瓷片呢!可惜在破舊立新的特殊時期,人們對文物的概念還不太清楚,沒有人會提出保護古遺址,文物也就隨便流失了。

  前年,鄲城縣文化局長徐新建、副主任科員巴雲中來考察時,還發現池塘邊上有陶片,初步認定是戰國時期的陶片,更進一步證明了此地是王禪冢遺址。

  如今,池塘裡碧波盪漾,岸上綠樹成蔭,鵝鴨戲水。我常常站在池塘邊,思索著王禪冢的歷史價值,不禁發出無限感慨來,歷史是多麼無情啊!要是能夠開發王禪冢遺址,與不遠處的鄲城王禪故里相呼應,與淮陽太吳伏羲陵、紫荊臺連成三點一線的旅遊景點,共同見證一段歷史文明,印證歷史文化的璀燦光輝,那該有多好啊!謹以此文,向一代宗師——鬼谷子王禪的敬仰!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鄲城風光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河南民間傳奇   縱橫家、兵家鼻祖鬼谷子王禪的老家真的在鄲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