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小編總結了患者和牙醫容易溝通偏差的 5 大時刻

幫助大家更好的連通腦電波

.......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拍片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❶ X 光片幫助醫生判斷你的牙齒情況


面診正畸醫生時,通常都會讓你拍兩張 X 光片,一張全景片和一張側位片。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通過這兩張片子,醫生能夠對你的牙齒、牙根、牙槽骨、頜骨甚至關節等進行判斷、數據分析,就像這樣發現一堆肉眼無法發現的問題!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所以拍這 2 張片子,是必須的!如果不拍就給你確切結論,那你反而要小心了。


❷ 所有人都要拍 CT?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每當牙友互相交流的時候,總會時不時出現“為什麼你拍了 CT 我沒拍”的疑問。


其實 CT 不是必須的,一般當醫生通過 X 光片和臨床檢查發現你可能有關節問題、牙槽骨問題等,才會要求你進一步拍關節片、CBCT 等。類似的,如果有偏頜問題,就會要求你拍攝正位片。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做何種檢查要和你的問題一一對應,沒必要一上來就來個全家桶套餐‍♂️。


❸ 拍攝牙片的輻射劑量有多大?


☞正常人平均一天受到的背景輻射量約 10μsv;

☞拍一次小牙片的輻射量約 5μsv;

☞拍一次全景片的輻射量約 6μsv;

☞拍一次口腔 CT 的輻射量約 36~270μsv。


能對致癌率產生影響的最低劑量是 100000μsv,相當於 2 萬次小牙片達到的量,而且對於患癌率的影響是需要長期積累才會有明顯的效果,單次檢查的吸收劑量遠遠低於安全閾值,所以只要避免短時間內頻繁接受大劑量輻射,還是很安全的。


綜上,拍攝牙片是必要的,而檢查產生的射線對身體的影響也是微乎其微的,孕婦等特殊人群還是需要聽從醫生的判斷哦!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診斷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❶ 功能第一, 醫生首先考慮的是你的口腔健康



完美的矯正是健康、功能、美觀、長期穩定的和諧統一。


很多年輕人矯正,只是想改善牙齒和容貌的美觀,但矯正的功效不僅限於此。重要的是,矯正能讓你在接下來的 50 年甚至更久擁有一口好牙,改善咀嚼功能,而且整齊的牙齒更易被清潔,利於牙齒和牙周組織的健康。


❷ 顏值肯定有改善,但要變成大明星還......



正面撐起人們面部輪廓的主力是上下頜骨、顴骨和唇頰軟組織,有的人正畸過程中臉型會變小是因為牙弓變小、脂肪流失,咬肌的萎縮;嘴巴收進去、下巴長出來了是因為調整了牙頜面關係……


正畸協調的是面下三分之一,所以對側貌的改變有可能是“翻天覆地”的!但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究竟能改善多少,先天條件和方案都很重要!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方案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❶ 矯治器的選擇



矯治器的選擇,真不是想要哪個要哪個的!最重要的是看本身病例適合哪種工具,綜合考慮價格、美觀、舒適等因素,選擇自己能承受範圍內,能達到最好效果的矯正方式。當然了,還要看你選擇的醫生更擅長哪種矯正方式,醫生用擅長的工具做事當然效率更高,達到效果才能更好。


❷ 推磨牙、片切、拔牙



拔牙、片切、推磨牙是不同的牙齒矯正方案,究其根本都是

為了牙齒的移動提供間隙。至於大家擔心的,拔牙以後牙齒掉的快啊,牙齒不夠用啊,片切容易蛀牙啊,都屬於操了太多心……


矯正是讓牙齒移動使之排列整齊,拔牙不僅不會讓牙齒鬆動,反而能排齊牙齒,利於牙周健康,使牙齒更穩固。而片切呢,牙釉質本身有一定的厚度,只要正規操作,把單顆牙鄰間磨掉的一丟丟控制在 0.2-0.5mm 之間,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套進行時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❶ 骨釘、牽引的作用



我們矯正牙齒的過程,實際上是牙齒的在矯治力的作用下移動的過程。如果能夠做到該動的牙齒動、不該動的牙齒不動,我們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要根據治療需要移動牙齒且不產生副作用,很多時候就必須依靠牙齒以外的施力點,發揮這一重要作用的就是——支抗釘。


將骨釘植入到患者的上頜後牙區、下頜後牙區、硬顎部,牙齒槽間隔等等的部位,利用這種植入的微種植釘作正畸治療的支抗,牽引排列不齊的牙齒作移動,從而達到牙齒矯正的目的。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骨釘其實超級小的


正畸過程中,要將牙齒矯治成整齊有序,關鍵在於做好正畸支抗的設計與正畸支抗的控制,在正畸治療時真正做到:該動的牙動、不該動的牙不動,這是取得高質量的、成功的口腔正畸治療的重要因素。


支抗釘的作用有哪些?

1、矯正前突,利用支抗釘最大程度內收前牙關閉拔牙間隙,使側貌明顯改善;

2、壓低上前牙,減小深覆合或防止咬合加深;

3、壓低下前牙,減小反覆合,利於“地包天”的改天;

4、前移後牙,關閉間隙;

5、豎直傾倒的後牙;

6、壓低後牙長期缺失後伸長的牙齒,為修復做準備。


打骨釘不可怕的,而且我們也會用到麻藥的。打骨釘時,我們的牙槽骨內分佈的痛感不適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即使麻藥消退後也沒有什麼明顯疼痛感。而且打完支抗釘後不會出血,也不用忌口,即刻就能掛牽引。



❷ 清潔重要的是:牙膏含氟+正確的刷牙方法



什麼英國愛馬仕牙膏、日本美白牙膏、無論安上多高級的名稱,它的根本作用都是清潔牙齒,其他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是聽起來高大上了一點。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與其在牙膏選擇上徘徊糾結,不如順手拿一個超市 5 塊錢含氟牙膏,牙刷也是同理,手動還是電動,這不是個問題,巴氏刷牙法才是真理


如果不好好刷牙,脫礦、蛀牙、口臭都會找上你…… 牙齒是整齊了,但卻是一口爛牙!單身的你,將會更加找不到對象!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❸ 如果牙套臉、黑三角找上了你



牙套臉其實就是指正畸導致的太陽穴和臉頰凹陷,顴骨變寬變突出,使得很多正畸患者覺得自己的臉型看起來沒有以前流暢,變醜了。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因此,對於牙套臉,大家也不必因此因噎廢食,因為擔心變成牙套臉而放棄牙齒矯正。


只要在治療前和醫生充分溝通,讓醫生充分考慮患者本身的顴骨情況以及嘴型突出情況;正畸完成後,充分鍛鍊咀嚼肌,牙套臉自然也就離你而去了。


黑三角這個問題其實關注度並沒有前兩個高。但是還是對很多正畸患者造成了困擾。其實“黑三角”一般都是發生在牙齒擁擠不整齊的正畸患者中。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有牙友自從買了水牙線,每天認真清洗刷牙後,過了幾個月再看,發現自己的“黑三角”居然都不見了。


由此可見,“黑三角”也並不是不可逆的,只要大家在專業醫生的治療下,緩慢加力;每天使用牙刷和牙縫刷認真刷牙,徹底清除牙間的汙垢,保持牙齦健康。黑三角也就會慢慢好轉。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結束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❶ 中線:咬合關係最重要、中線儘可能對齊



很多人在意的中線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醫生是會給你上下中線都調齊的,畢竟很多醫生都是完美強迫症。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但受牙齒形態限制,或是一些特殊情況,比如不對稱拔牙等,上下中線可能就無法完全對正,這也沒關係,一般醫生都會調好上中線,並保證前牙區咬合正常,不影響功能,此時就不必過於苛求下中線對齊了。


❷ 保持器:好好戴,錢才不會打水漂



摘掉牙套並不是萬事大吉,最後還有非常重要的步驟:戴保持器!小貝見過太多案例都是因為沒有好好戴保持器,需要二次矯正。


牙醫 VS 患者眼中的正畸,差別有多大?


保持器一般需要佩戴1-2年。第一年,除了進食以外全天佩戴;隨後佩戴時間逐漸縮短到睡覺戴,或者隔天戴。如果你願意,終身佩戴當然也鼓勵。


堅持就是勝利,矯正結束後持續佩戴保持器,一切才能真正的完美!不要偷懶,矯正後的保持工作一定要好好做,不然又花錢又遭罪。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啦,如果大家有牙齒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牙齒有問題,那就關注「名醫訪」吧!好了,我是小美,有任何牙齒問題都可以撩我【mingyikanyaha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