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余华的父亲是一名医生,而他本人原本也是一名牙科医生,可后来他跟鲁迅先生一样弃医从文了,写起了小说。也许是成长中的见闻所致、也许是职业见惯了生死的原因,他的一些作品内容表现深沉并常伴残酷的命运现实,读者也还能从中读出他对生命的淡漠,对此文化界对他的作品评价是“伤痛文学”四个字。

2011年余华前往泰国,并在曼谷电视台接受了一场专访,国内某网站写了一篇名为《对话余华:从伤痛说起》的报道,文中写道,余华在曼谷接受采访时谈及他的“伤痛文学”的根源所在,他说:“尽管做牙医和睡停尸房使得他习惯面对疼痛,这两者其实并非他“伤痛文学”的根源所在……文革开始时,我上小学,文革结束时,我高中毕业,可以说,正是这段经历奠定了我的文字乃至人生的底色”。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作家:余华

提及余华的“伤痛文学”无疑会让我们想起他的作品《活着》,之前看到一位朋友写的读书笔记,他说:《活着》让我数度落泪,这是我唯一不愿重读的作品。我想他的想法应该是大部分读者的心声,这倒不是因为《活着》写的不好,而是因为读者心中不愿再去承受家珍、有庆,凤霞与苦根他们的悲苦命运与接踵而来的死亡,

当然书中除了这些悲惨的命运,还有一些情节是让读者们倍感欣慰的,那便是家珍的执着守候和福贵后来对家珍的珍惜。不过有人说家珍对福贵没有爱,只是封建伦理对她思想的桎梏,她所做的都是被迫的选择;但是我倒认为家珍对福贵的不离不弃是爱的缘故。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余华作品:《活着》

福贵:一见钟情得到她一生的陪伴

顾漫在《何以笙箫默》中写道:这世上必有一个人,会和他不离不弃荣辱与共,如果现在还没有,那是他没有找到,不够幸运,而不是她不存在……。


顾漫说的那个荣辱与共,不离不弃的人应该便是像家珍一样的人吧,如此说来,福贵是何等的幸运。

福贵姓徐,是一位阔少爷,他的父亲老徐是一个坐拥百亩农田的地主老爷。自古跟阔少爷三个字沾上边的人大多都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败家子”,福贵也不例外,少年时他不学无术,成年后逛起了赌场,钻进了窑子。一天夜晚,他在回家的途中,看到手提煤油灯、身穿白旗袍、脚踏高跟鞋的家珍后,便对她一见钟情,正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书中这样写道:

 家珍她们嘻嘻说着话走过去后,我问一个坐在地上的鞋匠:"那是谁家的女儿?"鞋匠说:"是陈记米行的千金。"我回家后马上对我娘说:"快去找个媒人,我要把城里米行陈老板的女儿娶过来。"

这一段像极了曾经那些向朋友问隔壁班女生姓名的懵懂男生们,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奇怪的爱情,那便是“一见钟情”。它的奇怪在于:他与她并不相识,亦没有感情的基础,但是他却认定她就是若水三千中,自己想要的那一瓢,也许这其中有美貌的因素,但绝不是美貌能决定的,它还关乎缘分以及那莫名的心动……。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电影:《活着》

娶了家珍成了福贵这一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此后他的人生经历了三场变故:

  • 家产被龙二所骗,父亲被气死;
  • 家道中落后被抓壮丁赶往战场打仗;
  • 解放后与家人团聚,眼见一个个至亲的死亡;

在福贵经历这些之后,他的生活水平是一落千丈,从阔少爷变成了佃户,接着又从佃户变成了壮丁,后来差点死在战场上,而在这个期间,原本生活富裕的家珍也经历了饥寒交迫之苦,但是她却在福贵人生的三场变故期间一直守着这个家,书中有这样的句子:

1、家珍是在有庆半岁的时候回来的。她来的时候没有坐轿子,她将有庆放在身后的一个包裹里,走了十多里路回来的;

2、这时有一个女人向我们这里跑来,哇哇叫着我的名字,我认出来是家珍,家珍跑得跌跌撞撞,跑到跟前喊了一声:"福贵。"就坐在地上大声哭起来;(福贵从战场上逃回家时)

3、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我为你生了一双儿女,也算是报答你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

因为这部作品内容事关命运与生死这些沉重的事情,故而对福贵与家珍的风月之事着墨甚少,但即便如此,我们仍能从这寥寥数笔之中,读出家珍这个女人对福贵的支持、想念与依赖。生活对她而言是苦的,但是我们可以想象福贵娶到心爱的家珍后,他定是给过家珍美好记忆的,而家珍这个傻女人用一生不离不弃去回应当初福贵的一见钟情。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电影《活着》:巩俐饰演家珍

家珍: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

《孔雀东南飞》中有这样的句子: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谁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磐石与蒲苇这般天长地久的爱情正是福贵与家珍这样的伴侣,他们可以同甘亦能共苦。“家珍式”的女人并非只存在《活着》当中,路遥笔下也出现过,在《平凡的世界》里,有一个叫孙兰花的女子,她与家珍一样,丈夫起初都是一个不着家的浪荡子弟,但是因为一份爱,她一直默默的支撑着那个家,直到丈夫的回心转意。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到处可见的都是“家珍式”的女性,例如生养我们的母亲、陪伴我们的妻子,只是她们对爱情付出的方式有些许差异罢了。但是我想愿得一人心,白头不相离应该是她们共同的心愿。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平凡的世界》孙兰花与王满银

但家珍与现代女性在思想上总归还是有差异的,因为她生在旧社会,在思想上肯定是受过那“三纲五常”封建思想熏陶的,比如她的婆婆,福贵的母亲常教育她的那句话“男人都是馋嘴的猫”。书中家珍的爱情与婚姻受旧社会思想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二点:

  • 她与福贵的婚姻应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产物,她婚前并不认识福贵,后来知道他是一个“败家子”却也无能为力,命中似有一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妥协。
  • 福贵在赌场夜不归家,家珍怀着身子到窑子的赌场中找到福贵,为求丈夫回去,她跪在地上,即使被福贵打骂也不站起来反抗。最后哭着一个人回家。

与其说,部分读者认为家珍对福贵没有爱,还不如说,他们觉得福贵不配得到家珍的爱。其实读者对福贵是既心疼又恨又羡慕的,心疼是因为可怜他,人生漫漫却要经历了一个个至亲之人的死亡直至独孤终老;恨是因为年轻时他败家与殴打家珍的行为;羡慕是因为他娶到了家珍这样的好女人。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电影《活着》:巩俐饰演的家珍

提及殴打家珍的行为,这是无数读者包括我都无法释怀的事情,曾经读到此处时,我在心中骂了他一句“畜生”。可不是有这样一句谚语:“浪子回头金不换”吗?相比现实中那些赌博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仍不悔改的人来说,福贵不是好的太多吗?因为他终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善待家珍,并且绝不再进赌场。书中有这样的描写:

1、现在想起来叫我心疼啊,我年轻时真是个乌龟王八蛋。这么好的女人,我对她又打又踢;

2、家珍是个好女人,我这辈子能娶上这么一个贤惠的女人,是我前世做狗吠叫了一辈子换来的;

3、家珍是城里小姐出身,细皮嫩肉的,看着她干粗活,我自然心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等他意识家珍的好时,一切似乎都晚了,家财被骗光了,老爷子被气死了,连家珍都被丈人用八抬大轿抬回娘家了。但是家珍走时却是伤心的哭了而非脱离苦海似的高兴,当时此时我还不确定她是舍不得凤霞,还是不愿同福贵分开?直到半年后,有庆出生了,家珍走了十里地回来了。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电影《活着》:葛优饰演的福贵

假设,从家珍嫁给福贵、到福贵对她拳打脚踢、再到福贵败光家产她被父亲接回娘家,这种种现象中都有封建思想对她的桎梏,但家珍决定带着有庆回家,回到那个茅草屋中,回到福贵身边时,这可是她自己独立做出的选择啊!

毋庸置疑的是,她在娘家定然也是思量过此去要付出的代价,事实是为了回去她同父母反目成仇,所以她没有给自己留下退路。如此行为,除了因为她爱福贵、爱那个对他一见钟情的男人之外,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原因。或许家珍跟年轻时的福贵一样,是在“赌博”,但她赌的是福贵的心。

家珍一回来,这个家就全了。我干活时也有了个帮手,我开始心疼自己的女人了,这是家珍告诉我的,我自己倒是不觉得。我常对家珍说:"你到田埂上去歇会儿"……家珍听到我让她去歇一下,就高兴地笑起来,她说:"我不累"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电影《活着》:葛优饰演的福贵

虽然家珍是一个曾活在旧社会的女性,但她却有独特的品质:

  • 家珍是有智慧的:福贵逛窑子,家珍给福贵做四样有深意的菜,目的是想劝他迷途知返;另外她怀有庆时,知道福贵家已承担不起这个孩子的降临,于是哭着回娘家,其实她可能就是想将有庆顺利生下来,然后再回来。
  • 家珍是倔强的:福贵赌博,家珍跪在赌场中,被福贵拳打脚踢也不哭不叫,只重复那句“你跟我回去”;
  • 家珍是有主见的:被父亲接回娘家,但是她心中有数,知道福贵是爱她的,所以她再次回到福贵的身边;

从她对福贵的好、对这个家的付出,读者看到的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爱。而福贵呢?他是犯过错误,但是值得我们欣慰的是,他后来对家珍的体贴、对这个家的尽心尽责。而这个结果不正应了卓文君的那句“愿得一人心,白发不相离”嘛!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电影《活着》:巩俐饰演的家珍

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请慎重

歌手庄心妍唱过一首歌叫《走着走着就散了》,里面有这样的歌词:有些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有些事看着看着就淡了,有多少无人能懂的不快乐,就有多少无能为力的不舍。

此时正重复听着这首歌,深圳的天空灰蒙蒙的,屋外下起了着淅淅沥沥的细雨,低沉的旋律环绕在耳边,我沉浸在其中不禁想着:为何有些人走着走着散了,难道真如歌词中所写的那样,从前是我们太天真?亦或是激情过后的陌生?

我想在家珍与福贵身上,我们应该学到一些对爱情或是婚姻的感悟,或许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一、婚姻是最大的风险投资,所以恋爱中的人请擦亮双眼

2018年,我国的离婚人数达到380万对;2019年民政部发布一组数据显示:80后、90后的离婚率远远超过了60后、70后的离婚率。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中国2010年至2018年的结婚、离婚数

曾看到过杨澜的一个采访,被采访者是美国的“微软之父”比尔盖茨。杨澜在采访中问他:“你一生中最聪明的决定,是创建微软,还是大举慈善?”,比尔盖茨的回答着实令我吃了一惊,他说:都不是,是找到合适的人结婚,毫无疑问,这个合适的人就是他的妻子梅琳达·盖茨。曾经海誓山盟的恋人有多少人最后分道扬镳,现在有实际的数据摆在我们面前,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那样: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结婚是一件智慧的事情。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杨澜与比尔盖茨

虽然家珍等到了福贵的回心转意与贴心照顾,但是在我看到,她初婚时丈夫逛窑子、赌博、对她拳打脚踢这样不幸的经历对于当今的男女恋人而言是可以避免的。因为现在我们的恋爱有足够的自由,不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观察他的所做所为;有许多的渠道去了解他的往事经历;有丰富的经验去判断我能否包容他的一切。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婚姻是最大风险投资。也许他长相帅气、她面容娇好让你着魔;也许他能言善辩、她举止大方让你动心;也许他温柔体贴、她娇小可人让你倾心,但是你要清楚这也许并非是他或她的全部,例如他喜欢抽烟让你无法容忍、他喜欢物质攀比让你头痛等等,所以恋爱中的人,一定要擦亮双眼,理智去判断选择谁!因为此时我们还有不伤害任何人的情况下重新再来的机会。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电影《活着》:巩俐饰演的家珍

二、恋爱可以不必勉强,但是婚姻却是责任,所以请慎重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被一些人奉为真理并时常挂在嘴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又能看到那些白头到老的爱人,幸福美满的家庭,似乎现实与这“真理”有些脱节,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说法:这些人是在婚姻中走错路了,拐进了死胡同。之前说过,恋爱时擦亮双眼,因为我们还有不必勉强在一起的理由,但婚姻却并非如此,因为你将肩负责任。

小品《小崔说事》里有这样的台词:宋丹丹说:我们事业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怎么跟你形容呢?此时赵本山接过话茬:凑合过呗,还能离咋滴。我相信看过这个小品的观众都会被本山大叔这句话给逗乐了,但很多人都没有想过这句话在婚姻中是富有哲理的,它包含着婚姻中“我怕他”的牺牲;“我错了”的妥协;“我爱你”的真心……。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小品:《小崔说事》

但是有些人婚姻中想做到“凑合过”真的挺难。曾因工作原因接触过很多夫妻不和睦的事情,听过很多男女说过这样的话:他变了,跟以前完全不一样,现在我跟他无法一起生活。现代人的思想中,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好比有棱角的石头,而婚姻就是将二块这样的石头放在一个盒子,摩擦、碰撞是情理之中,相互伤害也在所难免,可当一方不知道妥协,另一方不知道收敛,那么伤害将会持续不断,离婚对这二人来说是必然的结果。

其实当爱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很多都在悄然变化着:锅碗瓢盆代替了红酒玫瑰;柴米油盐代替了风花雪月;亲情也代替了爱情。所以既然选择了这个人,请多一点信心,多一点诚心、再多一点耐心,因为对恋爱我们可以不必勉强,但是对婚姻我们则要负责。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婚礼现场

家珍虽然生在旧社会,但是活得很通透,与福贵在一起的日子里,她有悲痛的回忆,她从来没有过多干涉福贵的胡作非为,唯有那次跪在赌场中求他回家,可却被福贵拳打脚踢,当她独自途经娘家门前时,这个倔强的女人再也没有忍住泪水,我们可以看出这次福贵是伤了她的心的,可是她依然选择了原谅,书中这样说的。

 家珍被拖出去时,双手紧紧捂着凸起的肚子,那里面有我的儿子呵,家珍没喊没叫……那时候天完全黑了,她一个人慢慢往回走。后来我问她,她那时是不是恨死我了,她摇摇头说:"没有"

“没有恨”!这多少人能做到。现实婚姻中有些男人会因女人不做饭而发雷霆之怒;有些女人会因男人的酩酊大醉而负气回了娘家……。但是家珍呢?原先的一手烂牌硬是被她打出了幸福的样子,她到死还说:“福贵,有庆,凤霞是你送的葬,我想到你会亲手埋掉我,就安心了。”

《活着》家珍与福贵:婚姻就是责任,所以恋爱时就应慎重

电影《活着》:福贵与家珍

当然我举了家珍的容忍并非是张主“大男子主义”,也并非是要女人遵从什么“三从四德”,我只是想说: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如果你是女人,婚姻是否美满,或许只在你忍与不忍这一念之间;如果你是男人,家庭是否和谐,或许只在你手起脚落那么一下。所以还是那句话:婚姻就是责任,所以请慎重!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阿珂伴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