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最近,貝克漢姆的大兒子上了熱搜,不再是溫馨甜蜜的奶爸曬娃,而是“我家廢柴已長成”。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長得有點像老年愛因斯坦的小貝大兒子


小貝和維多利亞這對明星夫婦令人豔羨,在媒體上,他們也總是慈父美母的人設,一直按照最高標準滿足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切愛好和要求。比如大兒子喜歡攝影,就送他去最貴的攝影學校,買最貴的攝影器材。

可最終卻把孩子養成了“人肉碎鈔機”,做什麼都是玩票,換愛好跟換女朋友一樣勤。是錢把孩子帶壞了嗎?

“你跟孩子好好談過錢嗎?”


於是,我拿這個問題問了身邊好幾個家長,要麼說“孩子還小,現在談太早”,要麼就是支支吾吾說不知道怎麼談,就是偶爾提到“誰家有錢,哪種車貴”

家長們還喜歡用

“咱家沒錢”搪塞孩子,使用場景通常是“玩具店”,不想給孩子買又找不到其他理由就會這麼說。

以上就是中國家長財商教育的普遍現狀,也許是受了儒家“君子恥於談利”的影響,總覺得坦誠直白地說起自家的財務狀況(不論是窮是富),都有點不好意思。

但又要忍不住擔心,土豪家庭擔心富養會把孩子慣壞,普通家庭又怕窮養會讓孩子見識短淺錙銖必較。

我們跟錢之間的誤解真是由來已久。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最近中信引進了一本書叫《反溺愛》,講的就是孩子的財商教育,書裡有句話我很贊同。

“別忘了,錢本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工具。”

沒錯,錢可以培養孩子的品質,可以鍛鍊孩子的思考,它是一位貼心實用的助手。

作為父母,我們也期待孩子日後有不錯的賺錢能力,能承擔起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希望孩子能明白賺錢不易,把錢花在刀刃上,而不是做“散財童子”。

但讓錢成為教育工具而不是“毀娃真兇”,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裡一點點滲透影響。

今天,星球君想跟各位家長分享一次非同尋常的意大利夏令營,參與者是大小星球的4個小朋友和他們的老母親。

在夏令營的頭三天,這4個孩子就經歷了一次從0到1的創業,讓他們對錢的態度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第一天


4個小朋友分別叫做可可,橙子,小美,小F。

所有人裡,數橙子的行李箱最重,裡面裝著不少他準備在意大利擺攤售賣的產品,有大小星球的爆款——樂器總動員和漢字奇遇,有蘊含千百年中國人智慧的玩具——魯班鎖,剛好能滿足外國人獵奇的需求。如果一切照計劃進行,回程時他將帶著空空的行李箱和一大筆歐元。

於是意大利落腳後的第一天,大家就忙不迭討論起來。

討論的主題是什麼?

賺了錢怎麼分。

因為一路看過很多接頭藝人賺得盆滿缽滿,大家就暢想明天也能輕輕鬆鬆賺到一大筆錢,100來歐肯定沒什麼問題,最該動的腦筋是請大家上哪兒搓一頓?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第二天


正式擺攤。

與其說是擺攤,不如說是“站著沒事幹”

四個小孩,其中小F是大哥,大哥哥覺得擺攤有點小兒科,就戴了頭盔玩一次很酷的cosplay。

他們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包樂器總動員卡片,縮在角落裡,緊挨著一個熱情洋溢的賣藝人。

就算身邊遊人如織,也沒人看他們一眼,也是,誰會想到這幾個小孩手裡拿的是商品,他們想賣東西呢。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沒有廣告,沒有招牌,沒有叫賣,一聲不吭。手上握著的一張紙還被折起來了。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在老母親的多次建議下,他們才在放上一頂禮帽,用來收錢。

就這樣,百無聊賴了好久,這些孩子還是一籌莫展,他們被自己的羞澀,無助和恐懼給困住了,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想到競爭如此激烈,賣出一件商品這麼難。他們的英語交流沒有問題,卻說不出一句話。

最後橙子還是忍不住開口了,吸引來了一對意大利夫婦。不過,這對夫婦並不是被產品吸引,而是擔心這幾個孩子的安全,後來看到不遠處幾個拿著手機沉默地拍攝著的老母親,才放下心來。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最終,他們掏出了2歐元,試用了一下產品,就又匆匆離開了。這2歐算是給小朋友的小費。

本以為2歐是最美好的開始,是最溫情的鼓勵,卻不想剛開始就已經結束。

晚上回到酒店,孩子們兩手空空,除了輕飄飄的2歐元。

大家都非常沮喪,這跟他們的期待差距太遠了。說好的大餐呢?泡湯。

只剩下疲憊的身體和沉重的心情。

除了橙子,大家的心都涼了半截,準備偃旗息鼓。

橙子也覺得“不想活了”,但因為不肯回去的時候繼續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就一個個遊說,最終還是把小夥伴們又拉了回來,這力氣不亞於俞敏洪當年把自己在美國的兩個同學請回來一起創業。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第三天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們不能用與製造問題時的同一種思維來解決問題”。

因此,4人小團隊第二次擺攤前在銷售策略上做了很大的調整。

首先,物料上就比前一天講究很多,他們準備了一大塊布鋪在地上,至少小攤的樣子出來了。愛畫畫的小美還畫了三張海報,意大利語版和英語版兩種,分別面向本地居民和外國遊客。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精神狀態也跟前一天大不相同,之前是“閒雜人等”,現在叫“老闆捨我其誰”

在具體的策略上,也非常花心思,肯試錯,更主動,主要包括以下6個方面。

1. 產品選擇。

橙子帶了好幾種大小星球的產品,但最終選擇了樂器總動員和魯班鎖。選擇“樂器總動員”是因為現場聲音嘈雜,藝人繁多,因此必須先聲制人,而魯班鎖則可以讓顧客駐留的時間更長,畢竟這可是咱老祖宗發明出來的燒腦玩具,誰玩誰知道。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2. 地址選擇。

老母親經驗豐富,建議孩子往人堆裡扎,但小朋友們一方面在人太多的地方有些發憷,另一方面也覺得人少競爭也少,更容易脫穎而出,一跺腳去了巷子深處。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他們待了一會兒發現駐足者寥寥無幾,還是把攤位搬到了廣場的中心,人群的聚集處。


3. 分工。

前一天幾個孩子是毫無分工的,採取了一致的行動——站著不動。但這一天,大家各取所長,做到了資源的優化配置。比如讓兩個可愛的小女孩到處走動招徠顧客,男孩負責看攤和解釋產品的用法。


4. 用戶畫像。

一開始,大家見人就推銷,但慢慢地,他們發現樂器總動員這款產品更受男性和孩子的青睞。男性喜歡它的科技感,手機一照,就能出現幾個小人演奏不同的樂器,而對小孩來說,這就是一種新奇的玩具。於是,就開始主攻男人和孩子這兩個群體了。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5. 售賣方式。

最開始,攤位固定在一處,但大家發現人流量是隨著時間變化的,於是從坐商變成了行商,哪兒人多就往哪裡扎,主觀能動性大大提高。


6. 產品種類。

在花錢購入某樣產品之前,大部分人都希望能低成本試用。於是,孩子們還設計出了一種遊戲,讓顧客既能短時間內體驗到產品的好玩之處,又能讓自己盈利。這是一個猜謎遊戲:顧客拿出樂器總動員中的三張字卡,如果能猜出其中一首曲目,將會得到一個小禮物,猜錯了,就要乖乖付1歐元哦!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是不是很像一家小型創業公司?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和調整速度讓我們大人都自愧不如,如果哪家創業公司能有這般的意識和魄力,一定會迅速嶄露頭角。


做了這6大戰略調整之後,孩子們迅速迎來了一批顧客。不斷有人走上前來詢問、試用,玩得不亦樂乎。最終,這一晚,孩子們賺到了20歐元,聽著不多?這可是前一天營業額的10倍啊!每人分到了5歐!

大家都捨不得花這珍貴的5歐元,把它收藏在了手機殼裡。

*成果*


從此,每個孩子心裡都多了一杆秤,看什麼都要跟千辛萬苦賺到的5歐元比對一下,“這瓶飲料也太貴了吧,是我擺攤賺到的鉅款的一半”!同時,他們對花錢也有了自己的規劃,不再想花就花,看什麼都想買。

剛到意大利開始逛的時候,這些孩子同情心爆棚,對街頭藝人出手闊綽,把歐元當成人民幣來花。音樂還沒開始演奏,就已經豪擲20歐元到人家的碗裡去了,經歷過擺攤之後,他們一定會先聽完演奏,再根據對方的水平給錢。

與此同時,孩子的性格也得到了錘鍊,尤其是我們中國的孩子,在國外很容易表現得拘謹,放不開。


他們4個最開始也很害羞,比如下圖中的這位意大利大哥,都試聽了十幾張卡了,孩子們還在尬陪,不好意思說收錢的事情。最後,還是大哥本人問了起來:“我是不是該給你們點東西了啊”,孩子們才趕緊讓他掏錢。


意大利擺攤3天之後,4個孩子跟錢成了朋友


另外,孩子們一開始都固守最初的定價,而忽視國外支付小費的習慣。有一家人買了三個魯班鎖,原本定價是9歐,對方付了10歐,沒打算找零了。結果幾個孩子死活要給對方找錢。最後顧客一臉詫異地拿著錢走了,孩子們才意識到本不需要找錢,之後收錢就自然多了。


**


最後,星球君想告訴各位家長,無論是異國他鄉還是家旁邊的超市,都是跟孩子一起認識錢,談論錢的最佳場所。真正重要的是讓孩子親身經歷賺錢的過程,讓孩子發現交換的樂趣,從而最終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