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压迫,让我们一次次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是什么精神?

“虽千万人,吾往矣”。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大概意思是,即使前面有千万人的阻挡,我也不怕,也要义无反顾的一往无前,代表的是勇气和不畏惧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的植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成为我们民族的精神烙印,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激发出来。

面对压迫,让我们一次次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是什么精神?

经历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这种勇往直前和大无畏的精神,在古今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古代,表现方式更加直接,但有时候结果也很“悲惨”。而在当代,表现的比较温和和隐蔽,虽然没有古代这么直接,但力度也不容小觑。

先说在古代的表现方式,这种直接,体现在个人的得失方面,是非常激烈和明显的,如打仗时的不顾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为了国家和人民,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再者,为了心中的坚持和正义,不顾冒犯主上,以死进谏或以死明志。

面对压迫,让我们一次次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是什么精神?

比如东汉时期的耿恭,300人的队伍就敢去救援车师后国,和数万匈奴兵周旋多时,让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激励了无数的后人。比如中日淞沪会战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实际上只有400多人的兵力,死守四行仓库,以此弹丸之地抵挡数万日军,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再比如抗美援朝中松骨峰阻击战,在连长戴如义的带领下,明知战斗艰难,还从容指挥和战斗,为了达成战略目标而不惜贡献自己和队友的生命。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都用自己的行动事迹,践行了一往无前和大无畏的精神。

在当下,这种精神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相反,在面临各种外部压力时,激发的更加彻底。比如近期沸沸腾腾的两大国之间的摩擦事件,对方竟然可以不顾脸面,撕下了自由、公平的虚伪面具,公然利用一国的权力,对一个企业使出龌龊的手段,企图让这个企业孤立无援,陷入绝境,使其屈服而苟延求生。

面对压迫,让我们一次次从困境中走出来的是什么精神?

但这个企业并没有惧怕,一早就未雨绸缪的计划,随即浮出水面,展现在世人的面前,让人知道其底气所在。但对手的报复也越发的密集,越来越多的企业表态终止合作,让孤立无援的处境越发恶劣。但这个企业并没有低头,或者委曲求全,独立对抗这个充满恶意的所谓民族自由的“世界”。

与古代的的不同,当下对勇气和大无畏精神的的表达,或许没有那么直接和激烈,但他们也有共同点,就是同样的令人动容,给人振奋的力量,鼓励着更多人,勇往直前,和不畏惧强权。

我们由此至终都相信,在面对各种压迫或者困境的时候,我们文化里面,长久以来的勇气和大无畏的精神基因,能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困难中挣脱出来,毕竟,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一个民族,从巅峰跌落低谷,又从低谷爬山巅峰的,并不多。

本篇为原创整理文章,侵权必究。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