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觀察】疫情之下,供應鏈金融的“危”與“機”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著全球金融市場。各國股市如同驚弓之鳥,紛紛暴跌。美股連續下挫4次觸發熔斷機制,巴西和加拿大股市創二三十年新低。據國際金融協會預計,2020年全球的經濟增速或降至接近1%,為2008年以來最低水平,並預期美國今年增速下調至1.3%,與美國白宮的預測一致。

60多個國家宣佈進入緊急狀態,封國封城、工廠停工、商場停業。這場被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全球大流行病”的疫情,衝擊著國際大宗商品市場的供需關係,使得全球產業鏈面臨重構的威脅。

儘管國內目前疫情趨於好轉,但國外疫情風險仍在。受疫情衝擊,中國製造業多數企業面臨著供應鏈斷流、生產物料庫存不足、現金流短缺、物流成本上升、客戶需求下降等多重困境,中小企業儼然成為當前最困難的市場主體。

有需求即有市場。近日,聯易融數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易融數科”)對外公佈了最新數據:2020年1-2月,利用AI、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多項技術,聯易融數科為中小微企業、產業生態鏈等提供了線上供應鏈金融服務,資產服務規模約達250億元。

自年初剛完成渣打銀行C+輪融資,疫情之下,聯易融數科這份亮眼的成績,再次引發關注。

疫情災難往往伴隨著機遇,一如當年SARS催生電商產業的現象級崛起,帶動了移動支付、快遞和外賣等行業發展。聯易融的例子證明,此次疫情危機或是新型Fintech企業的加速超車的重要機遇。

01

全球供應鏈重構

中國作為製造大國,過去經濟長期快速增長的根基在於大陸的強產業配套能力,在不斷的生產學習中,核心企業及其中小企業實現產業升級。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初,不少業內人士擔憂,中國產業或因疫情被國際企業拋棄,被動與世界經濟脫鉤,失去“世界工廠”的位置。

《哈佛商業評論》近日曾發表文章,直指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脆供應鏈的脆弱性。文章回溯2011年3月的日本福島地震和海嘯,許多跨國公司開始發覺其供應鏈中隱藏的弱點,即大多數公司可快速評估災難對其直接供應商的影響,但卻對此外諸多供應商瞭解甚少。

這次疫情,面對其“隱形”下級供應商,許多跨國公司依舊慌亂,凸顯了供應鏈過度集中和不透明的帶來的問題。

若這些跨國公司後續採取補救措施,勢必帶來全球供應鏈的重組。近日,面對疫情日趨嚴重的美國,特朗普一度想要將美國在中國的醫療相關產業鏈遷回去。

但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會失去“世界工廠”的桂冠?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近日發表文章稱,全球產業鏈受疫情影響甚至破壞在所難免。但中國在疫情上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積極復工復產的做法起了重要的彌補作用。目前中國已成為世界生產能力最穩定的地區,在各國都忙著抗疫和恢復生產時,世界產業鏈中心和資源甚至會向中國市場轉移。

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美國加州大數據中心Resilinc CEO瓦基爾持同樣的看法,他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並無理由使供應鏈大規模撤離中國,因為這將涉及知識、資本、基礎設施和勞動力的轉移。“開發新供應鏈需要很長時間,遷往新地點需要充足的勞動力基礎設施保障,而中國已實現大規模的支持。如今,他國很難再複製中國。”

商務部已陸續出臺了穩外貿和穩外資的相關政策,並重申全力執行《外商投資法》。3月,中央正式發佈以5G和數據中心為首的“新基建”工程政策,涉34萬億投資額,助推中國未來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為疫情基調下企業復工帶來一縷春風。

因長期來看,或許一些國家政府會要求某些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產業牽回其國內,但中國不會失去世界製造大國的位置,甚至會倒逼中小企業提高運營能力、恢復彈性,實現數字化轉型,加速成為世界發明中心和創新產業重鎮。

02

供應鏈金融的“危”與“機”

全球供應鏈重構,倒逼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但當前疫情之下,中小企業面臨的短期困境該如何解決?

普遍觀點認為,受疫情影響,許多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為供應鏈金融帶來契機。

然而,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宋華教授卻認為,疫情對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尤其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會起到雪上加霜的作用。

宋華表示,自2019年下半年,供應鏈金融就呈現出外熱內冷的狀態。儘管政府當時出臺了許多相關政策助推發展,但由於經濟波動,中小企業經營愈發艱難,借貸的違約概率增大,許多金融機構不約而同地縮緊了對中小企業的借貸,有些機構甚至完全中斷了供應鏈金融業務。

因此,疫情之下,中小企業的經營和融資困境只會進一步加劇。

然而在中國,中小企業經營規模不大,地位卻不容小覷。官方數據顯示,中小微企業數量佔據了中國企業的99%以上,為國家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實現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提供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

可以說,中小企業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細胞”,穩住了中小企業,就穩住了中國經濟的基本盤。

宋華認為,緩解中小企業的困境,仍需推動供應鏈金融發展。只不過,需要金融機構迫切轉變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的方式。

傳統借貸的風險評價和管理已難於適應目前許多金融活動的要求,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金融機構通常採取“一刀切”的方法,應對中小企業違約率高的問題。

而以聯易融為代表的在線數字供應鏈金融平臺,可充分運用互聯網、現代新型信息通訊技術,將供應鏈金融建立在及時、透明、可追溯以及關聯管理的基礎上。

此次疫情下,不同行業、區域、類型的中小企業受到衝擊的程度不盡一致。旅遊、餐飲受影響較大,生鮮電商、農產品、生物醫藥行業則面臨需求爆發。如何通過金融科技精確地瞭解行業及企業狀態,業務運營特點、資金需求程度,成為了供應鏈金融得以有效開展的關鍵。

聯易融數科從2016年創立之初,一直致力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與傳統模式相比,聯易融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通過數據化、自動化、線上化,大幅提升資產整理的產能與時效,有效地盤活供應鏈產業鏈。一旦接入聯易融供應平臺,中小企業具體的經營狀況、上下游業務如何開展、單證票據流轉的狀態如何、資金流動性如何,這些問題都可以精確把握,降低放貸風險。

此次疫情下,聯易融數科利用多項科技手段為企業客戶提供遠程線上化的供應鏈金融服務,既保證了應收帳款確認過程和交易背景的真實性,也確保中小企業得以資金紓困,同時人員安全。

03

聯易融的Fintech價值

疫情期間,線上辦公、遠程醫療和教育等現象如火如荼。今後,如何把線下業務搬到線上,是當前中國傳統企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點。

在數字化時代下,供應鏈金融科技存在的意義就是將核心企業產業鏈、政府平臺、小微企業等各個參與者搬到線上鏈接起來,打破傳統供應鏈“信息孤島”和“信息失真”的現象,助力中小企業實現高效融資。

作為新型金融科技企業,聯易融憑藉AI、區塊鏈、雲計算、大數據(簡稱“ABCD”)等技術能力,深度圍繞供應鏈眾多參與者的需求,從核心企業+、小微企業+、跨境貿易+、Fintech+四個維度打造了多樣化的產品矩陣。

“聯易融核心企業+”,即通過流程的數據化、自動化、線上化,將核心企業上游供應鏈金融資產打包發行ABS產品,充分解決傳統ABS/ABN業務在資產蒐集、審核乃至發行與認購環節中的諸多痛點,實現了資金渠道與資產的高效對接,具備實現底層資產透明化、降低操作風險、資產包高效審查發行、降低運營及人工成本的諸多優勢。

目前,聯易融已與近100家大型產業集團達成緊密合作,累計資產交易規模超過千億元,發行規模穩居行業首位。

“聯易融小微企業+”聚焦於供應鏈生態圈,以互聯網大數據為依據,為各行業供應鏈生態圈的小微企業量身定製金融產品,幫助小微企業提升經營效率,解決資金週轉問題。

“聯易融跨境貿易+”聚焦跨境貿易業務場景,提供數字化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將跨境貿易融資的全流程實現數字化,綜合數據分析進行自動的交叉比對和校驗,多維度確認貿易真實性,減小國際貿易融資的欺詐風險。

“Fintech+”,即憑藉ABCD等科技服務,以及對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深刻理解,聯易融打造了包括供應鏈資產整理平臺、區塊鏈多級流轉平臺、“蜂控”智能數字風控平臺、供應鏈小微金融科技服務平臺、跨境供應鏈金融平臺、和ABS科技服務平臺等在內的開放化、多元化平臺矩陣,實現供應鏈金融多方精準服務。

04

結語

疫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全球經濟下行,但同時也加速了細分賽道的變革,除了給人類帶來災難,還能促使人類自省,推動社會和經濟進步。

以5G和數據中心為首的“新基建”政策下,互聯網下半場聚焦B端企業,發展產業互聯網,以聯易融數科為代表的金融科技企業,在供應鏈金融To B端客戶服務將面臨更多機遇,發揮更大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