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地下酒庫竟然儲藏著70多年前的白酒

中國人自古以來最愛喝的飲品一是茶,另外一個就是酒。我國曆史上著名的騷人墨客,多半也愛飲酒,也因為酒留下了許多千古佳作。我國最著名的詩人詩仙李白在任何情況下都少不了酒的陪伴,高興得意時要喝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鬱悶愁苦時也要喝酒:“五花馬,千金裘,呼爾將出換美夢,與爾同銷萬古愁。”好友相聚要喝酒:“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離別時更要喝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孤單一人要喝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人多了當然要喝酒:“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古人云,酒逢知己千杯少,幾杯酒下肚,不論你是哪種性格,都暴露無遺。

俗語說“就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但是美酒雖然,既不能貪杯,也得選好酒。一款真正的好酒,應該是濃郁、回味悠長的。熟悉酒的人都知道,酒的品質需要時間的考驗,儲存越好,年份越長,酒就越好。幾乎所有知名的酒都有自己的酒庫、酒窖。當你看到儲藏有建國之前的酒的酒庫會是怎樣的驚奇?小編看到的第一感覺除了震撼還是震撼。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地下酒庫竟然儲藏著70多年前的白酒

地下酒庫門口

這個酒庫就是小編家鄉保定市徐水區劉伶醉酒廠內的地下酒庫。說起劉伶醉,不得不提就是我國曆史上以為名士劉伶。劉伶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他嗜酒如命,而且海量,留下了許多與酒相關的趣聞軼事,最出名莫過於“一醉三年方醒”的傳說。劉伶因不滿當時政治統治,又擔心直言賈禍,遭殺頭之罪,才整年出遊,行無定址。他嗜酒如命,好酒不知喝過多少,從沒有醉倒過。後來到徐水訪友張華,張華用徐水當地美酒招待他,劉伶感覺是自己喝過最美的酒,從此因貪戀此地美酒不思還鄉,並留下“一醉三年方醒”的傳說,後終老於徐水,至今徐水還有劉伶墓。

在進入地下酒庫之前,講解員就提醒大家在地下酒庫不能使用明火、撥打電話、使用閃光燈等,想必也是為了保護酒庫內珍貴的藏酒。

沿臺階而下,首先感覺到的就是撲面而來的涼意。講解員告訴小編,地下酒庫儲酒,由於其溫差小、溼度大,一則能降低酒的自然揮發造成的損耗,更能促使酒的老熟。這裡存有大量明末清初木製和荊編制酒海,陳儲有大量1948年前的“國寶”級珍貴調味酒。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地下酒庫竟然儲藏著70多年前的白酒

木製酒海

臺階的盡頭就是一個個高大的酒海,這些方方正正的酒海外層一當地的硬雜木打造,因此稱為木製酒海,內用桑皮紙、植物油、蜂蠟、蛋清等進行多層裱糊,固化以後用來儲酒,一則能防止滲漏;更主要的是能起到非常好的養酒作用。酒海儲酒為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儲酒方式,可以就地取材,儲酒效果良好,不過這種製作工藝目前已經失傳,據說現在也只有在劉伶醉釀酒股份有限公司才能見到這種古老而又傳統的儲酒器具了。據說裡面儲存的都是調味酒,所謂的調味酒只要在基酒中添加一點點,就能起到畫龍點情的作用,如同做菜加香油提味一樣。

穿過木製酒海,就來到了就文化長廊,這裡是一些關於酒的小故事的浮雕壁畫,一幅壁畫就講了一個小故事,既包括了我國白酒的起源,又介紹了劉伶醉酒的歷史。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地下酒庫竟然儲藏著70多年前的白酒

酒文化長廊

酒香不怕巷子深,這個地下酒庫竟然儲藏著70多年前的白酒

荊編酒海

走過酒文化長廊,又是一些木質酒海,其中四座稍小一些,裡面存放的便是1948年以前珍貴的調味酒,據說這個這些酒海是1948年被發現的,真正的日期還有待考證,也就是說這些調味酒可能不止有70年,珍貴程度可見一斑。此外還有一些圓圓的荊編酒海,外部是狼牙山上的荊條編織的,就地取材,不得不讚嘆勞動人民的智慧。

如果你愛酒,小編建議你來看一看;如果你不愛酒,也應該來看一看,保管你看了之後,就會愛上。花費了時間和心力,精心製作出來的佳釀是絕對不可以被辜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