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講“努力”、“奮鬥”,你會將孩子培養成為“老黃牛”式的庸才

我們家長,包括學校老師教育孩子,是否總在給孩子強調“努力”、“奮鬥”。當然,我們日常教育自己的時候,也會握緊拳頭,暗暗告訴自己:要“努力”、“奮鬥”。因為在當今全社會都在講“努力”、“奮鬥”的氛圍下,你不論走在街上、拿起手機、打開電腦還是與人交流,無處不講“努力”和“奮鬥”的故事,誰都知道:“你努力了,不一定行;你不努力,就一定不行。”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對社會、時代形式早有預判,無休止地用“努力”、“奮鬥”對孩子輪番轟炸。你必須努力!你必須奮鬥!似乎只有放下玩耍、打遊戲、看電影電視等一切娛樂活動,時刻捧起書本才是老師和家長們願意看到的樣子,只有這樣才能換取孩子想要的人生。

只講“努力”、“奮鬥”,你會將孩子培養成為“老黃牛”式的庸才

可我們有沒有想過,僅靠努力、奮鬥就一定能得到孩子想要的東西嗎?說到這裡就會有人不禁啞然失笑,不努力、不奮鬥,就一定什麼也得不到,除非你是什麼官二代、星二代、款二代之類的“二代”,或者是靠臉吃飯的“二爺”、“二奶”,如若不然還是乖乖埋下頭“努力”、“奮鬥”吧。

當有人啞然失笑的時候,我也在笑。我笑有些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照這樣的思路下去,培養出來的孩子不是庸才才怪呢,就算孩子將來能拿到高學歷,也是高學歷的庸才,在創造和創新的路上走不了多遠。他們頂多是社會、公司、單位裡的“老黃牛”,碌碌無為一生罷了。

大家一定要明確,我講這些,並不是全盤否認了“努力”、“奮鬥”的價值,而是想告訴大家,教育孩子,包括我們自己,僅靠“努力”和“奮鬥”是遠遠不夠的。要教會孩子懂得思考,建立自己的思維方式,以正確的思維指導有策略地努力、奮鬥。我們都聽過“南轅北轍”的故事吧,一開始方向錯了,你越是努力,你就離目標越遠。教育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只一味強調“努力”和“奮鬥”,沒有學會思考,沒有策略思維,最終只是事倍功半的效果,我們最終培養出來的只是一群“老黃牛”式的庸才而已。

只講“努力”、“奮鬥”,你會將孩子培養成為“老黃牛”式的庸才

人都是有惰性的,很多人都會淺表性地認為,驅除惰性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斷催促努力、奮鬥,而不曾想到人還會對依賴感到舒適。也就是說努力、奮鬥可以,但最好還是能依賴別人的指示,不論這個指示是來自己於家長、領導還是書本。反過來,在不能依賴外界“指明方向”的時候就會盲目、毫無頭緒,努力、奮鬥也就不知從何做起。所以人們都習慣於依賴別人的指示,而不會通過思考,用自己的思維指導自己去創造性地努力、奮鬥,更何況我們的孩子,更容易習慣於等待來自學校、老師、家長們的指示。而恰好,大家都喜歡給孩子指示,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指示去努力、奮鬥。

可老師、家長們的指示一定就沒有問題嗎?當然有,而且還挺多。老師、家長們對孩子的指示大多都來自於自己的生活和社會經驗,通常都是由淺表性的、條件反射式的思考所產生的。就如牛頓發現“萬有引力”這個事例,假如我們任何一個人坐在樹下,被蘋果砸中了頭,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會是感到頭疼而去捂住頭部,進而思考如何才能不會二次受到疼痛,稍有思想一些的人會忍住疼痛,想到怎麼樣才能摘到更多蘋果,有深度的思考就會想到果園、果農、銷售,很少有人會想到“蘋果為什麼會掉下來,而不是掉到天上去。”所以,我們以這樣的思維方式去指導孩子努力、奮鬥,非但使孩子產生了慣性思維,而且禁錮了孩子的思想,其結果可想而知,以後還有誰能像牛頓一樣發現“萬有引力”。

只講“努力”、“奮鬥”,你會將孩子培養成為“老黃牛”式的庸才

更何況,老師、家長們對孩子的指示本身就算是通過深度思考得來的,一點問題也沒有,那也只能是自己的,與孩子自己獨立思考後再去努力、奮鬥並沒有半點關係,反而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成為孩子成長、成才路上最大的殺手。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就毫無創造力可言,因為他們早已在老師、家長的指示中失去了主觀能動性,形成了依賴思維,你說什麼他就能做什麼,而且會做得很好、很完美,但絕對不會把“1”做成“1.2”或更多。這也就是我國的孩子在世界級比賽中,表現完美卻創新不足,有團體優勢而缺個體競爭力的原因所在。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放開手讓孩子在獨立思考下去“努力”、“奮鬥”,而不是按照我們的指示盲目地去幹,把孩子變成我們眼中所謂“聽話的”“好”孩子。同時,我們也不要擔心放開手會使孩子特立獨行,魯迅說過“猛獸永遠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只要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他自己的思想能起主導作用,他就會克服依賴,放棄得過且過的態度,就不會成為只會“努力”、“奮鬥”而不會思考、創新的庸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