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版(一)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精简本卷(1)

太上曰:“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解释】太上老君说:“人的祸福,本来就没有一定的门路,全都是自己招来的啊!”

【分析】太上、是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号伯阳,也就是周朝的圣人老子;得道成仙以后,称天立教,为道教的始祖,是上天至尊之圣。感应篇是太上教化世人改恶行善的书;感是感召,应是报应,告诉人们如果以善恶感召之因,必定会得到天降祸福报应的果;所谓有感必有应,随感而随应,用以彰显天道好还的道理,而启发世人的敬畏之心;知道做到必定会得到灾祸病夭的恶报,因此有所畏惧而不敢去做;知道行善必定会得到福寿天仙的善报,因此心有所求而勇敢的去做,所以才以感应作为本篇的篇名。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报应,如影随形;这四句话是比一篇的总纲领,也是太上垂示训诲的宗旨所。讲到圣贤之心,不是为了要祈求福报,避免灾祸而后再去断恶行善;说到造化的道理,只要是积善,必定会福荫子孙;而若是积恶,则必定会祸延子孙;也就是易经所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道理,而且不会有丝毫的差错啊!

自召,就是自己招来的意思,所谓自作还是自受啊!早知道天地是没有私心的,而吉凶祸福也全都是人心自己招来的啊!然而人在没起念头的时候,这颗心是湛蓝清净,就如同虚空一样哪里有什么善恶呢!只是因为这个年头才动,所向着的是好事,就是善,所向着的是坏事,就是恶;其最初不过是起了一个念头,做了一件事情而已;但是到了后来,经过了日积月累,于是就有了善人和恶人的区别了;所以一个人得祸或是得福,全都决定在当初起了善恶念头的时候啊!所以太上开口便说:“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就是在提醒警惕世人,注意小心自己的起心动念,其中若有了丝毫的差错,那么祸福的果报就会天差地别了。

【故事】宋朝的赵康靖先生,曾经用瓶子和黑豆白豆来练习心地功夫;他若起了一个善的念头,就把一颗白豆投入瓶子里面;若起了一个恶的念头,就把一颗黑豆投入瓶子里面。开始练习的时候,投入瓶子的黑豆很多,后来就渐渐地减少了。久而久之,连善恶的念头都忘了,而进入“不思善、不思恶”心无杂念的境界,最后连瓶子和豆子都丢弃不用。

【嘉言】“善行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唐朝的六祖慧能大师说道:“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佛经也讲:“吉凶祸福,皆由心造。”

《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精简版(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