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王辰院士抗疫反思”之思考

這兩天王院士關於4月3日談當前的疫情發展態勢和疫情帶來的思考的內容,大家傳閱的沸沸揚揚,內容簡明、扼要,觀點鮮明。但是本人作為一個名不經傳外科醫生,對其中有些觀點卻不能苟同,經過思考,整理一二:

1、院士強調目前我國的抗疫戰,主要打的是社會組織的仗,而非主要科技仗。下面是其原話。


關於“王辰院士抗疫反思”之思考

1

社會組織沒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出現後,首當其衝的就是社會組織。自古至今,這點毫無疑問!所以要再次感動下我黨國之偉大!一個百年不遇的病毒瘟疫出現,這場戰疫本身就是個遭遇戰,所以為了保存有生力量,規範、強大的社會組織一定是首選!因為你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認識敵人、甚至去製作疫苗,能做的就是將自己隱蔽起來,暗中觀察。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準備。

院士質疑科技含量有麼?打的特漂亮麼?請問院士如何定義科技呢?簡單的將就是科學和技術!我們瞬間普及的手機掃描定位查詢算不算科技?我們在疫情出現後第一時間測序病毒序列並全球分享算不算技術呢?我們使用超科學認知的中醫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0%算不算科技呢?難道院士在放艙醫院沒看到病人喝中藥麼?難道偉大的中醫藥寶庫就無法吸引院士的好奇麼?!說句實在話,百年後的西方醫學也很難達到祖國醫學的認知高度!(希望院士也能看清這點,這個題目說來話長呀)凡事要客觀,雖然您是呼吸專業專家,我實在不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2.從下面院士原話中不難看出,院士比較欣賞歐美“理性的斷指求生”,卻有意無意的不齒我們的“感性救國”。


關於“王辰院士抗疫反思”之思考

2

好,觀點可以不同,但是請問院士您現在對這個病毒瞭解多少呢?請問歐美群體免疫的意欲何為?

百度就知道了,群體免疫這一概念中生物群體主要指的是牲畜,都是拿動物在做模型!新的瘟疫面前你如何確定人類就能夠產生70-80%的抵抗力呢?如何保證人感染後而不被滅門呢?難道當對病毒生物學行為一無所知的時候,盲目的做群體免疫的決定,就是理性麼?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就是一群無恥政客在為自己的無能去尋找一個冠冕堂皇的鍋蓋!以為自己搞了群體免疫,病毒就不會變了麼?試問在艾滋病的問題上他們怎麼不搞群體免疫呢?

來反觀我們的“感性抗疫”,大疫面前積極隔離,嚴密組織,嚴防死守。還記得中國現代抗疫名人伍連德博士事蹟吧?當時他設計的伍連德口罩!這些優秀的傳統至少都來源於此。而且我們爭取時間爭分奪秒的研究病毒特點,制定對策。通過中西醫結合的辦法,積極提高患者免疫力,寒則溫之,熱則緩之,實則通之!廣大醫務人員和組織人員將治療、文娛、心理有機結合形成抗疫聯盟,政府強大力量儘可能不漏一人,凝聚了這麼多的東方智慧

,在院士面前難道這只是一味的感性麼?不得不讓我另有所想。

關於疫情之後的事情,相信很多人都有所思考。院士的很多擔心我也認同,凡事記住敬天愛民,各司其就!要記住病毒來到地球數億萬年,我們只是客人,那就請扮演好客人的角色!疫情過後雲淡風輕,病毒也有它最適合的歸宿,人類更要有最適合地球的行為,這樣才能和平共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