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走進星創文藝,重溫經典記憶,一部82版《少林寺》出現於屏幕時在影視界湧現出許多明星,同年這部少林寺創下了不可磨滅的番號,直到今日還在不斷拍出有關少林寺電視連續劇,除此之外今天要致敬計春華老師,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武術家。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從影36年,計春華出演過多達百餘部影視作品,且多以反派形象出現,被許多80後觀眾們稱為童年陰影,而這位真正的武術家的逝去,對整個華語影壇來說絕對算得上是一個重大損失。

但銀幕之外的計春華老師卻是一位低調謙和的演藝圈前輩,也不像熒幕和屏幕上那樣“怒目金剛”、“望之畏懼”。 如今斯人已逝,我們只能通過他留下的一些經典銀幕角色來追憶這位陪伴我們童年的大反派。

演員 計春華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演藝圈是名利場,更是個最“看臉”的行當。

有些明星一看就正氣凜然,出道即是熒屏正義擔當,永遠的英雄主角。

但也有的演員光憑一張臉就能在影視界穩固反派角色的地位,這種辨識度有時候是劣勢,但當成功塑造經典角色後便會成為不可多得的優勢。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對於演員計春華來說,這張兇惡的面相一度成為他個人演藝生涯的最大標籤。

1961年7月20日,計春華出生於浙江杭州,畢業於上海電視大學。

從小就愛好武術的計春華,8歲開始習武,早年還曾被浙江省武術隊挑選為職業武術隊員。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年輕時候的計春華理想是當一名武術冠軍,如果按照正常的人生規劃,計春華應該在武術隊服役多年,然後退役成為一名教練。

至於投身演藝圈,用計春華本人的話來說:

做演員完全是場“意外”。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1980年5月,香港導演張鑫炎奉命接盤了一部內地與香港左翼電影公司合作的一部武俠片。

起初電影公司是找來了香港導演陳文擔任導演,電影開機時季節已是冬天,拍攝場景灰暗,陳文又啟用了大量來自河南京劇團的演員進行拍攝,導致成片效果不佳。

製片公司老闆大動肝火,遂請來曾經於六十年代就曾經來大陸拍攝電影的武俠片名導張鑫炎來臨時救場。

彼時,劇組的拍攝經費已經嚴重超支,先後花掉了40萬港元,但張鑫炎進組之後,卻決定將此前的拍攝全部推翻。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按照原定的拍攝計劃,原劇本是正劇風格,但導演張鑫炎卻認為這種風格過於嚴肅,遂對劇本進行大刀闊斧的修改,風格也變成了輕喜劇。

不僅風格大變,電影的幕後班底也全部推翻,張鑫炎導演卻決定選拔一批一批具有真功夫的演員來出演。

這部電影在當時得到了政策上的空前支持,張鑫炎導演先後從山東、浙江、湖南、廣西、陝西等省的武術隊裡選中了多名優秀運動員。


海選期間,不少專業武術運動員的套路演練都沒能讓張導演滿意,反倒是一位原本不被看好、不願意上場的隊員卻最終中選。

這位幸運兒就是年僅19歲的計春華,但此前他剛遭遇一場不幸——

因為一場大病,導致了他頭髮掉光,眉毛也掉光的慘境,被迫退役回家待業。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可沒想到卻因禍得福,出色的身手加上這張辨識度極高的面孔,讓張導演當場拍板,讓這位年輕人加入了自己的劇組。

由於內地當時沒有相對成熟的武打片拍攝環境,讓這部電影拍攝期間困難重重,前後拍攝時間長達一年之久。


整部電影中幾乎所有的演員都是專業武術運動員出身,而導演張鑫炎又對片中所有的武打場面精益求精,不僅要求演員完全親自上陣實拍,而且拍攝了許多難度極高的長鏡頭武打場面。

這種拍攝難度,在當時吊威亞技術還不成熟的內地電影市場是不可想象的,而演員之間更是因為彼此打鬥時的磨合與長時間的體力透支使得受傷成了“家常便飯”。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計春華曾經在後來的採訪回憶這段拍攝經歷時說:

當時根本沒有動作指導,拍誰的鏡頭誰自己設計動作。每次導演告訴你需要打多長時間,從哪兒到哪兒,我們就開始準備,然後他用錄像機拍下來回去分鏡頭。


正是這群毫無電影拍攝經驗的團隊與張鑫炎導演的不斷探索和磨合之下,竟然碰撞出了一部中國武打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這部電影就是《少林寺》。

影片一反傳統京劇武打片中那種純表演的花架與鏡頭技巧的賣弄,反而通過一班專業武術隊員們紮實樸素但又真實流暢的武打設計,讓內地觀眾第一次真正欣賞到了中國功夫。


電影上映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掀起了一陣“少林功夫熱”——

在那個電影票價僅僅一毛錢的年代裡,創下了1.6億的驚人票房紀錄。

如果不考慮通貨膨脹的情況,這個票房紀錄幾乎相當於全國人民都去看了一遍。這個成績,直到今天都依然讓所有電影都難以望其項背。


《少林寺》上映時萬人空巷的轟動效應不僅讓人們記住了當時初出茅廬的李連杰,也讓瓜子霓虹記住了凶神惡煞的大反派“禿鷹”計春華。


在電影中,計春華飾演的反派人物“禿鷹”,與李連杰飾演的少林武僧“覺遠”同臺飆戲。

一個正義凜然,一個心狠手辣,兩位初出茅廬的年輕演員出色的完成了對人物的塑造。一夜間,兩人紅遍大江南北。

可以說,《少林寺》徹底改變了武術運動員計春華的命運。

與此同時,伴隨著《少林寺》在全國範圍內的轟動現象,也讓內地電影掀起了一陣功夫明星的熱潮。

越來越多的“武林高手”有了涉足影視圈的機會,在此之後,以李連杰、計春華、於承惠、於榮光、徐向東為代表的一批武術明星開始變得家喻戶曉起來。

當時還有媒體還專門給他們取了一個稱謂:

「影武雙星」。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

處女作就取得過億票房的計春華,就此開始了自己長達30年的武術演員演藝生涯。

“少林”之後,他又先後參演了《少林小子》、《黃河大俠》、《南北少林》等作品。

在這些電影當中,計春華無一例外都是出演武功高強但又性格邪惡的反派奸角,讓計春華的惡人形象逐漸深入人心,被不少觀眾譽為:

金牌反派明星。


但對於表演新人的演員計春華來說,他曾經一度認為自己不是演戲的料,但是——

因為熱愛武術,為了堅持自己的武術夢才堅持不懈的做起武打片中的大壞蛋。

“禿鷹”之後的很多年裡,計春華活躍在各類武俠動作電影中,塑造了一批經典的反派形象:

在張藝謀的《紅高粱》中,他是有情有義、反抗日軍的劫匪頭目禿三炮;


電視劇《連城訣》裡,他是壞得有骨氣的邪派宗師血刀老祖,雖然貪婪嗜血,但又壞得光明磊落。


同樣是改編金庸劇《天龍八部》當中,他飾演了“惡貫滿盈”的段延慶,因為悲慘的命運導致其性格扭曲,以一殘疾之身成為成為四大惡人之首。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不過,作為演員來說——

演壞人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在演壞人。

演了一輩子反派的計春華也曾經遇到不少煩惱,不少觀眾將他的銀幕形象代入到了他的生活中,他曾經公開解釋過:

很多和我沒有交流的人,總是覺得我就是戲中的那個人,但實際上生活是生活,演戲是演戲。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的計春華完全不像電影中那麼兇惡,反而非常和藹可親,溫厚善良的他還曾是“東方國韻公益形象大使”。

作為土生土長的南方人,計春華在私底下確是一位操著南方口音,說話慢條斯理的性格隨和的老戲骨。

不管在戲裡還是戲外,計春華始終保持著一種對錶演的虔誠和謙卑。他認為——

戲中角色只是是對藝術的追求,生活裡的性情才是本質。

對於自己的自己的表演之路,人到中年之後計春華也始終有著清晰的認知,他也會選擇性地嘗試一些亦正亦邪的角色。

雖然這些角色最終都要在電影中的結局都是“死”,但他還是希望可以嘗試在表演上做一些區分:

希望導演給自己安排好人的角色,不要讓自己在作品裡輕易死去。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在筆者的記憶中,計春華最精彩的表演可能都是與好友李連杰之間的幾次合作:

《新少林五祖》當中,計春華飾演的渾身長滿鐵甲和毒蟲的毒人馬寧兒,武功狠毒,而且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充滿殺氣。

而在《方世玉續集》當中,他又飾演心狠手辣的紅花會二號人物於鎮海。

雖然同樣是作為電影的終極大反派出現,但這部電影卻給了計春華很大的發揮和表演空間。

於鎮海是一個野心勃勃的狂人,他一心覬覦紅花會總舵主之位,總是想方設法地想要置李連杰飾演的方世玉於死地。

這樣的角色設定並非單純的“惡”,而是計春華對於角色揣摩之後演出的“不怒自威、不怒自邪”。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尤其是在影片中,計春華憑藉著剛勁有力、大開大合的身手,與功夫皇帝李連杰上演了一場座椅配長繩的高難度對決,成為了動作片經典鏡頭。

在香港演藝圈,武行是相當古老的工種之一,雖然風險大,但待遇和地位往往不高。

根據香港電影協會曾經的一份調查,武行演員經常被摔、被打受傷率50%,嚴重者可能失去勞動能力。

作為一名武打演員,吃青春飯,人體能摔能打的年數畢竟有限,尤其是像計春華需要常年“被打”的反派,受傷更是家常便飯。


但做了三十年的武術演員的計春華,卻堅決不用替身,他曾經當著媒體的面表達了自己拒絕用替身的理由:

自己好歹拼出點名堂來了,傷了也值得,那些替身還沒拼出來就傷殘了,太慘了!

最嚴重的一次受傷是在《方世玉》的片場,在與李連杰的“搏殺”中,計春華左腿關節副韌帶撕斷了。

但即使這樣,他也只是休息了幾天,就又咬著牙,拖著上了石膏的腿繼續拍。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這樣的敬業精神,讓他收穫了所有合作過的演員的一致好評。

作為武術運動員出身的計春華,晚年也從來沒有放棄過對於武術的熱愛,拍戲時依然堅持做鍛鍊。

19歲時,他的體重是74公斤,54歲時還依然還是74公斤,整整35個年頭,體型沒有任何變化在,這是武者計春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

向經典致敬-懷念計春華


別人說起做武打演員有多麼辛苦,他卻說:

武術使我的生命延長,我爭取打到六七十歲

等我打不動的時候,要把我從小到大的電影剪成一部紀錄片,回味我的人生。

遺憾的是,自古美人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

正如越來越多的老一代功夫影星開始面臨老去,曾經的香港功夫電影也逐漸江河日下,而那個銀幕裡的大反派終究還是倒下了

戲外的計師傅終究還是沒能完成自己的夢想,給他的人生留下了最後一抹遺憾。

但幸運的是,銀幕上的計春華卻永遠值得被觀眾所銘記,感謝他給我們的童年留下的精彩記憶

最後感謝您的耐心陪伴關注及時收看每週六日更新,同時把您想要說的或者寶貴建議留在評論區,我們會抽取前十名觀眾一起打更造完美的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