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筑的故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房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去年四月,世界著名的建筑——巴黎圣母院遭受了一次重大的灾难。一场大火无情蔓延在巴黎圣母院的尖塔上,尖塔拦腰被大火折断,经过消防员们的极力扑救,火势终于被灭,但巴黎圣母院也遭到了重创,只留那令人唏嘘的残垣断壁。

从《建筑的故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房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由此,有网友调侃《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失去了钟楼,也失去了心爱的姑娘……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究竟为何从塔尖燃起?它的建筑结构是否对这场大火有影响?

从《建筑的故事》这本书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那么,《建筑的故事》到底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从《建筑的故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房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首先,这本书是一部手绘全球建筑史,它里面集结了全世界的有名建筑,由剖面图大师图解了16座传世建筑。

这些建筑用了16张彩色宽幅剖面图画呈现,纵切每一座细密紧凑的角落,将将俯瞰的建筑外观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读者,不仅如此,还精心插入了图解建筑语言,让读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次,它是一本建筑美学、建筑历史学的书籍。书中既有气势磅礴的宏观叙事,又插入了建筑的故事讲解,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建筑历史,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建筑的发展形态。

这本书的作者帕特里克·狄龙是英国建筑师与历史学家,曾获得过普利策奖。绘者斯蒂芬·比斯蒂是英国知名手绘插画家,享誉国际的剖面图大师,DK御用插画师。

他们二人合作将这本《建筑的故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描述出来,让我们了解到从茅草屋到辉煌宫殿的艺术之美,以及金字塔、帕特农神庙、巴黎圣母院、水晶宫、紫禁城等16座古典建筑的复兴与衰落,以及像哥特式、巴洛克、包豪斯的建筑流派有哪些不同的传奇历史?

从《建筑的故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房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流淌在尼罗河上的石头建筑

在公元前三千多年,人类最古老的发源地之一的尼罗河上诞生了一个“埃及”国家,尼罗河水浇灌着肥沃的田地,人们在尼罗河上运载货物,农民、水手和商人在此安居乐业。

法老是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其中到了左塞尔统治的时代,他的想法有些与众不同,他可以击败所有的敌人,让所有人都臣服与他,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会变老,他琢磨如何才能让时间臣服在他的脚下?

他不断地思索,当他来到一片沙漠中,看见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亘古屹立,这是何等的气魄?他忽然意识到建造一座巨石陵墓,就可以像群山那样永远留存,他的名字也将永垂不朽,让世人永远记得!

接下来,一座巨大的白色石造金字塔如山峰般屹立在蓝天之下,显得格外耀眼,然后,左塞尔又命人在金字塔的周围建了一座神庙,那是至高无上权力的象征!


从《建筑的故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房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埃及的法老们在左塞尔去世以后,纷纷效仿建起了金字塔陵墓,几千年后,人们旅游到埃及,看见那高大的金字塔时,不禁会感叹:左塞尔的想法是正确的,人会死,石头会随着时间一直永存下去!

尼罗河滋养着埃及人民,还滋养了希腊王国的人民,当希腊商人把法老的“金字塔”建筑故事带给了希腊国王,于是,希腊国王也效仿法老们建起了高大雄伟的宫殿,以耕田捕鱼为生的希腊人从未见过这样的宫殿,就称这宫殿为“迷宫”,传说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会迷路,宫殿中心有怪物,迷路的人有可能会被怪物吃掉,更增添了“迷宫”的神话色彩。

宫殿是国家百姓安定的象征,也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一旦战争爆发后,第一个遭殃的便是宫殿了,希腊的宫殿被毁后,这一代的文明也随之没落。


从《建筑的故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房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建在人间的世界“天堂”

罗马人看到希腊人建的神庙后,也纷纷效仿建立了宫殿,乃至整个地中海的国家都纷纷效仿。起先,罗马人用混凝土建造地基和墙壁,他们很快发现它也可以浇筑成圆筒的拱顶,在此之前,效仿的帕特农神庙内部拥挤黑暗,屋顶只能用木梁支撑。

经过改良后,罗马人将拱券结构旋转一圈,就得到了半球形空间的穹顶,于是,他们利用这个方法造出了一座万神殿。

罗马城东边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也在蓬勃发展,他们用这种方法给圣索菲亚大教堂建造出一座世界上最大的穹顶,然而,这座城市还没辉煌过久就衰落了,拜占庭(也即是土耳其)帝国攻陷这座城市,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神父们在高歌,蜡烛明灭,他们的信徒们在祈祷,伴随着晨光降临,这座城市被攻陷了,这座教堂从前被人们称为天堂,现在已沦为了地狱。

圣索菲亚大教堂成为了拜占庭人的清真寺,穆斯林的清真言在世界大穹庐下回荡着,那是又一个民族的传奇。


从《建筑的故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房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当圣索菲亚教堂建的如火如荼时,罗马城也陷入了厄运,敌军倾入罗马帝国,捣毁他们的信仰,摧残他们的人民,战争过后,瘟疫横行,农场荒芜,罗马成为一片废墟,他们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贫穷和痛苦的地方。每一个黎明之后又是一个辛劳的白天,人们看不到天堂的模样。

克吕尼修道院院长是个非常富有的人,他想何利用自己的财富建造一座教堂,让人们看见天堂的模样?

它将是天堂在人间的缩影。

他为教堂设计了一个十字形平面,就像耶稣受难的十字架那样,这座教堂拔地而起,数百年后,战火平息欧洲各国恢复的繁荣。

法国各地都建起了教堂,莫里斯主教梦想建造一座不同于其他的教堂,它的尖拱比以前罗马人建的圆拱更加坚固,因为圆拱会下垂,尖拱却不会,这座教堂便是巴黎圣母院。

那些尖顶直插云霄,阳光像水一般在尖顶上跳跃,石造拱顶高悬于天际,顶端是哥特式建筑风格,窗户或者石壁上绘着圣人事迹和《圣经》,人们相信,虽然莫里斯主教弥撒了,但他梦里教堂的样子就是如此。

三百年间,巴黎圣母院式样的建筑被称为哥特代表建筑,柳叶窗轻盈剔透,然而圣母院的塔尖采取了木质结构,虽然具有美感和轻盈度,奈何一场电线短路,造成的火灾,轻而易举就将木质结构的塔尖摧毁。


从《建筑的故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房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不同于西方的中式建筑

如果说欧洲人的石匠工艺将宫殿打造的淋漓尽致,那么中国的古典建筑便是将木造建筑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最著名的皇家宫殿——紫禁城,它不仅显示的是国威,还显示出皇帝的野心,因为他要建造的并不是一座座精美的亭台,而是一座“城市”。


从《建筑的故事》看人类的发展历史:房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

中国的建筑用抬梁的方式来实现屋架的抬升,柱子上方承托横梁、层层叠放,成为屋架的主体结构。这点正好与西方相反。

人们的智慧去穷尽,从古代最早的茅草屋建造开始,人们就发现最难建的是屋顶,于是,从欧洲的屋顶到中国的屋顶,无不显示出古人的智慧。

这本《建筑的故事》一书详尽讲述了东西方建筑的差异,同时又体现建筑艺术之美,随着人类历史的变革,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发生了许多差异,人们的审美正在不断丧失,虽然世界各地屹立着一座座现代的摩天大厦,可是对于那些古典之美却早已逐渐失却。

书的最后放了一则贴心的索引与年表,从这个表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每个年代不同的建筑,建筑哲学是人类的另一部史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