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很像我認識的一個人,你會因為這樣的話而受傷嗎?

最近,一個朋友常聽到這樣的話:你很像我認識的一個人。

你是否時常聽到別人對你說這句話?是否因這樣的話而感到自卑?


你很像我認識的一個人,你會因為這樣的話而受傷嗎?

這樣的話,她說:“如果一個人這樣說,我還真信了;兩個人的這樣說,我也認了;如果很多人這樣說,那我真的懷疑了。”

這樣的事情,她時常遇到。去商場的購物的時候,有售貨的小姐姐對她說:你很像我認識的一個朋友。和朋友去打球的時候,新認識的球友對她說:你好像我的一個堂姐。

以至於一次集體活動,負責拍照的攝影師給她拍了些照片。她私聊攝影師,要求將有自己的照片不要發到群裡。如果實在要發,那就打個馬賽克或放個圖標什麼的。

攝影師很不解,是她認為自己的攝影技術不好嗎?還是因為其他什麼原因。後來她解析到自己不漂亮。

攝影師問她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

她總會遇到一些人說自己像認識的一個人,認為自己長的太大眾了,隨著想法的加深,天啊,竟衍生出自己長得醜的想法。

其實,她長得挺好看的。


你很像我認識的一個人,你會因為這樣的話而受傷嗎?

(一)一問到底

知道這個事情以後,我就對她說,如果以後再有人對你說這樣的話,你就揪根問底:哪裡像?

讓對方一定要說出來,哪裡像了,再詢問一下那位朋友是做什麼的,下次可不可以約上一起見面等之類的問題。

對方被你問得疲於應付,估計以後也不敢常用這樣的話了。

期望她能儘快走出這樣的魔障。

“你很像我認識的一個人”,這樣的話其實並不帶任何的褒貶之意。相反,有時候還想著通過這樣的話,來拉進與你的距離,表達一下親近之意。

然而,被別說得多的人,心裡卻開始認為自己大普通了,成了敏感因素。

你很像我認識的一個人,你會因為這樣的話而受傷嗎?

(二)你和一些人有著相似的共性

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卻有很多相似的樹葉,至少它們大多都是綠的。不要因為共性而悲哀。

“你很像我認識的一個人”,那又如何?

當別人說,也許你和對方口中的人確實存在著共性。這種共性可能是外部的一個特點:眼睛、鼻子、臉型等面部特徵,也有可能是身高、體型;還有可能是你給人家的感覺,一種似曾相識或是一種氣質。

有的人因為獨特而自卑,也有的人因為大眾而自卑。但一個人,你要相信總歸有自己不一樣的地方。

因為擁有共性容易組成一個群體,容易在群體中體現自己的異於別人的特色。

你很像我認識的一個人,你會因為這樣的話而受傷嗎?

(三)說這句話的人,是誰

“你很像我認識的人”,如果說這樣話的人是自己喜歡的人,那可以詢問他對這一類人的感覺。

如果你們很對胃口的話,那就順勢而為。想想喜歡的人對你說一句:你很像我未來的老婆/老公,這樣的話表達了期許,有點驚喜有點甜,聽起來是很美妙的。

但可千萬不要說:像我前女友/男友。這很讓對方懷疑,你這是什麼意思,是幾個意思?到底是念念不忘,還是想拿本尊當備胎。

有時候這樣的話,拿去化用一下,也是很有用處的。

對渴望成功的人,可以激勵他,你的那股勁好像我的一個小學同學,他現在憑著自己的能力走上了人生巔峰。

對於一個愛好教育行業的學生,可以給他一點期許,你好像我的一個科研導師,你講述的教學理念很有深度的。

對於一個即將走上設計崗位的畢業生,可以讚美他,你設計的作品真棒,元素細膩逼真,一絲不苟,有點像我一個從事多年設計的朋友。

當然,不論用於激勵、期許還是讚美,首先要遵從內心出發,不真心的東西,經不起推敲。


我也好希望我像你認識的一個人:是你喜歡的那個寫文章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