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美金融科技業績反轉 2019年虧損將不少於2900萬元

1月10日,國美金融科技有限公司(00628.HK,下稱"國美金融科技")發佈了2019年度業績將由盈轉虧的警告,而基於這家公司近三年來不斷縮水的收入規模和不斷升高的壞賬率,此次業績反轉對於投資人來說,也許早在意料之中。

根據上述盈利警告,2019年度,國美金融科技預計出現不少於2900萬元的業績虧損,2018年度該公司實現淨利潤約143.9萬元。

導致這一虧損預期的首要因素為應收賬款減值撥備的激增。應收款項的減值撥備是企業對應收賬款可能出現的呆、壞賬按一定比例進行計提,在當期營業利潤中扣除的減值準備金,其目的是用於彌補未來可能出現的呆、壞賬損失,並恰當反映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果。

國美金融科技業績反轉 2019年虧損將不少於2900萬元

受到中國經濟下行、金融科技公司加速出清、行業現金流趨緊等因素影響,國美金融科技應收貸款的不良率和減值撥備金額出現逐年增長。

根據國美金融科技歷年披露的財務數據,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度,國美金融科技的不良貸款率分別為3.72%、7.39%和8.13% ,減值撥備金額分別為-1241.4萬元、1420.2萬元和1029.5萬元。此外,國美金融科技估計,2019年度,其應收貸款及其他應收款項確認的減值虧損撥備將達到3100萬元,較2018年相應金額高出至少1700萬元。

國美金融科技由盈轉虧早有預警。根據2019年上半年度財報顯示,國美金融科技淨虧損1712.7萬元,去年同期取得淨利潤393萬元,首次出現盈轉虧;2019上半年度實現收入2490.8萬元,同比減少7%。

國美金融科技業績反轉 2019年虧損將不少於2900萬元

事實上,自2017年起,該公司經營業績就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據國美金融科技2018年年報,該公司的主營收入由三部分組成——商業保理業務、融資租賃業務和其他主營業務,其中,商業保理業務到來的利息收入是該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2017年、2018年及2019年上半年度,國美金融科技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380.7萬元、6900萬元和2490.8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主營業務之外,國美金融科技有一項其他業務收入正在逐年增加,即銀行利息收入。這意味著,國美金融科技每年有大量冗餘現金被用於保本結構性存款,而非業務投入。及至2019年上半年度,這一存款理財業務所帶來的收入規模已經堪比主營業務,幾乎成為這家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

2017年2月,港股上市公司華銀控股更名為"國美金融科技",承接國美集團內個人及商務借貸、融資租賃、典當業務、保理業務等金融業務,此外,國美金融彼時宣佈,該公司還將拓展第三方支付、智能投顧等業務。據瞭解,國美集團的金融佈局頗深,除了國美金融科技旗下的融資租賃與商業保理牌照,還握有第三方支付、小額貸款、保險經紀、基金銷售、私募基金等金融牌照。

牌照雖多,定位卻不明。2018年末,國美金融科技執行董事陳偉在年報中表示,國美金融科技將加大自身在科技技術方面的投入,將經營重點聚焦在流量獲取與技術輸出的方向上,構建以技術和獲客為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平臺型企業。

但財經網發現,截至目前為止,國美金融科技公佈的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僅在2018年度實現了一筆技術諮詢服務業務收入,總金額為792.5萬元,來自於關聯公司北京國美融通科技有限公司,該筆收入佔當年總收入的11%。

隨著大型金融控股集團競逐金融科技的熱潮,還有更多金融科技子公司正在落入如國美金融科技一樣定位不清晰、技術轉型困難的尷尬境地。如何聯動集團體系內的場景資源,走出創收與盈利的雙重困境?這將是2020年擺在國美金融科技們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