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建築の日本展,是六本木ヒルズ.森美術館15週年的紀念展。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六本木新城作為一個開發建設週期達17年的舊城改造項目,早以為業界聞名。在東京新中城之前,一直是我所認為的東京中心而心存嚮往。業主所有方日本森公司作為世界超高層摩天大廈建築開發商的大名也是如雷貫耳。該公司在中國的著名投資物業便是位於上海陸家嘴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此次建築の日本展就在六本木HILLS的53層,森美術館(世界上最高的美術館)。

展覽的主題為“その遺伝子のもたらすもの”我理解的是,關於日本建築基因的傳承。並以此展現日本建築的本質精髓和國際魅力

(世界が魅せられた日本建築、その本質に迫る!)

吸引我的除了著名的建築遺產和當代建築,還有那些炙手可熱的建築師和其代表作。諸如:丹下健三、黑川紀章、磯崎新、楨文彥、安藤忠雄、伊東豐雄、坂茂、SANAA(妹島和世與西澤立衛)、藤本壯介、隈研吾、石上純也、谷口吉生等國際知名建築師及近年竣工的作品介紹。

因為整個展覽主要部分和環節不準拍照,作為一名偽建築設計愛好者,只有憑藉回憶和帶回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展覽主要分為:木結構的可能性;超脫的美學;安穩的屋頂;建築的工藝;相連的空間;開放的折中;集體生活的形式;被發現的日本;共生的自然等九個章節。

展覽講述了從明治維新大約150年來,日本建築的實踐和發展:日本的現代建築如何從傳統和古代的建築、西方的建築中吸取精髓,又能結合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觀環境的轉變,呈現其獨特的創意思想和表達。

從世界上最古老的複雜的木結構建築,法隆寺建立以來,日本的建築經歷了幾個世紀的發展,在明治維新後的150年裡,通過大量的建築實踐,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日本建築以其概念和和表達的獨創性而聞名,其基礎便是豐富而古老的建築。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作為中國觀眾,其第一章節“木結構的可能性”尤其熟悉和引人關注。當然也有很多的問題想進一步瞭解:諸如日本成熟的木結構建築的演變;是否有來自中國的建築元素……

木結構的可能性

70%國土面積被森林覆蓋的日本,孕育了發達的樹木利用文化。日本從古就有發達的木工技術,利用樹木的技術源遠流長。木匠師傅們傳承下來的傳統技藝和大量傳統木製建築中都證明了這一點。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那些日本獨一無二的傳統木製建築深深地影響了日本的建築和建築師,這一點在日本大量重建的被毀古蹟和當代建築中都可以看到傳統建築的影子。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展覽通過材料、模型和體驗裝置、視頻介紹等多角度展示項目,尤其用木製材料和亞克力所呈現的結構組合,非常形象地呈現了卯榫組合的原理。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平等院鳳凰堂 1053年 京都

京都平等院鳳凰堂,(Hoodo Pavilion of The Byodo-in,1053年)始建於平安時代。正殿為鳳身,左右廊為鳳翅,後廊是鳳尾,變化多端。正殿面闊3間。正殿重簷歇山屋頂。四周加一卷圍廊,廊頂成為正殿的腰簷,中間升高,將正門突出,造成形體上的多變。正殿的兩翼簷下加裝飾性平坐,轉角部分升高作攢尖頂樓閣,顯得富麗豪華。 從整個鳳凰堂的構建和內部的裝飾來看,它是在日本建築史上最傑出的建築物之一,同時也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有著悠久的歷史。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會津さざえ堂》1796年 福島

《會津さざえ堂》(榮螺堂寺院)建築構造奇特,有日本獨有,也是世界唯一的Double-Helix雙螺旋構造。這個六角形的三層樓建築,其中最大的2個特色在於:1、沒有階梯,全是坡道狀。2、走經過的路不會在走過第二次,往上(順時針)和往下(逆時針)所走的是不同道路。雖然設計的真正來源是神秘的,但有一種理論認為是達芬奇繪製了雙螺旋構造,並在江戶時代的晚期傳到了日本東北地區。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就在參觀其解構的建築模型時,我突然想到淺草寺的觀光中心,也是顛覆了傳統的層次關係,在屋頂與地板之間形成了不同的坡道式的空間。一時間似乎理解了本次展覽的主題“基因的傳承”,更理解了日本傳統建築對於日本建築師的影響和啟發。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東京淺草文化觀光中心

不可思議的建築物:五重塔

法隆寺院內的五重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建築群。原建於796年,現存的五重塔則是重建於1644年,高度約57米的。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淺草寺內的五重塔-重建前之塔於慶安元年(1648年)建成、與本堂同様於關東大地震時倒壊、1945年時東京大空襲被燒燬。現在之塔於1973年(昭和48年)重建、鋼筋混凝土建造、鋁合金瓦頂、基壇高約5米、塔自體高約48米。

五重塔實為不可思議的建築物,在地震不斷的日本,歷史上沒有出現過五重塔倒塌的記錄。這個主要得益於其通心柱,起到了“心柱制震”的作用。

所謂通心柱,是縱貫塔身內部懸垂的粗大木柱,通過剖面示意可以看到“通芯柱”與周圍屋面的分離,從四層開始用巨型鎖鏈吊起,底部距離基石有一定距離,原理上起到在地震時平衡建築,緩衝晃動的作用。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詳細的解構圖為古建築的復原重建提供了參考。更為未來新的建築提供了原理參照。通過視頻模擬顯示,東京晴空塔的建造原理也參考了五重塔的“心柱制震”功能結構。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出雲大社(いずもおおやしろ、いずもたいしゃ)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擁有規模宏大的古殿建築、日本第一的大鳥居牌坊。其正殿高24米,除規模遠遠大於伊勢神宮內宮的正殿以外,其最重要的特徵在於入口設在山牆一側,這種獨特的神社建築樣式稱為“大社造”(伊勢神宮的形制稱為“神明造”),現已被列入國寶級文物。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出雲大社本殿年代不詳 島根縣

出雲大社在日本的平安時代(約相當中國的唐朝後半期)已經存在,據記載主殿的規模更大,高達48米,依據古代的建築水平,能否建造如此之大的神社,這讓很多現代的研究學者產生了質疑。2000年,經過考古發掘,在正殿的旁邊發現了三根拼接在一起的直徑達1米的圓木,這三根圓木,被推斷可能是當作一根柱子用於建造正殿,而古書中所記載的當時那座巨大的建築物或許的確存在過,這引起了世人的廣泛矚目。

睿富文旅|東京森美術館“建築の日本展”之“木結構的可能性”

展覽中同樣呈現了關於日本建築的重要史料文獻。包含江戶時代大工(木工)代代相傳的《大工技術書》、明治時代初期的擬洋風格建築、深刻影響現代主義建築的萊特(Frank Lloyd Wright)作品選集等讓觀者對於日本建築史有更多層次的瞭解。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是日本建築師藤森照信,被譽為建築界的老頑童,能夠將宮崎駿的畫風帶入現實世界。展覽現在組織了九個特徵的章節,從最古老的木造結構建築,到最新的建築技術;每個主題的展覽都透過工法原理、建材模式以及互動展品,從而讓參觀者能充分感受日本建築的魅力。可以說,整個展覽是在向日本的百年建築致敬。

附錄:日本普利茲克建築獎獲得者

1987年第九屆:丹下健三 KENZO TANGE

1993年第十五屆:槙文彥 FUMIHIKO MAKI

1995年第十七屆:安藤忠雄 TADAO ANDO

2010年第三十二屆:妹島和世 KAZUYO SEJIMA 與 西澤立衛 RYUENISHIZAWA

2013年第三十五屆:伊東豐雄 TOYO ITO

2014年第三十六屆:坂茂 SHIGERU B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