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碧玉、絕代風華,仍不敵它悠悠歲月,命運無情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杜甫

遠離故土,孤身前往一個陌生的地方,對於一個古代女子,意味著什麼?

那意味著無盡的孤獨與無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昭君出塞琴聲哀,平沙落雁未忘時

小家碧玉、絕代風華,仍不敵它悠悠歲月,命運無情

王昭君,一個令人感到熟悉的名字。

談起她,人們都會想到她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

小家碧玉,絕代風華

然而,在另一些文人墨客眼中,她,則擁有著悽苦無助的一生。

悽苦而又無助

縱使擁有傾國傾城之貌,她也依然無法把握自己的命運。時間的背影,在時代終結的遠方,還在繼續。在那時,在那個地點,一個女子能夠成為的,或許永遠只是陪襯,供後人欣賞,供後人品味,可能有時,也能像她這樣,贏到後人的尊敬。

不過,這依然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一個面對它,讓人高興不起來的故事

公元前38年,一位民間的女子像無數民間女子一樣,經過宮廷的挑選,成為了一名宮女。

從那一刻開始,靜靜等待她的,就只有兩個結局:

一,被皇帝寵幸,然後捲入後宮殘酷的權力爭鬥中。

二,被冷落於深宮,一輩子在孤獨與寂寞中消磨歲月。

這是王昭君的命運,這也是千百年來無數宮女的命運

小家碧玉、絕代風華,仍不敵它悠悠歲月,命運無情

然而,王昭君註定是不同凡響的。她還是被命運,推上了另外的一條道路。

公元前33年,匈奴單于來到了長安,朝覲漢朝天子,自請為婿。在這個時候,漢成帝決定達成這場政治婚姻,保證邊塞長久的和平。而他,選擇了王昭君

昭君究竟是自願的呢還是被迫的呢?

或許,這已經不重要。

命運早已決定了未來的方向,無論她選擇或者不選擇,最終都會到達那個時間,那個地點,那最終的一切。

這一年,她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看到的風景,看到的人,讓她不禁去想象,在未來,她會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在未來,她又會見到什麼樣的人呢?而她此刻的心情,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或許,我們永遠都不會知道

不過,在傳說中,此刻的她,還是彈奏了一曲《琵琶怨》。琴聲之悅耳,女子之動人,使南飛的大雁都纏綿難忘,忘記了自己還在飛翔,忘記了自己還要擺動翅膀,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

昭君出塞,平沙落雁,琴聲悅耳,情深難眠。

小家碧玉、絕代風華,仍不敵它悠悠歲月,命運無情

多年以後,她跟匈奴單于育有了一子。她的婚姻幸福嗎?我們也只能想象。不過我想,她仍是一個堅強的女子。身處在異國他鄉,她並沒有消極頹廢,而是做了很多事情,促進了中原與匈奴的文化交流。不過,由於巨大的生活差異和文化差異,王昭君依舊不是很習慣,對故鄉的思念也越發難以抑制。當單于在不久之後去世了,王昭君就向漢成帝提出了迴歸故土的請求。

然而,被拒絕了

皇帝已經不再是原來的那個皇帝,那對王昭君還懷有憐憫之心的漢元帝,已經變成了如今這個荒淫度日的漢成帝。

物是人非,歲月不在。

可以想象,她的失落與難過。她只能繼續遵從匈奴那邊的習俗,再次嫁給單于的兒子。

這對於那個講求儒家倫理,婦女忠貞的時代,無疑又是王昭君內心的一次煎熬。

然而,一個弱女子又如何能夠反抗自己的命運呢?

她只有順從,她也只能順從

嫁給丈夫的兒子後,她與新的丈夫共同生活了十餘年,生下了兩個女兒。

公元前20年,新的丈夫又去世了,不久,王昭君也隨之而去,享年33歲。

小家碧玉、絕代風華,仍不敵它悠悠歲月,命運無情

如今,在內蒙古,還留有王昭君的墓地,傳說,當北方草地一片蒼白之時,惟有昭君之墓,芳草青青,生機盎然。

她,還期待著什麼呢?

她,還向往著什麼呢?

她,還在等待著什麼呢?

訴諸歲月,悠悠無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