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近日看到一則今年7月的舊新聞:在第30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男足決賽上,日本隊以4-1戰勝巴西隊,成功衛冕本項賽事冠軍。聯想到前幾天日本國奧隊在客場以3比2力克巴西,筆者飽經滄桑的小心臟再一次經受了刺激:“我們和日本差距已經這麼遠了嗎?”。現在的日本足球,真讓我們有點高山仰止的感覺了。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中國和日本的職業足球幾乎同一時期起步,中國還比日本早幾年(中國1989.日本1993),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日本建立了成熟的世界一流的青訓體系、聯賽體系,乃至積極進取、有夢想色彩的足球文化。

在日本第一生命保險公司每年舉辦的面向孩子們的“夢想職業”問卷調查中,在日本男孩子中,“足球選手”連續6年位列第一。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而中國,這30年來,在不斷經歷足協管理層“城頭變幻大王旗”後,我們的青訓制度還不斷在摸索中,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聯賽體系也經常被一些奇葩制度搞得七零八碎,金元足球,功利主義橫行。

被稱為日本足球教父、締造J聯賽、執掌日本足球20年的前日本足協主席川淵三郎曾經說,每年都有中國足協的代表團到日本進行考察。每次考察都會同他進行深度交流,川淵三郎每次都會詳細、認真介紹日本足球青訓和聯賽體系和制度。可是考察結束後,中國足球依舊沒有任何改變。川淵三郎先生直接說:“這麼多次考察,都白來了,中國足球沒有任何改變。”

很多日本足協官員已經搞不清楚中國代表團來訪的目的,“到底是來考察的,還是來旅遊觀光的”。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執掌日本足球20年的川淵三郎

近年來中國足球投入這麼多的資金,巨資聘請了這麼多世界頂級教練,引進了這麼多頂級外援,但中國足球的現狀依舊,連東南亞足球都有快趕超中國的趨勢了。

所以我說: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誠然,日本足協主席不可能擔任中國足協主席,但是當個顧問總可以吧?當然,需要一個有點實權的“顧問”,否則,估計也什麼都幹不了。

那麼,聘請前日本足協主席,來中國做什麼呢?筆者希望從學習日本足球的下面三個方面開始。

校園足球

日本全國高中足球比賽錦標賽,12月開始在日本47個都道府縣預選,1月底決賽。每年有4000多支高中球隊參加地區預選賽,最後選出48支球隊參加全國大賽,已經連續舉辦97屆。

全國大賽由日本足協、日本高中體育聯盟及以日本電視臺NTV為首的43家電視臺主辦,賽事在全國直播,讀賣新聞社為首的報紙雜誌也會大幅報道比賽,曝光率極高。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上座率極高

每年的日本全國高中全國大賽決賽,現場上座率都在5萬人以上,氣氛極其熱烈,樂隊現場演奏專為比賽創作的主題曲,有當紅女星做“應援經理”、開賽時到場應援,還有日本前國腳擔任形象代言人。豐田、日立、日產、三井、耐克、三洋、大正製藥、可口可樂等都是聯賽贊助商,日本校園聯賽在國內的影響力毫不誇張的說,絲毫不弱於日本職業聯賽。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高中聯賽的“魔鬼氣氛”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應援經理”

除了高中全國聯賽(U18),日本還有小學全國聯賽(U12)、中學全國聯賽(U15)。日本推行的是“全民興趣”式的校園足球模式+職業俱樂部梯隊建設的雙軌道模式,但與中國非常不同,日本校園足球與職業足球之間聯繫緊密,並無斷層,雖然在職業俱樂部註冊的青少年球員不能代表任何學校參加校園聯賽。但高中畢業後,那些在高中聯賽有過出色表現的球員會立刻得到職業俱樂部的邀請。

日本很多國腳、職業球員都是校園足球出來的,他們學生時代都曾代表自己的學校參加校園足球大賽,如本田圭佑、長谷部誠、大迫勇也、柴崎嶽等等。他們雖然出自校園足球,但表現出來的水準卻一點不比俱樂部梯隊體系的球員差。這是因為日本的校園足球體系並不遜色於職業青訓。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高中聯賽冠軍

日本校園足球之所以有今天這樣長久的積澱,和日本的教育理念有關:注重文武兩道,學習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固然十分重要,但同時也絕不會忽視體育精神的培養。

而校園為核心的金字塔形的足球隊成長體制,更大範圍的提高了足球人口和文化形成,便於在更大範圍內選拔球員,也就是說,從小學一直到高中,如果你天賦一般,發現足球路子走不通,隨時可以從事其他的行業。但是如果你對足球很有興趣,認準了這個行業,刻苦訓練,到高中到大學都還有機會進入職業梯隊。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高中聯賽賽制

而在中國,從校園體系出來的職業足球運動員極少,大部分國內球員10歲才開始接觸足球並開始專業訓練,校園足球的低水平使得要踢職業足球就必須進入職業俱樂部隊,往往就無法正常進行文化教育課的學習。

大部分學校和家長會認為踢球不僅成本高昂而且風險太大,而將其作為業餘活動也會嚴重影響孩子們的學業,迫於升學的巨大壓力,就算那些心懷足球夢、天賦也不錯的孩子也只能無奈選擇放棄。

這和中日兩國的整個教育體制都有一定關係。但可以看到,日本這種青訓制度極大的阻止了足球人才的流失,更是促進了體系內正向循環發展,優秀的苗子才得以不斷湧現出來。

足球教練培養體系

日本的 “教練資質覆蓋”保證了青訓教練的質量,日本的“足球教練資質制度”分為五個檔次:D級、C級、B級、A級、S級(S級可以執教國家隊和J聯賽,A級執教業餘聯賽,B級可以執教中學足球,C級和D級主要是對12歲以下進行指導)。

需要注意的是,執教中學年齡段及高中年齡段隊伍的主教練,必須擁有B級及以上教練資格證書。這是非常嚴格的要求了。中國很多的高中足球老師連D級的證書都沒有。

截止2017年,日本各級教練總註冊人數超過8萬人。中國持證教練的總人數僅為1.05萬名,D/C級教練員只有8421人(水平差異就另說了)。中國人口是日本的10倍還多,持有D/C級教練證書卻差不多是日本的1/10。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而且日本還有嚴格的教練員的培訓體系和考核體系,從中央高級別的講師到地方各級別講師,每年都會有深入到地方和校園培訓工作,教練員要想保證目前的級別,或者晉升更高級別,就必須接受再培訓。對於D/C級教練員即基層教練員是一年一訓,並有嚴格的考核標準保證其專業水平。

另外,中國目前不管是聯賽還是青訓學校,充斥著無數高價聘請的外籍教練,有些還持有虛假資格證書,魚龍混雜。

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日本,也像現在中國一樣,請了很多外籍教練和外援,但這些人不僅在日本賺錢,他們也留下了很多經驗和知識,日本的足球是在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多請外援未必不好,也不會因為外援上場機會多,對國內選手提高就是負面影響,關鍵要看能不能讓他們留下好的東西。請外國教練也是如此。

日本現任足協主席田島幸三評論到,中國請了很多有名的外國教練,也解僱了很多。中國一旦把某個教練解僱了,那這個教練留下的遺產也全都扔掉了。 “但這樣是不行的,他們留下來的好的東西,都應該繼承,繼承了之後再有新的教練、新的經驗進來,融合並做適合中國的改進,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日本現任足協主席田島幸三

以經常拿到亞俱杯冠軍的日本鹿島鹿角隊為例,該隊始終引進巴西的教練,形成了俱樂部巴西韻味的足球文化,有了文化傳承之後,他們就能夠持續提高足球隊的水平。

“百年規劃”

日本80年代曾經出過一部風靡全球的動漫《足球小將》,這部將足球與青春熱血聯繫起來的動漫在亞洲乃至整個世界都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也正是這部動漫讓當時的日本一時間掀起了一股足球熱潮。但如果沒有長遠、科學縝密的規劃(不會變來變去的那種),以及幾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也是不可能實現足球強國的夢想的。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足球小將中的“大空翼”

1993年,日本足球被伊拉克逼平,痛失世界盃出線資格,時任日本足協主席的川淵三郎就制定了日本足球的“百年規劃”。

這份規劃中,不僅是國家隊成績的目標,而且對日本職業聯賽和校園聯賽,青少年培養的機制和方向,有著明確的規定。還包括了日本9個大區,47個道府足協的區域劃分,日本足球人口的增長目標等。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川淵三郎創辦J聯賽之初,就明確了職業聯賽一切以市場為準則,不受日本足協領導的原則,每年只向日本足協繳納很少一部分分紅。

雖然幾十年的過程中,“百年規劃”也有一些修改和補充,但正如執掌日本足協20年的川淵三郎一樣,日本“百年規劃”通過切實的貫徹和執行正在一步步實現。而校園球隊和聯賽的存在,使得日本青少年成長體系進入良性循環,大量青少年愛好者以進入校隊為榮,激發了足球熱情,經過幾代人的演化,日本已經形成自己的高水平、高關注度的足球文化。

近日,中國足協宣佈退出中超職業聯盟,真正踏出了管辦分離的第一步。中國足球雖然不可能真的聘請日本足協主席來,但也希望聘請更多日本足球管理人員,協助我們做好自己的“百年規劃”。

中國足球歸化外援,不如“歸化”日本足協主席

足協宣佈退出中超職業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