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喝酒,就是養生

有人說:

高高興興的,就是最好的養生。

高興喝酒,就是養生

高興喝酒,就是養生

何為養生?

原指道家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生,即生命、生存,養生的關鍵,在於養。

如何養呢?

食養、藥養、活絡筋骨,這是我們最先想到的。而儒家以“心性修養”為工夫,佛家以“明心見性”為工夫,道家以“煉心煉性 ”為工夫。

從中,我們由此可見,“心性”乃養生之精髓,常言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可以修身養性,其終極目的還是需要排解憂鬱,方能保持心情舒暢。

高興喝酒,就是養生

1.何以解憂?唯有美酒

有研究發現,人最大的傷害是憂鬱,是來自於內心的壓抑與黑暗,是從內部的腐蝕到外延的潰爛,這種慢性折磨,會慢慢摧毀掉一個人的光芒和靈性。

這時候,小酌幾杯,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因為科學家發現喝酒後,大腦會分泌一種統稱為“快樂素”的神秘物質。這些物質會讓人感覺到快樂、安全。

高興喝酒,就是養生

那是一種拋卻世俗庸擾的清靜,迴歸純樸與優雅的原始狀態,在酒精與血液的交織中,綻放神明賜予的歡樂與暢懷,將沉積在骨子裡的焦慮和壓抑,一點一點沖刷,讓多巴胺傳遞更多的快樂信息。

解憂,身體便會舒暢。

其實,人生多半的煩惱是自己臆想出來的,一杯美酒入腸,通的是經絡,順的是氣血,暢的是情懷,“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識得酒中趣,方悟世間理。

高興喝酒,就是養生

2.酒以治病,酒以養生

古人將酒的作用歸納為三類:酒以治病,酒以養老,酒以成禮。《黃帝內經》中記述:“帝曰:‘上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為而不用何也?’岐伯曰:‘自古聖人之作湯液醪醴者,以為備耳。’”古籍均列舉用酒治病的案例,“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典籍記載的以酒治病實則與以酒養老相通,治病,不只是身病,更是心病。

約上三兩好友,斟一壺小酒,聊聊心事,談談願景,談天說地也可,道道家常也罷,一邊飲酒,一邊把煩惱卸下,把憂愁遺忘。在“對影成三人”的趣味中,看見自己,認識自己,與自己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放下包袱,拋掉面具,釋放情緒,將愁緒燃燒,將負擔卸下。

美酒之美,在於微醺之時,能夠認識自我,釋放真我,感受本我。

因此酒從身體與精神的雙重層面治癒人的傷痕,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而養生,保護好上天賜予的肉身與靈魂,是對大自然的敬畏。

高興喝酒,就是養生

3.酒以成歡,快活做人

《莊子·雜篇·漁父第三十一·何謂“真”》中,莊子借漁父之口表達了自己的飲酒觀,“忠貞以攻為主,飲酒以樂為主”,在莊子看來,人應當保持自己天賦純真的本性,不為世俗所拘束。飲酒以快樂為主。

這個觀點倒是和現在的年輕人很像,人生已經如此的艱難,為什麼不快樂點生活呢?又何必在意外界的條條框框。

當然 ,喝酒最重要的是開心,喝酒的地點、時間、場合等等都不重要。莊子曾說過“飲酒以樂,不選其具”就是這個道理。

讓生活歸於輕鬆與簡單,體味內心的寧靜與喜悅,快活做人,快樂飲酒便好。

高興喝酒,就是養生

4.適量飲酒,健康長壽

我國各地的百歲老人中,不少都有飲酒佐餐的生活習慣,一碗麵、一盤菜,都可以當做下酒菜,在一日三餐中,潛移默化的對身體做了改變。強心臟、通血管、助消化、活腦力,當煩躁焦慮情緒高漲時,輕快節奏飲酒可緩解情緒,這就是百歲老人長壽的大秘籍之一。

越簡單,越長壽。

喝得高興喝得開心,適量飲酒享受微醺。當適量飲酒的生活方式因為快樂浸透到每一天的日常中,健康便會慢慢在體內累積。

因此開心的喝酒,拋卻繁雜,用最簡單的方式快活過一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