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女初長成65丨“媽媽,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我們家一直強調平等的觀念,以至於我有一種錯覺,以為豆姐就是家庭最高領導人。

小丫頭熱衷於過家家的遊戲,而且熱衷於當媽媽,我的角色通常是她的寶貝,至於衚衕學麼,有時候是寵物小狗,有時候是“寶貝”,有時候是另一個媽媽。

豆姐當起媽媽來,可謂駕輕就熟:叫起床、做早餐、洗衣服,送寶貝上學、接寶貝回家、給寶貝做飯、給寶貝洗澡,讀繪本,哄寶貝睡覺……全程無縫銜接,儼然一個能幹的全能媽媽,連臺詞都給衚衕學設計好,時不時還要指導一下“寶貝”怎麼撒嬌。

也許是當“媽媽”當久了,她說話的口氣越來越像一個家長。看到衚衕學指揮我做事情,她義正言辭地說:“爸爸,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到我躺著看書,她說:“媽媽,你想眼睛變瞎嗎?”

當然,她說得對的情況下,我們都是很識相地配合。

我家有女初長成65丨“媽媽,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然而也有比較難以判斷的時候。

有一次,我們在外面吃完飯回家,時間已經八點多了,她一定要繞道另一條遠道回家。在她的堅持下,我只好陪她繞了,結果她又要求去快遞櫃那裡。我沒有答應她,給了她兩個選擇,要麼自己一個人去,要麼跟我回家。她一邊跟著我走一邊哭訴:“嗚嗚,媽媽,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嗚嗚~”

到了家裡,她越想越委屈,哭個不停,不停地質問我: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我解釋了很多遍,說現在太晚了,要洗澡睡覺了,基本上也是對牛彈琴。

現在想想,我的耐心也不夠,我說:現在給你兩個選擇,要麼不要哭了,準備洗澡;要麼你就自己一個人去。

她還是無理取鬧一樣地哭,我準備代她執行第二種方案的時候,姥姥把她救走了。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她果然學會了我說話的精髓,現在經常說:我給你兩個選擇,要麼……要麼……

事後想一想,我並不是一個好老師。她說的是對的,我為什麼不肯蹲下來?聽她說一說非去那裡不可的理由呢?自以為我在講道理,其實是在用講道理的氣勢和語氣讓她害怕和服從。

她也許不僅學會了那套說辭,更學會了我的不耐煩和不容商量的氣勢。

我家有女初長成65丨“媽媽,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豆姐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是一個不講理的孩子。逛超市,她提出要買什麼東西,我們要是提出另一個建議,她也會聽我們意見。不小心打擾了她,跟她道個歉,她一般都會說:“沒關係!”有時候壞就壞在自以為沒錯不道歉,或者敷衍了事地道歉。

有一次吃晚飯,她吃完準備溜下餐椅去玩,衚衕學拉了她一下,反倒把她弄摔跤了,頭還磕到桌子上。我們以為她會哭,誰知她自己爬了起來。衚衕學說:“對不起,下次下來能不能不要這麼溜?”

她生氣了,一個人跑到房間裡去,還不忘用關門的力度宣告她生氣了。

衚衕學猶在感嘆:嘖嘖,這脾氣,不知像誰的?

我靜觀整場政變,什麼都沒說,當然,也沒必要干預,她有生氣的權力。

衚衕學去偷看她,原以為她會哭,沒想到她一個人在房間搭積木,拿兩個玩偶自己跟自己說話。

睡覺前,我提起這件事,說:“你怎麼生那麼大的氣呀?還把門關得那麼響?”

她說:“爸爸都把我弄摔跤了,還說我。”

我說:“你可以生氣,可是你喜不喜歡我關門關得那麼響?”

她想了想說:“那你以後也不要生氣把門關得那麼響。”

好吧,我們一起努力,戒掉生氣時的暴力衝動。

我們之間當然是對等的,如果你不希望別人這樣對待你,就也不要這樣對待別人。

我家有女初長成65丨“媽媽,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我們嘴上說著我們是平等的,實際上做得遠遠不夠,習慣使然,還在用我們的觀點左右她的選擇。

去公園,我們想各個地方都遊玩一番,她卻對沙子情有獨鍾。衚衕學說:“沙子有什麼好玩的?現在越來越熱了,去玩別的吧!”一再催促。

她恍若未聞,埋頭挖了一條又一條水溝。這些水溝縱橫交錯, 看不出什麼名堂。

我給她撐著傘,她給我介紹:“這是水的路,水浪來的時候,會從一頭流到那頭。”我一看,果然,水浪一來,水會順著水溝蔓延,這些水溝還挺有趣。我誇她:“你是一個排水工程師嗎?”她很受用。

有時候,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其實並不是我們眼光看到的那麼回事。

她喜歡玩沙,就玩一會兒沙子,沒什麼大不了,也許在沙子裡感受到的,並不比書本里少呢;她喜歡玩泡泡,就玩一會吧,也許能從泡泡裡得到的樂趣並不比別的少。

放下評判,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矛盾會少得多。

如果經常用權威來壓制她,她會越來越迷茫,不是成為一個唯唯諾諾的乖小孩就是一個叛逆的刺青;如果經常跟她強調“聽話”,她當然會質問:“那你為什麼不聽我的話?”

太多的時候,孩子的問題大多源於父母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