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報道:我國疫情防控進入“緩疫階段”,黃山擠爆依舊不大意

根據人民日報最新報道:當地時間4月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佈報告;中國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疫情已經由“遏制階段”進入了“緩疫階段”。這是一個喜大普奔的消息,肯定了中國的抗疫成果;也客觀地反映了,我們國內可以陸續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了。

正常恢復生產秩序,自然包括全面復工和錯峰開學。最新報道:我國疫情防控進入“緩疫階段”,黃山擠爆依舊不大意

那麼問題來了,疫情期間該不該出遊?黃山景區近期出現“人、從、眾”事件,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該怎麼去評判呢?

筆者是教育類編輯,關注的疫情影響更多的是針對教育方面:高考確定延期、考研複試延期未定、藝考出現新的情況……因此,疫情給我的直觀感受就是——很嚴重,但是逐漸減輕。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防控疫情的開展,我國的錯峰開學正在陸續的進行。如果換成國際視角,教育領域新聞事件:法國的高考“取消”、韓國考試在操場、中國的毛坦廠高中開學了。

最新報道:我國疫情防控進入“緩疫階段”,黃山擠爆依舊不大意

折射出的現象,疫情嚴重影響各國的正常教育工作的開展;但是不同的國家,根據自身疫情的嚴重程度制定不同的政策。歐洲的疫情加速發展——暫停是最好的;韓國的疫情基本穩定——加強管控有序復工、復學;我國的境內疫情基本控制,境外輸入壓力明顯——政策是陸續、錯峰有序的全面復工、復學。

這個背景下黃山問題就清晰了,旅遊行業需要復工、人們有出遊的願望,一定意義上這無可厚非;但,“人、從、眾”現在的出現,就不是那麼簡單的個人和景區的問題,這關係到疫情防控的大局。

最新報道:我國疫情防控進入“緩疫階段”,黃山擠爆依舊不大意

筆者建議慎重,盤點景區防疫的三大難點:

第一點,人員密集,感染風險大。

景區一旦開放必然是“人從眾”,尤其是風景別緻的地方必然扎推,防疫艱難。人員密集空氣不暢感染風險較大。

第二點,來源分散,風險加倍。

旅遊的人員一般來源於全國各地,部分來源全球;開放必然是無差別的開放,可能伴隨著“傳染源”;因此情況更加複雜,感染風險更大。

第三點,全程口罩難以保證。

全面戴口罩之風可以保證,景區不戴口罩不讓進可以保證。但,戴口罩有些呼吸不暢登山跑動消耗較大可能會出現摘口罩現象;同時,喝水、飲食也存在風險。因此,難以保證全程口罩。

參考教育部給出的三點開學條件:

教育部指出,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之前不開學,在學校的基本防控措施到位之前不開學,在校園和師生的公共安全得不到保障之前不開學。

我們合理推斷:景區要開放需要做好三點

第一、疫情基本控制之前不開放,結合景區所在地的風險情況。重度疫情和有境外輸入風險的景區不得開放。

第二、景區防疫措施不完善之前不開放。防疫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口罩的發放和監督佩戴;隔離消毒區飲食;體溫槍;救護車等醫療設備

第三、限流政策無法落實不開放;即使達到開發條件,無法做到限流的景區也不得開放。

最後:期待春暖花開與君共賞、花樣中國;期待登山望遠、掃去往日塵埃;期待萬物復甦百鳥鳴唱、大好時光。

讀者朋友,還有什麼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