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樂隊的夏天》餘熱尚未散盡,旅行團這個成功破圈的樂隊,又以奇襲歌手的身份登上《歌手·當打之年》,大敗聲入人心合唱團。

對於旅行團來說,這是他們做音樂以來的最高光時刻。20年的音樂之路,都濃縮在了那一首《永遠都會在》裡。

在中國做樂隊,分分合合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而經歷了千般滋味的旅行團,用這首歌向世界宣稱了他們的決心:我們旅行團樂隊要永遠在一起!

1

很多人恐怕難以認同,成立了15年的旅行團樂隊,其實是一個搖滾樂隊。

流行的曲風,撲鼻而來的清新氣息,像夏日的風一般涼爽。聽旅行團的歌就像一頭扎進了炎炎夏日裡的游泳池,舒爽包裹著全身,愜意而舒適。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左起:徐彪、韋偉、子君、孔一蟬

樂隊由三個柳州青年孔一蟬(主唱)、韋偉(鍵盤)、黃子君(吉他)和北京人徐彪(鼓手)組成。由於這是一個南北方混合的樂團,因此兼具了南方人的柔和和北方人的豪邁。

所以從正式成軍之日起,旅行團就是靈氣與沉穩並具。旅行團的“團”字,尤其特殊,團的中間是一個寸字,而不是一個才字。

這是因為,旅行團堅信:

沒有規矩,沒有方寸,受不住誘惑,受不住慾望的操縱,我們會變形,會變得不堪,所以我們框定在一起,大家都說好規矩,說好默契。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有方寸的旅行團樂隊

這種氣質,的確傳統上認知的搖滾樂隊不同。在很多人的眼裡,搖滾樂就應該是那種滿是憤怒,要打破一切束縛,又極度自信,天不怕地不怕,放蕩不羈的形象。

殊不知,搖滾樂本身就不是這個樣子。搖滾樂自誕生之一起,其實就是一種回應社會各個層面的問題的音樂,因而深得大眾喜歡。

90年代傳入中國後,被當時的一些社會精英所喜愛,他們用搖滾樂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大眾所追捧。

當時搖滾樂典型的形象一定是,長髮,皮夾克,撕心裂肺地吶喊,這種固化的認識一直持續到現在。

可搖滾樂作為一個與時代緊密結合的音樂,它也在一直流變和發展之中,其中有一種風格在後來才傳入中國,它旋律優美入耳,聽起來優雅而溫暖、謙恭而剋制,很有貴族氣質,這就是英式搖滾(Brit Pop)。

這種風格國外玩的最早的要屬清醒樂隊,玩得最成功的則是逃跑計劃。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活潑又可愛的旅行團樂隊

旅行團,其實就是一支堅定的英式搖滾樂隊。從2005年成團至今,旅行團歌曲裡的英倫風味是一直沒變,大男孩的氣質沒變,所改變的只是年齡和閱歷而已。

就如主唱孔一蟬所說:

清新只是假面,本質上我們很生活。

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蘇軾那句“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清風的清新氣息只是他們唱歌的方式而已,藏在水下湧動的暗流,或許才是他們真正的力量所在。

一個如此有力量的樂隊,怎麼能質疑他們,是不是一個搖滾樂隊呢?

2

追溯旅行團的音樂之路,還得從1999年的柳州說起。

柳州,在普通人的印象裡,最深刻的必然是那一碗奇臭無比卻又美味可口的螺螄粉,此外就是世稱‘柳柳州’的大文豪柳宗元曾在此做過四年刺史。

在旅行團的記憶裡,故鄉卻是另外的樣子。天總是灰濛濛的,城市髒兮兮的,每逢暴雨,到處都是積水。他們在後來的歌裡寫到:河道里有水鬼出沒的晚上,碼頭上有孩子們的瘋狂。

就是在這樣一個工業城市裡,孔一蟬和表弟韋偉組建了他們的第一支樂隊。直到今天,每當他們回想起那段歲月,都覺得那是個‘烏托邦’一般的存在。

這支樂隊,他們為它取名叫‘The Shadows’。通俗點來說,就是甩頭士,很顯然,這是在模仿‘The Beatles’。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披頭士

事實也是這樣,年少的孔一蟬和韋偉自從接觸到‘The Beatles’之後,就瘋狂地迷戀上了。到底有多瘋狂,他們把自己僅有的零錢,日復一日地積攢,最後終於買齊了他們能買到的所有‘披頭士’專輯。

甚至他們從打扮上,從樂隊的音樂上,都是徹頭徹尾地效仿披頭士。

偶像的力量是強大的,這個世界上所有傳奇的故事之後,除了有渴望和熱愛,一定有一個默默支撐他的偶像力量。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後來那支不顧一切尋求音樂夢想的旅行團樂隊。

2004年,四個柳州少年(孔一蟬、韋偉、黃子君、小P)出發了,他們放棄了學業,滿懷信心地奔赴北京,就是為了他們所熱愛的搖滾樂。

臨行前,他們一定想起了毛主席那首熱血沸騰的詩句,改動一個字或許更適合描述他們當時的心境,“男兒立志出鄉關,唱不成名誓不還”。

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還有一個聲音:努力、奮鬥,要成為一支和The Beatles一樣偉大的樂隊。

3

年少總輕狂,不解世事如愁,這是竇唯在《迷走江湖》裡唱出的。

旅行團到北京的那幾年,正是音樂行業的低谷期,在經歷了和盜版長期的鬥爭之後,又迎來了數字音樂的競爭,以至於後來宋柯甚至喊出了‘唱片已死’。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初入北京的旅行團樂隊

在北京,沒有人認識旅行團樂隊。為了能夠發行唱片,他們一家家地送demo,寄希望於得到某個唱片公司的賞識,從而一夜成名。

沒人搭理,沒人回覆,所有送出去的demo都石沉大海,杳無音訊。

父母給的錢用的差不多了,無奈之下他們只得一邊打零工,一邊繼續送demo,同時又不得不依靠家裡的接濟。

對於幾個20出頭的小夥子來說,現實重重給了他們一記耳光。在他們的的認知裡,到北京他們一定可以通過音樂來養活自己,而這個想法實際上到2011年才實現。

在那些漫長等待的歲月裡,他們相互取暖,失落但不失望,甚至還時常把悲傷的情緒化為一股力量,鼓勵自己繼續向前。

這種智慧,在以後成了他們寫歌的秘訣:

我們可以把一些很悲傷的情緒,很悲傷的歌用一種很快樂的情緒唱出來。別的樂隊通常是什麼情緒就寫什麼樣的歌,但是我們表達一種情感往往是用相反的形式去做,這是我們不太一樣的地方。

心態決定一切,這種基因決定了他們很會爭取,也能把握住機會。

有一次,他們路過摩登天空,突發奇想,孔一蟬和韋偉化身為外賣員,走進了摩登天空大樓裡。他們把唱片遞給了一個公司人員,沒想到這個人竟然是《摩登天空》雜誌主編王碩,真是誤打誤撞。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摩登天空5,收錄旅行團樂隊《The Story of Sun and I》

他們比一般人更狠,他們央求,並盯著王碩聽完了demo。王碩聽完之後,心裡驚呼“這就是中國版的披頭士”。

王碩找來了沈黎暉,老沈聽了之後,留下了旅行團的手機號碼。

留手機號碼,這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說明這次很可能有戲。的確,那之後沈黎暉聯繫了他們,說要幫助他們先出一個單曲,然後還要和他們簽約。

一種美夢成真的感覺圍繞著他們。

摩登天空,這個名字,在他們的音樂歷程裡,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在柳州的時候,他們就是通過《摩登天空》雜誌,瞭解國外和國內的音樂人,一本雜誌,來回翻好幾遍,最終爛的不成樣子。

可以說,沒有摩登天空,就沒有了今日的旅行團。

4

在旅行團的心裡,清醒樂隊和新褲子樂隊,是他們最為喜歡的國內樂隊。能和自己喜歡的樂隊在一個公司,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

簽約之後,旅行團最盼望的就是趕緊推出一張專輯。因為只有把音樂變成一張張實體唱片,才有一種夢想落地的感覺,才不辜負不遠萬里來北漂。

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歌已經攢齊了,但是沈黎暉就是不批准發行。每次他們去找,沈黎暉都以“歌曲還差點意思”為由,拒絕了。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曾經被冷落的旅行團,如今深受大家喜愛

音樂人的音樂被否定,就像一個人的根基被否定了一樣,這種打擊是相當大的。

旅行團的音樂,相較於當時流行的硬搖滾風格,顯得比較綿軟。所以很多樂隊不願意帶他們玩,只有新褲子樂隊願意帶著這幾個小弟一起演出。

同行的不理解,這又是另一重打擊。真是雪上加霜,那時的旅行團,身體和心靈,每一個都千瘡百孔。

沈黎暉之所以不發唱片,其實不是因為覺得他們的音樂不好,而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第一,旅行團的音樂確實欠火候,需要再打磨打磨;第二,沈黎暉始終認為,做音樂,必須要從音樂和商業之間找到平衡,否則只能一敗塗地,旅行團能否商業上的成功他還不確定;第三,沈黎暉在音樂行業多年,見過太多樂隊的曇花一現,他希望壓一壓旅行團,讓他們走的更長久一些。

前輩的苦心,不是旅行團所能知曉的。在壓了三年之後,到200年,旅行團的第一張專輯《來福膠泥》推出。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2008年,第一張專輯《來福膠泥》

來福膠泥,即life journey,生活就是一場旅行,旅行也是一場生活。這張專輯的音樂清新怡人,有花園,有狗,有城堡,還有假日,像是在經歷一場旅行一樣。

有樂迷評價道:旅行團的音樂如同溫順的魔咒,但偏偏不乏綺幻的瑰麗。

但這張專輯,並沒有讓他們大紅大紫,只是吸引了一批小眾的粉絲,他們仍籍籍無名。

之後陸陸續續發表的幾張專輯,也是不溫不火。2013年,樂隊裡的小P離隊,傷心之餘,韋偉寫下了那首《於是我不在唱歌》,感動了很多人,當年還獲得了阿鹿比音樂獎最佳單曲獎。

他們各自也逐漸有了家庭,樂隊與家庭之間的矛盾,反覆折磨著他們,一度差點走到解散的邊緣。2017年在涅槃之後,他們寫下了《永遠都會在》,表明了他們走下去的態度。

在很多人看來,旅行團屬於一直將火未火的樂隊,不知道為什麼,感覺就差那麼一點點。

5

厚積薄發,這是旅行團的宿命,而陽光是從《樂隊的夏天》開始照進來的。

《樂隊的夏天》第一場公演結束,旅行團在所有的樂隊裡,排名第一,引得一眾稱讚。

曾擔當王菲、李宇春、朴樹等專輯製作的著名製作人張亞東評價道:

我覺得旅行團是那種少有的追求藝術、追求非常細緻編曲的樂隊,他們保持了對音樂的那種單純的感覺。

在後來的演出中,旅行團更是憑藉一首改編版的《氧氣》,人氣飆升。最精彩的部分,則是他們用一首《Bye Bye》,不僅把樂隊從最危險的邊緣救回來,還出乎意料地贏得了第一名。

不可思議,真是不可思議,這就是旅行團的能量,如爆炸的煙火,閃亮而奪目。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白巖松點評旅行團

白巖松更是豎起大拇指,稱讚道:

旅行團在我心目當中是樂隊的基本盤,他們可能不是最前衛的、另類的、最個性的、最有顏值的,但他們必須是越努力越幸運的一支樂團。

所以在《樂隊的夏天》爆火之後,旅行團並沒有那種一夜成名的感覺。因為這一切,他們整整等了十五年。

從籍籍無名,到知者眾多,從追名逐利,到音樂為王,等待帶給他們的不是心態的日漸崩塌,而是音樂筋骨的日漸強壯,他們的歌無論是悲傷的,還是歡樂的,都有一種溫暖向上的力量。

成團至今,一共發表過8張專輯,甚至在2017年一年中發行兩張專輯,旅行團就是這樣,有天賦,又特別能努力,所以才能走到今日。這或許,也是旅行團一戰成名,破圈又榮登《歌手》舞臺的緣由。

一個以愛哭被人熟知的樂隊,繼《樂夏》之後,居然又登上《歌手》

旅行團登上《歌手》舞臺

固執、溫暖,還有慰藉,這是旅行團對自己的形容。

作為一個搖滾樂隊的,他們絕對是有態度的,且稜角分明,不認同的就用行動實實在在地懟回去。

在《生命是場馬拉松》發行後,曾有人在他們微博底下質疑,‘這幾個娘們兒,跑五公里就得掛’。

他們看到了這個評論很生氣,沒多久,就跑完了一場馬拉松。這種回應,是不是很硬核?

同時,他們也是敏感的,在《樂隊的夏天》播出後,很長一段時間,‘愛哭’成了他們的標籤,‘主唱哭完鍵盤哭,鍵盤哭完鼓手哭,鼓手哭完貝斯哭,貝斯哭完主唱又哭...’。

作為一個愛哭的樂隊,哭,不是因為他們脆弱,而是做音樂多年,他們在別的樂隊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辛酸無比的背影。

而這一次,他們沒有哭,而是堂堂正正地站在《歌手》舞臺上,唱出了這些年的心聲:

生活似海,起伏不定,無邊總是看不到頭;

我欲乘風,浪跡遠方,因為我並不平凡普通;

忙忙碌碌,反反覆覆,那是我的言不由衷;

勇敢為你,無畏地做白日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