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點子」怎樣的包裝讓產品賣瘋

「鬼點子」怎樣的包裝讓產品賣瘋

我們不是在做產品包裝,而是在包裝你的產品。

前者是物品,它的主體是包裝;

後者是服務,它的主體是產品。

「鬼點子」怎樣的包裝讓產品賣瘋

產品負責人在給產品做包裝時,要明確一件事↓

最終的目的是做包裝還是做產品?

再告訴你幾個事實↓

一、消費者不會花時間研究包裝的設計理念,他們最多隻會看產品信息。

二、包裝比產品更容易被複制、模仿、抄襲。

三、你在做“與眾不同”的包裝時,你的同行也在做他們的“與眾不同”。

隨著工業的進步,現在的包裝不存在直觀的美醜,只有適不適合。一款包裝只要契合品牌的策略定位,便能成就一款產品,甚至一直延用成為經典標誌,例如可口可樂紅底白字的包裝;相對的,一款包裝如果不能體現產品本身的特色價值,再有創意、再精美,很可能最終的結局是伴隨產品打水漂,這樣的產品在市面上有很多,但是曇花一現的多,真正能讓消費者記住的很少。

僅僅通過包裝外觀來帶動產品銷量往往會演變成在賣包裝創意,這很容易出現反效果。產品的基礎功能和特性早早決定了市場和受眾基數,在大眾審美日趨多元化的今天,包裝設計的風格化區分越發明顯,審美的多元化會讓同一類型的產品因不同的包裝風格導致受眾基數的精分,從而縮小實際受眾基數。當包裝創意成為實際意義上的賣點,產品本身的特色價值又不夠突出,那麼消費者也就只會從包裝上去對產品進行選擇,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消費心理:這家的產品和那一家的類似,但我更喜歡那一家的包裝風格。

當然,也有可能你的包裝風格受到大部分受眾的認可,因此都選擇消費你的產品。但接踵而來的就是各種同類風格的包裝抄襲、借鑑、複製、升級。這時候如果產品本身沒有展現出其他的特點,那麼消費者是沒有任何產品黏性的。一旦有新的包裝更吸引消費者,原有的市場就會被迅速搶佔。所以,迴歸最初的問題,是做包裝還是做產品?

產品的包裝,不是用來保障產品的銷量,而是更直觀、更生動地去呈現產品的特色價值(賣點),讓更多的受眾能記住這個產品,這就是品牌效應。不少有包裝經驗的人會提到一點:做包裝需要有“貨架思維”,貨架思維就是指同類產品擺在同一貨架上的時候,要怎麼讓你的產品脫穎而出。而在互聯網+的時代,貨架思維是不夠的,還需要市場分析和品牌意識,更深層次的,還要有利他思維和服務意識。

市場分析和品牌意識就是要求產品負責人做好市場定位,明確產品特色(賣點),樹立品牌文化;而包裝設計師要能準確運用專業知識,巧妙地將這三者在包裝上進行呈現,強調與品牌定位的契合度,塑造品牌辨識度,增強記憶點。

至於利他思維和服務意識,還得具體案例具體分析,簡單說,就是通過細節把服務態度體現到包裝裡面。


好看的包裝五花八門,成功的品牌萬里挑一。如果產品負責人不清楚包裝設計有幾種風格,對包裝材質和工藝都不熟悉,那就不要輕易去抉擇產品的包裝方向,更應該把精力放在自身產品的不斷鞏固、加強、提升。包裝上的問題,交給專業人士來處理,只要最後拿到手上的包裝方案和理由足以說服你,這個包裝就值得一試。


好的包裝跟產品一樣,都需要精雕細琢。設計的核心在於思想而不是敲快捷鍵,設計師對於每一件產品(特色、品牌、市場及同類型產品)的瞭解程度決定了他們的創作思維,決定他們的設計是否適合於這款產品。舉個例子,當我們在給客戶做包裝方案的時候,通常會花掉四分之三的時間去研究分析產品本身。因為如果對一款產品不夠了解,就沒辦法也不應該給產品做任何的包裝方案,這也是我們團隊對待包裝策劃的態度。


「鬼點子」怎樣的包裝讓產品賣瘋

「鬼點子」怎樣的包裝讓產品賣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