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飲食調治腸易激綜合徵

腸易激綜合徵(IBS)是一種常見病,多見於成年和老年人。乍聽起來病名似乎有點怪,若分解來看就很容易理解了。


淺談飲食調治腸易激綜合徵 | 普唯爾


腸:
指大腸和小腸,主要是大腸。


易激:易受刺激而激動,就像有的人偶聞不順耳的話,能泰然處之,少數人則會“一蹦三尺

高”,大吵大鬧,腸道也和人一樣,有些腸道容易“鬧情緒”。


綜合徵:指固有的幾種症狀,腸道“鬧情緒”的表現(症狀)主要是腹痛和排便習慣改變,如腹瀉、便秘,或腹瀉、便秘交替。


IBS是種有驚無險的病,雖然症狀有時會反覆或遷延久一點,但是能夠得到控制。一般患者顧慮最多的是害怕自己得的是腸癌。這種顧慮並非沒有道理,因為二者症狀方面常有相似之處,正如前面所強調的,在確診IBS之前,必須經過仔細檢查,排除腸癌才行。目前認為這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疾病,二者之間並無聯繫。希望患者不要疑心,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尤其是恐癌情緒。不少例子都證實,單純的精神緊張、焦慮、抑鬱也可引起腸道激惹的症狀,或使已經減輕的症狀又嚴重起來,不可不加註意。


自我調治是腸易激綜合徵患者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飲食治療更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首先要改變不良生活習慣。例如吃飯不定時,飢一頓、飽一頓;吸菸,飲酒(尤其是啤酒與紅酒),濃茶,長期使用各種中西藥瀉劑及所謂的“清腸藥”,生活起居無規律,腹部受涼等,其中一項或幾項就可激惹腸道。


少食產氣及難消化食物


飲食治療的原則有二:減少食物的不良刺激;避免食物過敏。


具體說,應該避免過分辛辣、甘(甜)、酸、冷(涼)、粗(糙)食物。


少吃在消化道內能產氣的食物以及含氣體的飲料,進食細嚼慢嚥,少嚼口香糖,都能減少氣體進入胃腸道,避免造成脹氣。


易在腸道產氣的食物

烹調不當的澱粉類食物:蠶豆、大豆、豌豆、扁豆、豇豆。

高纖維食物:洋蔥、包心菜、蘿蔔、芹菜、韭菜、菜花。

未成熟的水果:椰子、桑葚、甘蔗、核桃。


另外,國人常有飲牛奶(或奶製品)後出現腹痛、腹瀉者,這是腸黏膜中缺乏乳糖酶,乳糖得不能正常代謝,而被大腸中的細菌分解之故,稱乳糖不耐受症,可改用酸奶或去乳糖奶(包裝上標明LHT),如無效,則以不飲牛奶(乳製品)為妥。


避免難消化的食物,如煎炸、燻醃、餡餅、烹調過度的蔬菜等。


淺談飲食調治腸易激綜合徵 | 普唯爾


請記住:
一定要在愉悅的條件下進餐,因為不良進食環境或心情,對於敏感腸道來說,可能就是發病因素。


增加纖維素攝入


淺談飲食調治腸易激綜合徵 | 普唯爾


這主要適用於便秘型IBS( 腹瀉型患者不宜),尤其是老年患者,每日食物纖維素量可增至25~30克。不妨分兩步走,先增加含果肉粒果汁、新鮮水果之類,如療效不佳,再加高纖維素食物。增加纖維素食物宜緩步進行,從少量開始,慢慢增加,因為攝入纖維素過量時,可出現脹氣、腹痛、便急、肛門瘙癢等不良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