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後餘生,非你不可嗎?

往後餘生,非你不可嗎?

這一定是一個溫馨的詞,往後餘生;這一定是一個有故事的詞,往後餘生;這一定是一個未來可期的詞,往後餘生。

成年人的世界裡,有數也數不清的身不由己,但是也有一次又一次的主動權。我們似乎都很羨慕別人的人生,話裡話外透著對別人家的仰慕,可銘心自問這是否是真的你所要呢。

往後餘生,非你不可嗎?

往日暢聊起最近的不如意,手頭拮据時,曾有朋友說,其實,工作嘛,只要是賺錢我就能幹。可是放眼望去,很長時間過去了,結果似乎也並沒有去尋覓快錢的工作。其實我們心裡都很清楚,不喜歡,凡是不喜歡的東西,是堅持不了多久的,除非那是痛徹心扉的動力或是痛徹骨髓的愛才足以支撐你走下去,否則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往後餘生,餘生很長,捨得就這麼講究下去嗎?如果是,為了金錢,但金錢的背後是我們想得到又不得不承受的代價,其實,好像也就是金錢了,其他的倒還真沒那麼大的魅力讓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或許,還有一點,那就是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凌駕在制高點上,有些事情就不太好局外人摻和。換個說法,往後餘生,主角只能是自己,好也罷,不好也罷,終究是由自己去經歷。身外的聲音,或許是指點迷津,或許是推波助瀾,都是聲音而已,都不會為你承擔一星半點。我們要做的,還是自己去判斷和衡量。這就像古玩,買定離手,錢貨兩訖,概不追究。這就好像一場人生豪賭,緊張而刺激,沒有標準答案,就算是前人走過的路卻也未必是你的歸途。

往後餘生,非你不可嗎?

心裡一直有個疑問,餘生,一定要有個ta嗎?ta的意義是什麼呢?符合傳統人生軌跡?所謂的愛情?還是搭夥過日子?是我們心中所想要的嗎?真的是剛需嗎?

我承認戀愛、婚姻,是人生的一種精彩的環節,但似乎應該是作為錦上添花,而不是畫蛇添足。曾有位藝人說過,愛情婚姻這個東西,不是每個人都需要的,有的人其實就不需要。有時候想想,好像是這麼個理。多元化的時代,我們的選擇其實多了很多,幸福指數也有了不一樣的定義。

往後餘生,非你不可嗎?

2018年,不管是娛樂圈還是平民圈,起起落落,分分合合,堪稱一部很好的教科書。讓我覺得,餘生,自己才是這條路的主心骨,不管身邊有還是沒有可陪伴的人,因為每個人都想過得輕鬆一點。就像《北京女子圖鑑》說的那句話,“誰都想過的舒服一點”,這是很正常的邏輯,餘生,努力不成為別人的負擔,才會讓大家彼此順遂和諧。我們都知道,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不想孝,大概是支撐不下去了吧,有時候事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總有千萬種理由苛責別人。

《知否》其實給我們上了一個很好的一課,聰明的人才會走得堅定而長遠。當一種關係,是相互扶持的時候,才是舒心的時候。當一種關心,是心底開心的時候,才是喜歡的味道,才會激發起心甘情願的念頭。

餘生很長,不管是開啟單門,還是雙門,都是一件很好的選擇,這是不同的世界,不同的體驗,但終究都是為了舒心的活著,這不也是為社會主義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情嘛,不給組織添麻煩,積極貢獻剩餘勞動力。

往後餘生,希望我們都能如願以償!手放開,大步向前走!因為這是個還不錯的時代,未來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