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年送灶王爺,為何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1月17日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中國北方民間稱為過小年。臘月二十三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祭灶、掃塵、吃灶糖的日子。

過小年送灶王爺,為何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祭灶的風俗由來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傳統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子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灶”的話。先秦時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為祀灶、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為門、井、戶、灶、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灶、中雷)。祭灶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為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過小年送灶王爺,為何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習俗,意思是男人不祭拜月亮,女人不祭拜灶神。為什麼民間會有這種說法呢?

古人認為男屬陽,女為陰,而太陽毫無疑問就是陽,月亮則對應陰。男人被認為是一家之主,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應該陽剛十足,不能拜月這種陰性的代表。同時,古人講究封建禮法,認為月神是嫦娥仙子居住的地方,而嫦娥非常漂亮,是大美女,男人如果祭拜,則是心懷不軌的表現。因此只有女人可以祭拜月亮。

過小年送灶王爺,為何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


另外,傳說灶王爺是個英俊瀟灑的男子,如果女的祭灶,就可能會有"男女之嫌"、非分之想,從而對灶王爺不敬。因此就有了“女不祭灶”的說法,祭灶王爺只限於男子。

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