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這麼火,為什麼你還不用?

我們很多商家都不知道“私域流量”是什麼。通俗點說,私域流量一直都在,早期的淘寶電商把客戶導入QQ群,後來導入微信群,做客戶維護,增加粘性,再後來品牌商購買KOL,以微商模式髮圈,微信群轉化,玩的就是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這麼火,為什麼你還不用?

PART

1 為什麼偏偏今年私域流量火了呢?

原因有三:

因為公域流量越來越貴,大家都玩不動了。公域流量特點是老用戶也得花錢買,這對於電商、品牌而言都難以承受。而且公域流量的客流是無粘性多選擇的,他今天在你家消費了,接下來你可能半年不見這個客人也很正常。

此外,創意競爭越來越激烈。比如抖音上任何一個內容火了之後,立馬有幾十上百個同樣題材的創作出現,搶奪流量。獨特的獲取流量的方式越來越難以發現。

本身平臺的增速也在放緩,微博很難複製像 2015 年平臺流量快速增長時帶來的流量紅利。抖音這兩年增速也很快,但是大家可能會覺得爆發期已經接近尾聲。

但無論互聯網紅利是否消失,營銷萬變不離其宗的還是公式:

“私域流量”這麼火,為什麼你還不用?

既然,流量在存量,那所謂的私域流量想要最大限度的變現,無非還是社群,因為社群是提高轉化率和復購最好的魚塘,它通過中心化的人或者物來聚集一群人,比如某明星的粉絲社群,某品牌的忠實用戶交流群,讀書社群,寶媽社群等等。

而:

PART

2 社群營銷=魚塘理論

知道你會問了,魚塘理論是什麼?

1、形成用戶數據庫,進行用戶數據管理:

人話是:引魚到魚塘並分隔飼養

2、精準營銷,使用戶體驗服務or購買產品:

人話是:用魚餌讓魚上鉤

3、用戶需求挖掘:

人話是:用不同種類的魚餌釣不同魚塘的魚

4、品牌洞察:

人話是:魚喜歡魚塘的生態並拉更多的魚

5、自零售,裂變,持續轉化

人話是:老帶新,轉介紹,大魚拖大魚,小魚拖小魚,不斷繁衍


PART

3 塘主魅力

「魚塘理論」最重要的第一步,即「塘主魅力」。


有了塘主,才能引魚(種子用戶)進入魚塘。這話怎麼說?給大家舉一個真實案例,我們有個客戶華哥是近30萬粉絲的快手主播,他就是以“釣魚”這一興趣先收穫了很多關注,每天分享自己的釣者生活,再慢慢一步步通過自身的人格打造,將粉絲轉化到微信群,一個,兩個,到現在5個,也就是2500個深度客戶。感興趣的,大家可以回顧我們之前的文章

在打造IP成功之後,就會有粉絲被IP的人格/產品/品牌/福利所吸引,逐步認可你,信任你,喜歡你,愛上你,這就構成了種子用戶的基礎。

“私域流量”這麼火,為什麼你還不用?

不要小看了種子用戶的力量,從最初的消費者觀望者,可以潛移默化成為品牌的守護者,自覺地維護社群的運營,宣傳。甚至某些時候,比如產品上新,願意出來當第一個實驗者,用自己的親身感受幫你宣傳,助你成交。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也許你的社群裡有人亂髮廣告,可能在你還沒有反應的時候,這些種子用戶就第一時間站出來警告“這裡不能發廣告,下次再犯,就只能讓群主踢人了”等等。


現在的顧客由於個性化消費方式和多元化的選擇,真不好找了,把他們圈到自己的社交圈裡,才可以對他們進行離店營銷深度捆綁。通過一些活動等等打造自己的用戶粉絲,讓他們傳播自己的品牌,是當前大家一定要學著去適應的業態,學著利用社群去用戶運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