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标题上半句“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出自明代文学家、画家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与大伙儿耳熟能详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一个人如果没啥事却整天忧心忡忡,看到美景美食美女也高兴不起来,可不就活在地狱中吗?

先聊聊陈继儒的陈年囧事吧。


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红楼梦》中宝玉的原型,明代百科全书《夜航船》作者张岱,在6岁那年,曾用对联戏弄过陈继儒——

从小锦衣玉食的张岱,是一位精通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

有一回,大咖爷叔陈继儒指着堂前一幅《李白骑鲸图》出了个上联:“太白骑鲸,采石江边捞夜月”

小张不慌不忙,怼了老陈:“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下联对得非常促狭——眉公是陈继儒的号,他骑的正是张岱祖父送的鹿,而“打秋风”就是指他占人便宜、揩油。

由故事侧面印证,陈继儒的小日子混得还不错,可以打打秋风,自然少忧多乐,远离地狱。

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众所周知,人有七情六欲,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忧占其一。

人如果有事没事就去担忧,久而久之,就会导致闷闷不乐,郁积在心中的忧虑会诱发出疾病。身心不健康,自然犹如生活在地狱里一般。


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普通人,不必无事而忧,也不必为琐事而忧,这样就能够避免沦为"庸人"。

如何才能达到忘忧境界,从而远离活地狱呢?接下来,随逗叔游历一下乐而忘忧的双重境界吧。

先参观第一重境界:把忧晾在一旁,忧中作乐。

“搞笑达人”金圣叹被押至刑场,亲朋好友都哭成了泪人儿,金圣叹却非常轻松地对他们说:“对我来说,砍头犹如清风过颈,没什么大不了滴。”

刽子手手起刀落,老金人头落地。头在地上滚了几圈后,里面居然掉出两个纸球。

刽子手非常好奇地捡起纸球,打开一看,上面分别写有一字,一个“好”,另一个“疼”。


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你看,金圣叹把生死都不当一回事,你又何必自寻烦恼呢?


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晋景公上茅坑都会淹死,后唐庄宗李存勖喝一碗乳浆挂了,美男卫玠被粉丝围观而死……这一切,谁又能想得到呢?

有很多事即便再担忧也会发生,更何况,诸多曾经担忧过的事情最后并没有发生。

记得丘吉尔曾说过:“当我回顾所有的烦恼时,想起一位老人的故事,他临终前说:一生中烦恼太多,但大部分担忧的事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

所有对未来的担忧,都带有一点杞人忧天的感觉。

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杞人忧天的成语出自《列子·天瑞》,杞人总是去忧虑那些不切实际的事物,如天塌地陷,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之类的,惶惶不可终日。

寓言中的杞人虽然有点夸张,但却寓意深刻。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一些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根本不必陷入无休止的忧惧之中无法自拔。

说到这里,大家会问:“逗叔,照你这么说,人生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这就涉及到第二重境界:先天下之忧而忧,成就大我。


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于个人,除了生死,一切都可以放下,因为其它事情都是无足轻重的小事。

如果您的境界更高一层,完全可以像金圣叹那样,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但是,有一种忧是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不能忘却的,那就是为天下而忧。

无事不乐而忧,是一座活地狱;有事为天下忧,才见真天堂


因为,当我们的心中装有家国情怀,为民族国家的现在和未来而忧心忡忡,这样的人堪称脊梁。脊梁越多,整个国家或全人类的基石就会愈加稳固。

总而言之,没事别去瞎担忧,小事也不必放在心上。最好的我们,从来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

如果真要有所忧心,烦请诸位忧国忧民忧天下!为爱他人而忧,才是人间的真天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