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50問之三:普通高校招生有哪些形式?

分數上了線,關鍵在志願。填報高考志願是一場特殊的群體博弈,只有你掌握了報考的基本常識、要領和方法,才能略高一籌、勝算在胸。這裡是“高考志願填報常識50問”之三:

高考志願填報50問之三:普通高校招生有哪些形式?

什麼是錄取批次?

由於在每個省(市、區)招生的高校很多,所有院校不可能同時錄取,因而將不同類型的高校分批分期錄取,由此形成批次。就多數省份而言,一般有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專科批次等。分批次錄取既有利於不同類型高校招生也有利於增加考生的錄取機會。除提前批外,批次越靠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會逐批降低,只要正確掌握不同批次及同批次不同順序的志願之間的關係,前一批次如果不能錄取,後續批次仍有機會。

掌握錄取批次,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重點把控:

第一,各批次錄取的院校是相互獨立互不影響的,只有前一個批次錄取結束才進行下一個批次的錄取。因此,考生不必擔心填報了前一批會影響下一批次的問題,多填幾個批次只能增加錄取的機會和志願的安全性,但一旦被前一批次錄取則不能再進入下一批次,所以在院校及專業選擇上,應注意梯度關係。

第二,一般來說,除提前批外,安排在前一批次的院校應當比後面批次的整體實力強、院校層次高,但也不是絕對的。

尤其在一本的末類院校和二本的一類院校之間,有時候很難分出高低,甚至有的院校還存在跨批次錄取,所以我們在填報志願時應根據興趣愛好及分數優勢具體分析。

第三,區分院校層次不能以“批次”比高低。有好多院校在不同省份的招生其錄取批次是不一樣的,比如中國民航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院校在吉林省跨一本、二本錄取。至於哪些院校安排在哪個批次錄取,是由教育部及各省教育考試院根據一定原則及社會認知度確定的。一般來講,一些省屬重點普通本科院校在本省大都安排在一本錄取,而在外省多數安排在二本錄取。

第四,不同的錄取批次對應著不同的錄取控制分數線,這條線是根據各省當屆考生總體考試水平和招生計劃情況,由省考試院一般按 1:1.2的比例確定的。考生過線並不意味著一定能錄取,因為畢竟有20%的虛額在裡面,但只要考生上線,志願填報又合理,就沒有被拒錄的理由,這就增加了志願填報的難度及博弈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