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不僅僅是個新概念

若問2019年上半年,在新零售、社交電商、新媒體運營圈最火的詞是什麼?一定是“私域流量”。這段時間參加了幾個行業會議,與會嘉賓提到最高頻率的詞也是“私域流量”,而關於什麼是私域流量,眾說紛紜,有些認同,有些不認同。

1 新風口,新紅利?

有人說:私域流量是一次新的風口,是一次新的紅利,那我只能說在過去流量紅利時代,她的流量來的容易,也便宜,生意很好做,一套流程“買流量,種草草,割草草,收工,走人、換場地接著來一茬”運用的也爐火純青,慣性太大,沒剎的住腳,還沉浸其中不想自拔,順口一說。

私域流量,不僅僅是個新概念

粉絲

私域流量,不是一種新的風口、也不是一波新的紅利,而是一種基於用戶視角的營銷理念和思維。流量思維的盛行確實在於過去流量多、也便宜,大家都忙著跑馬圈地做增量,而很少有人停下腳步好好整整已經圈好的地,當沒什麼地可圈又或者再遠距離圈地成本越來越高昂的時候,發現經營好已經圈好的地,也能把日子過的滋潤舒服,還能老婆孩子熱炕頭。此時,存量思維就孕育而生且將大行其道,而私域流量就是存量思維下的一個核心產物。

2,什麼是流量?

深入瞭解私域流量之前,有必要重溫一下,什麼是流量?流量,是消費者的軌跡所在,可以是物理空間軌跡,也可以是網絡空間軌跡。物理軌跡的表現在於線下,造就了以“地址”為核心的生意財富。麥當勞去哪裡開店,首先考慮的是“地址”;7-11去哪裡開店,首先考慮的是“地址”;小區周邊的商戶做買賣,首先考慮也是“地址”,萬達投資購物中心,首先考慮的還是“地址”,誠然一個好的地址,意味著有人氣,所謂人氣旺、財氣也旺嘛。

私域流量,不僅僅是個新概念

線下實體店

網絡軌跡的存在,全賴於科技的力量,從收音機時代,到電視時代,再到pc電腦時代,再到現在智能手機時代,再到未來ai時代,每一次的進步,都會產生用戶、消費者的大遷移。正是消費者軌跡的改變,造就了pc時代,以“信息集散”為核心的生意財富,如3大門戶網站(新浪、網易、搜狐)以及百度;以“網絡購物”為核心的阿里巴巴、京東;以“社交溝通”為核心的騰訊。當然也造就了依託3大門戶網站、百度、阿里、騰訊做大做強的品牌商、平臺商家。智能手機時代,手機的便攜性,使互聯網觸手可及,造就了一批直接to c的流量平臺主,如:微信、頭條、抖音等,當然也讓無數依託這些流量主的平臺商家、品牌商賺的盆滿缽滿。

私域流量,不僅僅是個新概念

應用軟件

顯然,不同的科技力量帶來的不同屬性創造了新維度下的市場機會和生意財富(如智能手機比較pc電腦,是location屬性給了美團、餓了麼、百度地圖的機會),究其本質,在於代表流量的用戶、消費者的遷移與重新分配。

3,私域流量

理解了什麼是流量,私域流量就很好理解了。它,更多的是從品牌商或者平臺商家的視角提出的概念,簡單地說,是一個可以自己掌控,使用時不用花錢,知道用戶畫像,可以進行用戶、消費者全生命週期營銷的流量。而私域流量池,就是能聚合這些流量的地方,比如微信個人號、企業微信號。這麼說,就容易理解建立私域流量池,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現在以及未來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了,解決之道在於探明流量的來源以及在源頭處撒網設點。

私域流量,不僅僅是個新概念

團隊

流量,即受眾的軌跡所在,主要有以下幾部分構成:

一部分目標受眾是在大流量主手裡,比如BAT,這些流量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當然有錢是可以的 ,這些流量每個人,每個品牌都有機會。大家都有使用的機會,就是所謂的“公域流量”,除了BAT, 其他的媒介如報紙/電視,以及依託BAT的大kol、頭部自媒體,都可以做為“公域流量”。

私域流量,不僅僅是個新概念

臉書網

一部分目標受眾是基於自身品牌,以及門店所捕獲的,如門店的會員,公眾號的粉絲,產品的粉絲,這些都可定義為“自有流量”,這也是之前跑馬圈的,圈回來,不怎麼理睬的,是最接近私域流量的部分,但它和私域流量最大差異在於,自有流量,是用戶認識你,你不一定認識她。私域流量是,用戶認識你,你可能還更加認識你的用戶。

私域流量,不僅僅是個新概念

消費者

理解以上幾層概念,建立私域流量池的目的及重點所在就很明確了:

1,私域流量的適時提出,是存量思維落地的開始,是營銷數字化路上一個很大的進步,是企業、商家的必然而然之路。

2,在前端佈局一個能不斷觸達你目標受眾所在場景、節點的營銷矩陣:線下的營銷鏈,線上的營銷鏈,核心是思路是你的目標受眾在哪,你的營銷網絡就應該在哪!

3,選擇一個能有效鏈接前端營銷數據的中臺系統,對進入營銷網絡的客戶進行有效的跟進、分析、過濾、推薦、互動、分享、裂變,以配合前端形成營銷能量圈,吸住客戶,成就客戶,大踏步走向永續經營的康莊大道。

作者 | 姜羽,久芬(JOFIN)科技聯合創始人

排版 | 小白,資深新媒體運營自由職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