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人不知道這個英語學習奧祕,所以只有20%的人站在了塔尖

文 | 楊大寶

之前發佈了

開始有了一大批小夥伴私信我,不是求雅思,託福備考戰略,就是考研英語複習方法,甚至還有高考英語學習方法…

所以我把寫過的英語文章理了理,發現真是好啊,一看都是私家乾貨,不饞一點兒水分。

但是方法可以有千萬種,我的方法對一部分人可能很管用,而對另一部分人,可能是無效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跪求你們!認真看今天這篇文章!

我將為大家帶來英語學習百種方法背後的一個原理,你可以理解為「方法之源」,或「學好一門外語的奧秘」。

我一直在研究語言學理論和認知科學的相關文獻,相信從科學的角度闡述如何學好英語,會是更多人受益的大法則。

80%的人不知道這個英語學習奧秘,所以只有20%的人站在了塔尖

01 我們費勁巴力學英語,到底要幹嘛?

以前的文裡,我寫過一個把英語「裝」好的文哥,還有印象嗎?

此人自稱英語學渣,雅思7次險過,卻在陌生的歐洲街頭,操著一口流利的倫敦腔,四處問路,帶著我們遊遍了當地美景。

然而問他秘訣,竟然得到「學會幾個常用表達,裝裝英語好的樣子,時間一久,不就真好了嘛!」

這類回答… 也是蠻跌眼鏡的,我深有體會,還煞有介事的寫了篇文章歌頌了這「裝X」大法。

然後堅信:自信+模仿,是講好英語的不二法門。

某種程度上看,這個野路子真的有理有據:

我身邊,太多人,說的一口流利英語,卻考不過雅思託福;

留學歸國,在外企幹著年薪百萬的工作,依然搞不懂語法結構的也大有人在;

我也幹過拿著虛擬語氣的語法,刨根問底我的老外同學到底怎麼用才最自然的事兒(當然他們對這個「中國製造」的名詞表現得一臉懵逼)

英語水平和英語考試成績,大概從最開始,就不能劃等號。

80%的人不知道這個英語學習奧秘,所以只有20%的人站在了塔尖

這並不是說,你從小對著單詞和課文,又是聽寫又是背誦的方法完全錯誤。相反,這些是我們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學習外語的初始階段,最要做好的事。

但是,到了成人階段,你能夠做到流利聽說,無障礙看劇,交流嗎?

大多數人都不能。

甚至,如果不去報名一個雅思考試,壓根不會再碰英語。

說來說去,還是源頭的問題:

學語言,到底是為了什麼?

如果一直不停地為了應試才去學英語,那麼,你永遠不會從「背單詞—學語法—做閱讀—寫作文」的籠子裡跳出來,永遠不會像文哥一樣在異國的街頭,如同一個native speaker那樣講話問路。

應試教育體制的流程把學習英語的套路框死了,中國學生永遠停留在啃單詞,抱著語法書問老師的階段。

所有語言學習的目的,都是溝通和使用!這是最最最基本和必要的條件!

在這個條件下,考試應當是衍生和附屬。

02「習得」英語,不要「學習」英語!

既然學習一門語言,最終目的都是要拿來運用。

我們就不得不瞭解語言學家克拉申的一個觀點:「習得與學習的區別假說」

先來看理論:「語言的學習」:泛指對語言形式的學習,通過知道規則,把握規律來學習語言知識;「語言的習得」:自然而然掌握語言的過程,把注意力集中在對意義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才能產生習得。

說人話:

像中學時代那樣背單詞,背語法,做閱讀,寫作文,就是純粹的「語言學習」。

你需要根據一系列語法規則來造句子,分析語段,寫出語法正確,表達通暢的作文,最後去考試。

這些辦法不能說是毫無根據:

克拉申認為,所有第二語言學習者,在初級階段,都要通過大量獲取信息,瞭解新的語言結構。

然而,脫離了初級階段後,「習得」就佔領高地。

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我們依賴「習得」獲得進步的成分會逐漸加大。

也就是說,當你脫離了考試,「語言學習」就不適用了。

習得要求你真的學會用這門語言,能說會道,能打能拼,而不是孩子氣的——只停留在背背單詞,掌握語法規則,提高考試分數的層面。

80%的人不知道這個英語學習奧秘,所以只有20%的人站在了塔尖

打個比方吧:

我曾經有位同事,汽車工程師,在我們那塊兒算是佼佼者。她厲害到了什麼程度呢?所有的汽車零件,閉著眼都能摸著猜出來是啥,準確說出哪塊在哪兒。

唯獨有個大大的遺憾:不!會!開!汽車!

納尼?汽車工程師不會開車? 別忙著驚訝,這種事非常多,就像指揮者自己不會吹拉彈唱一樣。

只對汽車零件和樂理知識掌握的分毫不差,和真正上手一門技能,半毛錢關係都沒有!

這就是你為什麼一直背單詞,學語法,分析長難句,寫作文,取得了很高的分數,卻也做不到在歐洲街頭飆著英語,玩轉歐洲四國。

要是再拿著以考試為目標的方法來「學習」英語,根本不會有任何進步。

脫離了英語學習的初級階段,作為成年人,我們需要的是「語言習得」。

03 如何做到「習得」英語

既然確定了用「習得」代替「學習」的英語學習方案,就有必要講講如何操作。

這個過程就像你小時候學習走路一樣,在媽媽的臂彎裡,聽著「左,右,左,右…」的口令,一步步邁開你的左腳和右腳。 那當你真的學會走路之後,這些「左,右」口令就不會再伴隨你了。

走路,成為了最自然的行為,是你下意識的本能舉動。是你潛意識裡發生的行為。

語言的習得,就像是把刻意的「左,右」口令式走路訓練法,變成下意識的語言行為。

你能夠脫口而出,跟著模仿,重複,成詞造句。就是習得了。

80%的人不知道這個英語學習奧秘,所以只有20%的人站在了塔尖

這個過程裡,少不了兩個東西:

1. 語境;2. 集中於理解的大量訓練材料。

語境,就是「習得」滋生的土壤。

想象一下,嬰兒時期的咿呀學語,是對母語的習得。這個過程裡,少不了父母的「教」和嬰兒的「學」,小孩兒在聽大人交流的時候,往往就能學會很多大人的口頭禪。

這些教授和溝通的過程就是語境,為什麼小孩在12歲以前總是學習語言最好的時期?就是因為小孩兒在大人交流溝通的語境之下,無意識的模仿,重複,不著邊際的措辭和發聲,促使了大腦中語言區域的發育成熟。

對於我們成年人,在「習得」過程中,必須為自己創造一塊語境,就像嬰兒學語時,聽著大人交流,自己模仿重複一樣。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創造什麼語境?

日常的交流,溝通語境—— 你可以找搭檔,抱團一起說英語,組成個「only English」學習小組,固定用英語講段子,聊八卦。

(對留學生來講,融入當地同學群體,上課聽講,小組作業等,都是絕佳語境)

材料中的語境—— 英文報刊,雜誌書籍,影音資料等,都是閱讀和觀賞語境。

我有講過最愛的電影是《教父》,曾經為了做到無障礙聽力,把《教父》的原聲錄音下載到nano裡,一邊跑步一邊聽。

原來這就是一種語境啊!

同樣,每天看原文報刊,原著書籍,去字幕刷劇,無形中也會逐步幫你用英語思維來思考。

訓練材料?好辦,光市面上能買到的備考教材,原著書籍,電子讀本,不勝枚舉。

難就難在「集中於理解」,和「大量」兩個部分。

習得第二語言,僅靠練習和文章遠遠不夠。需要連續不斷地,有內容有趣味的廣泛閱讀和大量會話才能奏效。

在這個階段,不要死摳著生詞和語法不放,而要呈整體地,塊狀地去理解你的學習材料。

說白了,就是做到能聽懂,能看懂,能自己用英語表述出這本書,這個劇講了什麼東西,整塊整塊去把握主體大意,核心思想。

那何為「大量」?

在語言學界,小於2000小時的輸入,都不叫「大量」。這其中就包括了:對話,閱讀,影音資料,聽力等內容形式。

不管你用的是什麼形式,確保「足量」的輸入,才是「習得」的基礎。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學會:合理安排空閒時間,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材料,有序分割學習內容。

你儘可以重複看自己喜歡的美劇(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一方面製造了一個良好的語境,一方面可以模仿,跟讀其中對話,做到去字幕觀影,領會劇中內容和英語思維方式。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輸入形式,曾經推過的新概念英語就是絕佳訓練材料,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例行總結一下:

成人階段的英語學習,要逐步從「學習」轉向「習得」。

「習得」不僅能幫你輕鬆應對考試,更能讓你玩轉英語,流利表達。

邁過考試是基礎,走向表達,溝通和使用,才是學英語的終極目的吧!

本文完

還沒讀爽?下面的文章也值得一讀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