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高考生,2019高考命題趨勢有哪些?農村考生如何報考?

距離2019年高考還有不到50天

“最後一圈”的衝刺鈴聲即將拉響

2019年高考怎麼考?

備戰高考的關鍵節點

考生該格外注意什麼?

記者綜合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門發佈的政策信息

邀請專家予以權威解讀

@銀川高考生,2019高考命題趨勢有哪些?農村考生如何報考?

減少死記硬背知識性考查

鼓勵解決實際問題

從哲學角度分析中醫的醫治方式;“一帶一路”視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傳播;電池正極片中的金屬回收……這些2018年的高考試題,曾讓很多人對今天的高考乃至考試有了不一樣的認識和感受。

教育部提出,2019年高考命題要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以立德樹人為鮮明導向,減少單純死記硬背的知識性考查,推動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養在教學和考試中的落地落實,助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事實上,“指揮棒”的調整已在此前各科高考試卷中有所體現。2018年,高考三套全國卷著重考查考生語言表達得體的能力,分別選取一則啟事初稿或書信片段,要求考生找出“不合書面語體”“詞語使用不當”的地方並修改,試題提供的語言表達交流材料都與生活密切相關。

此前,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曾撰文闡釋高考命題新趨勢——試卷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礎性試題,引導學生打牢知識基礎;試題之間、考點之間、學科之間相互關聯,交織成網,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考查;使用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素材,鼓勵學生理論聯繫實際,關心日常生活、生產活動中蘊含的實際問題。

@銀川高考生,2019高考命題趨勢有哪些?農村考生如何報考?

2019年高考命題趨勢有何具體指向?

如何有針對性地做最後的備考?

北京特級教師 陳維賢:

大家對新高考的關注主要集中在選考科目組合等方面,卻較少關注高考內容以及考查方式。高考改革不僅是考試科目、選考方式、錄取體制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考試內容和考查方式的改革。只有轉變考試內容才能真正實現以高考引導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關鍵能力的提高。2015年以來,高考語文試題知識性內容越來越少了,成語、名句、文化常識等都越來越重視在情境中判斷考查。這是高考命題將從“知識立意”到“能力立意”“素養立意”的發展必然。

對考生而言,複習備考更應該重視學科素養的提高、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從答題到解決問題的轉變。考生應該摒棄答題模板和模式化、套路化答題方式,學會圍繞考點、梳理考點,訓練關鍵能力和思維方法,拓展思路,提高科學素養。如果沒有轉變觀念,依然採用海量背誦的方式,是很難提高成績的。

@銀川高考生,2019高考命題趨勢有哪些?農村考生如何報考?

繼續實施專項計劃

幫助優秀農村娃脫穎而出

目前,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95所高校大部分已經公佈了2019年高校專項計劃招生簡章並接受報名。

教育部表示,將繼續實施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計劃,同時嚴格實施區域、報考條件和資格審核,完善招生辦法。

據瞭解,國家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以及地方專項計劃三個專項,構成了當前我國重點大學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傾斜招生的公平性政策體系。

自2012年啟動以來,國家專項計劃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已由最初的安排招生計劃10000名增長至2017年的63000名。截至2017年,通過國家、地方、高校3個專項計劃的實施,重點高校共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10萬人,較2016年增加8500人,增長9.3%。

@銀川高考生,2019高考命題趨勢有哪些?農村考生如何報考?

針對農村和偏遠地區考生的專項招生計劃是否有變化?

農村考生該如何報考?

陝西師範大學招生辦主任 辛向仁:

今年,針對農村和偏遠地區考生的招生整體上沒有變化,但是各個高校對具體招生專業、招生人數進行了微調,大家可以翻看各校招生計劃,登錄全國統一的陽光高考平臺查詢簡章詳情。符合條件的考生需向意向學校遞交申報材料,通過學校資料審核後,確定是否具有報考資格。具有填報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資格的考生,需要仔細閱讀各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的報考指南,在高考志願填報時,在對應批次填寫意向高校。

​(綜合來源;央視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