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面子文化,我們為什麼那麼看中“面子”

面子文化由來已久,在中國甚至在整個中華文化圈都非常的濃厚。面子有時候與尊嚴有關,有時候與尊嚴無關,有時候與地位有關,有時候與地位無關。總之,面子文化是我們東方社會所獨有。西方有關於尊嚴的文化,卻沒有關於面子的文化。

為什麼我們那麼看中面子?這跟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分不開的。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禮、中庸”。其中,“禮”的意思是等級和秩序。孔子當年的學生宰予,他父親去世了。他就問老師孔子:“老師服喪三年太長了,能不能只服喪一年。”孔子聽後非常生氣,說:“怎麼可以這樣,必須要嚴格按照周禮的要求進行,不得馬虎。”可見儒家思想對禮儀的看重。

中國人的面子文化,我們為什麼那麼看中“面子”

禮儀的標準規定的並不十分明確,一場禮儀活動花多少錢,是有很大伸縮性的。他的婚禮與別人的婚禮程序是一樣的,但是為此花費的金錢可能會有千差萬別。於是,在民間就形成了基於禮儀的攀比。慢慢的就形成了面子文化。一個人對禮儀的重視不在取決於是否按照禮儀程序進行禮儀,因為大家都按照禮儀在做;而是取決於在進行禮儀的過程中“排場”的大小。大的就有“面子”,小的就沒有“面子”。還有一種情況是:禮儀的進行是否按照既定程序進行也決定了面子的大小。比如,在社交中你對這個人招待很到位,但是對另一個確不是很到位,這裡面就產生了面子的問題。

中國人的面子文化,我們為什麼那麼看中“面子”

在追求物質利益的今天,大家在看待面子的問題時往往將其與財富的多少直接掛鉤,更加丟失了禮儀的本質。這就形成了更加物質化的“面子”文化。比如:婚姻中的“彩禮”問題,彩禮的多少直接與“面子”的大小掛鉤。其實,這種彩禮文化根本沒有什麼理性可言,而且一點也不實用。可是,大家偏偏就這麼認為。不然,就沒有面子。即使,打腫臉,充胖子,也要講面子。通過禮儀的過度使用,達到表現自己財富勢力,彰顯自己影響力的目的。這就死麵子問題。可是,排場大禮儀過度使用就一定代表這個人有勢力和影響力嗎?我看也不見得吧。因此,有時候面子文化更像是“裝”的文化。

中國人的面子文化,我們為什麼那麼看中“面子”

其實,中國人的面子文化,本質上是中國深厚禮儀文化的體現。這與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對儒家思想的推崇分不開。儒家的禮儀文化,需要很多程序才能完成。程序的進行需要金錢的支撐。對金錢的不明確的規定,又造成禮儀文化的過度使用,造成很多非理性的所謂傳統。因此,我們不得不說,儒家思想對禮儀的過分強調,是中國人面子文化的罪魁禍首。所以,我們對儒家思想真的要批判繼承為好。前提是,我們必須知道儒家文化那些是適於當今社會發展的。

當今時代,我們需要的是基於理性和科學的尊嚴文化,而不是基於落後傳統非理性非科學的“面子”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