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40年前一部《哪吒鬧海》攪動了沉寂多年的中國影壇,將那個頭頂沖天鬏,腳踩風火輪,臂繞混天綾,手持乾坤圈的小孩,印在80後90後的腦海中。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原版《哪吒鬧海》表達的是對強權的反抗,核心是正義與邪惡的鬥爭,整個影片就是黑白分明。

但40年後,一個看起來更像街頭混混的哪吒橫空出世,這個長相奇怪的小娃娃,不在是非黑即白,非白即黑的形象,帶給觀眾的是顛覆與創新,是改變命運,打破偏見。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哪吒之魔童降世》

主角是一個人人厭惡的小孩,生性頑劣,但不妨礙他想做個好人。

白龍敖丙是靈珠轉世,天生向善,明明是個好人,卻身負家族使命讓他做惡事。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李靖夫婦則一改脾氣暴躁、無情的形象,變得優柔寡斷卻又充滿父母的愛。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太乙真人,雖然是神仙,但是滿身都是凡人的缺點,辦事粗心,廢話特別多,沒有一個正經樣子。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這個魔珠轉世的娃娃,一出生就喊打喊殺、到處放火,成了讓全鎮百姓聞風喪膽的妖怪。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人們對哪吒的恐懼,迫使他一出生就被關在院子裡,不能出門沒人陪玩,難得母親抽空和他踢毽子,還要被叫走降妖除魔。這像極了現代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時間無奈地減少。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因此,哪吒經常偷溜到鎮子去玩。

但哪吒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成了全鎮百姓眼中的妖怪,讓大人感到害怕,被小孩厭惡,哪會有人和他玩。

鎮民的態度就像在哪吒的心中埋下一顆叛逆的種子,既然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但是善良的哪吒還是希望被認可。

因此李靖夫婦謊稱哪吒是靈珠轉世,哪吒也為了證明自己,跟隨太乙真人修煉,修為有成後出去抓妖怪,打敗水妖,救回小女孩。可是村名並不領情,還倒打一棒,說小女孩是哪吒抓的。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看到這裡,真的讓人氣惱。

不管他做什麼,鎮民只記住哪吒從前的樣子,不會有人認可他、喜歡他。

不禁讓人想到一個詞,叫做偏見。

正如白龍敖丙,明明是一個好人,制止了哪吒大鬧生辰宴,但是因為他是龍族,是妖,鎮民就認為他是邪惡的。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偏見猶如一座大山,想要撼動很難,那我們就放棄這座山,不去撼動嗎?當然不是。只有打破偏見,才能更好地前行。

因為我們沒辦法控制別人,但我們有力量決定自己做怎樣的人。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哪吒,魔珠轉世之人,本應是邪惡的;世人認為他是妖怪。

但他的父親李靖的一句「你是誰,只有你說了算」,讓哪吒明白了「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進入奧斯卡最佳動畫初選,影片揭示的是人性

他不再強求世人的認同,即使知道了自己的宿命,也拼盡全力拯救百姓。

影片最好值得思考的是,人們往往習慣於以自身的想法來看待他人,藉機抒發自己那所謂的正確,即偏見。

然而,坦蕩地直面偏見,不被偏見引導,所有附加在身上的錯誤看法都會煙消雲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