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因為不得不走。——餘華《活著》

《一人之下》在我心中是國漫當中的經典之作,而其中的陳朵篇則是“一篇封神”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這部作品原名《異人》,而陳朵篇則是將“異人”進行了最好的詮釋,同時將“異人”這個主題也發揮的淋漓盡致!看完之後雖然很難過、痛苦,但是卻也酣暢淋漓!而這一章節,也值得去反覆觀看,多看幾遍,或許你就有一些新的體悟了!

在我看來,陳朵篇整體表達的核心以及所傳達出來的深層含義,無一不顛覆常識、引人深思、發人深省!同樣,也震撼人心。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陳朵的一生

陳朵從出生以後,便被當作蠱器,而她的成長過程中也是極其痛苦的,在非人的折磨中,漸漸磨滅掉自我意識。在嚴苛的成長條件下,陳朵“有幸”活下來。但是此時的她已經不能算是一個人,因為在長期的訓練下,她沒有意識、沒有選擇、沒有自由。甚至不知道痛癢、也不知道生死,此時的她只是一隻蠱,一件武器。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後來,她被老廖救下,帶回了公司的暗堡。並且通過“愛的方式”,讓陳朵終於“甦醒”,有了一絲“人”的意識,而且也終於過上了看起來“正常”的生活,並且還成為了公司的臨時工。按理說,陳朵的一生應該算是得到了改變,得到了救贖。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但是沒想到,陳朵最後竟然殺死了救他疼愛他的老廖,並且

最終選擇了死亡。而這個選擇是不為他人所理解的!為什麼老廖費了那麼大勁才讓陳朵有了意識,而她最終卻還是要去死呢?人真正多姿多彩的生活對她難道沒有一絲吸引力嗎?她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選擇,是作為人的標誌

表面看起來陳朵的結局是出人意料的,但是仔細品味後,她的死其實是意料之中。

陳朵,因為從小就進行的“社會隔離”,所以根本就不屬於正常的人類文明。我們所有的“為她好”,其實都是自己內心的那一絲惻隱之情、那一絲的憐憫在作祟,在強加給她我們所認為中的“好”!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我們認為陳朵這樣單純、可憐的小姑娘不應該是這樣的結局,應該有正常人的生活。然而這其實都是我們所認為的好,而真的是對方想要的嗎?

就像後來陳朵自己說的那樣,她人生的悲劇不是從成為蠱器開始,而是從老廖救了她那一刻開始。

老廖喚起了她作為人的意識,卻不給她選擇的權利。而對於一個人來說,之所以能稱其為人,是因為他可以享受選擇,她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選擇自己的人生,可以選擇自己活著,同樣也可以選擇死去。而老廖,包括所有人,都不允許陳朵這個最後的選擇。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我們都認為,像陳朵的這樣的姑娘,應該好好享受人生,享受這個世界上的美好!而這也僅僅是對普通的花季女孩說的,而對於陳朵來說,這真的是她想要的嗎?不是!她不想要這樣具體的安排好的結局,她想要的只是選擇,只是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最後,她選擇了死,並且選擇了死亡的方式,這是她最後的歸宿,也是她最大的幸福!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最後陳朵的選擇,表面看起來陳朵回到了藥仙會,但是卻並不是這樣的。在陳朵的幻境中,老廖成為了藥仙會的管理者,笑著讓她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而回到熟悉的環境下的陳朵,才是最放鬆和最舒適的姿態。這是陳朵自己最後的選擇,她選擇將自己最親近最信任的人,與自己最熟悉的環境做了融合,這是她最理想的狀態呀!所以最後的她,是帶著幸福死去的!因為她終於做了一次選擇!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而這也正能說明,在被救之後的生活中,陳朵其實一直是緊繃不自在的狀態。最後選擇死,也是對她自己的一種救贖!這是這個人物最大的悲劇,卻是陳朵最後的幸福!她終於在努力了那麼久之後,享受到了支配自己的那種快樂!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對於陳朵,老廖廢了很大的功夫才將她的意識喚醒,而最終她卻還是選擇死去。作者想表達的並不是說“正常的世界對她是地獄,地獄的生活才是她溫暖的家鄉”,而是在與突出“異人”與“正常人”的不同才是永遠也無法突破的屏障!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從陳朵被喚醒的那一刻開始,就是她悲劇人生的開始,

因為在她如同一個嬰兒般適應這個“正常的世界”的時候,卻讓她更加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不同”。對於這個世界來說,她永遠不正常,因為她對於這個世界的所有人,有著致命的危險。

陳朵在被老廖喚醒之後,她已經意識到了這個世界的美好,但是她卻只能遠遠地看著,無法真正融入和享受。就像最後的那個冰激凌,很甜,卻也很涼,涼到她的內臟已經受不了了!陳朵漸漸地已經明白她的“不同”,明白她不屬於這個世界。但是善良的她卻不忍心傷害這個世界,不忍心傷害這個世界的正常人,所以最後,她選擇死亡,選擇回到那個屬於她的世界,那個有她的“同類”的世界。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張懷義曾經提出了“同異之辯”:同類相吸,排除異類!也就是所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同樣這也是人心底最真實的渴望,渴望與“同類”在一起,不管是三觀相合的人,還是志趣相投的人。所以對於人類來說,最本質的需求,不是物質,不是光明,不是美好,而是“選擇權”和“同類”。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陳朵最後的結局也正是落腳到了這一點上,她最後選擇了死亡,並且回到了那個被她美化加工後的藥仙會,也就是回到了她的同類身邊。只有在那裡,她才能做個“正常人”,而不再是個“異人”。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張楚嵐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自己做惡人,推了所有人一把,推了陳朵一把。讓陳朵最終能選擇死亡。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我們看這篇的時候,最大的感覺大概就是同情陳朵,同時也替她感到不公。就像老孟發出了一聲怒吼:“為什麼不能幸福地死去?為什麼她就不配有個快樂的結局?”

是啊,陳朵其實就是一個可憐、可悲卻又可愛的人,對於她來說,她本身其實沒有做錯任何事,憑什麼不配有一個快樂的結局?老天為什麼這麼不公平?我們開始同情陳朵的遭遇,抱怨上天的不公,這不是她應該面對的結局啊!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她為什麼這麼倒黴?因為她倒黴唄!因為我們給予自己太多的定位和附加情感,所以我們無法看透這個本質,而純粹的寶寶,卻一語道破了關鍵所在。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對於陳朵來說,這就是她的宿命,從她生下來之後被培養成蠱器,她的人生就已經發生了變化,並且有了既定的軌跡。而這最後的結局,也是她必然的結局!從陳朵作為蠱器,就已經不再是“正常人”,反倒是當初老廖將其救出來,妄圖改變陳朵的命運,成了強行打破規律。而萬事萬物的規律,卻又是打不破的!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這就是自然的法則,天地無情,不會因喜愛而讓萬物繁榮,也不會因憎恨而讓萬物蕭條。每條生命都有自己的使命,在社會中充當著不同的角色。事物有自己的規律,我們誰也無法強加干預。而此刻,陳朵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她該回到自己的那個世界了。她不是死了,她只是回去了!

陳朵的結局沒有改變,反倒是因為中間的非自然力量,讓陳朵平白遭受了很多不應該承受的痛苦,而參與其中的人,內心也因此受到自己的譴責。這是強行打破規律所必須承受的。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結語

陳朵的一生是充滿悲劇色彩的,而她真正的悲劇是什麼?不是沒有人聽懂她的話,而是在與聽懂之後呢?你如何選擇?選擇不僅僅是做出選擇,有時候,什麼也不做,也是一種選擇。

就像上面的《道德經》裡所說:事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就像萬物的枯榮,天地的運轉,誰也沒有辦法將其破壞,最終還是要選擇不加以干預的“無為”的態度。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張楚嵐的做法,看起來無情,但是也不過是順應天命,遵循了規律, 反倒是讓陳朵最終達成了心願,沒有白白“做人”一場。

迴歸到最開始的那一句話,這就是陳朵的一生。她來到這個世界上,是因為不得不來,而最終;離開這個世界,也是因為不得不走。這是陳朵的宿命,作為蠱器是宿命,被老廖救下來承受這些痛苦,也是宿命。

《一人之下》陳朵篇:“選擇”與“同類”,是人類最根本的渴望

而陳朵,真正來到這個世界上,是老廖牽著她的手送她而來,而她的離開,也是老廖將她送走。這也算是陳朵最好的歸宿了。

如果說強行打破的規律,強行讓陳朵恢復人的意識,讓她遭受了很多痛苦,但是她最後也享受到了作為一個“人”,該有的快樂!陳朵篇其實想 傳遞出來的內容還有很多,而這一點,是讓我感受最深刻的一點。




對此你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