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小孩子的问题不简单

小孩子总是会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而是星期日呢”。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有学问,好多大人都不一定能正确解释,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

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小孩子的问题不简单

大家动动手指,直接用今日头条app上方的搜索框输入“星期七”,5秒钟就可以增长知识:

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小孩子的问题不简单

首先得从“星期”这个概念说起。

有人说,“星期”这个概念,源于中国的“七曜”。早在中国夏商周时期,人们就发明了“七曜”,分别指日、月、金、木、水、火、土。不过,“七曜”表达的是人们对星辰的自然崇拜,而非一种时间周期。

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小孩子的问题不简单

实际上,“星期”作为时间周期,最先出现在巴比伦。大约在公元前7世界,巴比伦人把一个月分为4周,每周有7天,每天由1个神主管,分别是太阳神沙马什、月亮神辛、火星神涅尔伽、水星神纳布、木星神马尔都克、金星神伊什塔尔、土星神尼努尔达。

巴比伦人创造的“星期”概念,流传到了古希腊、古罗马等地。公元321年3月7日,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宣布,7天为一周期。为什么是7天呢?这与《圣经》有关。《圣经》中记载,上帝用6天创造世界万物,在第7天休息,7天一轮回,周而复始。

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小孩子的问题不简单

“星期”概念在欧洲等地流传后,被当地人根据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比如,英国人就进行了改变,他们的时间周期分别是太阳神日(Monday)、月亮神日(Tuesda)、战神日(Wednesday)、主神日(Thursday)、雷神日(Friday)、爱神日(Saturday)、土神日(Sunday)。

“星期”的概念传到日本后,日本用源自中国的“七曜”概念,来表达“星期”。分别是日曜日(太阳神日)、月曜日(月亮神日)、火曜日(战神日)、水曜日(主神日)、木曜日(雷神日)、金曜日(爱神日)、土曜日(土神日)。直到今天。日本的日历上,都是如此表示。

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小孩子的问题不简单

可是,中国为什么不用“七曜”概念来表示“星期”呢?这与一个叫袁嘉谷的人有关。

袁嘉谷是云南石屏人,生于1872年。1903年6月,袁嘉谷参加经济特科试,在复试中名列榜首,是为状元。袁嘉谷因此成为云南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状元,也是唯一一位状元。1904年7月,袁嘉谷奉命到日本考察。一年后,袁嘉谷回国,任职国史馆协修,并在学部编译图书局专管教科书事。

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小孩子的问题不简单

当时,清朝正在实施新政,废除了科举制度,在全国推行新式学堂。既然是新式学堂,就得有统一的教科书。袁嘉谷在主持编写教科书时,对“星期”的概念进行了规范。他去日本留过学,知道日本是实行“七曜”周期,但中国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因地制宜。

袁嘉谷首先将日曜日命名为星期日,但接下来,总不能将月曜日命名为“星期月”,将火曜日命名为“星期火”吧?那样多别扭。袁嘉谷灵机一动,将汉字中的“一、二、三、四、五、六”分别来代指月、火、水、木、金、土,于是就有了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

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小孩子的问题不简单

由于伊斯兰教、基督教以“星期”为单位举行宗教活动。因此,在中国有人又以“礼拜”代指“星期”,变成了礼拜一、礼拜二、礼拜三、礼拜四、礼拜五、礼拜六、礼拜日。

现在来回答文章开头提出的问题吧,“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而是星期日”,这是因为,星期日既是一周的结束,又是一周的开始。如果将星期日说成星期七,就没办法表达出“周而复始”的意思。

你明白了吗?

星期六之后为什么不是星期七?小孩子的问题不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