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1955年上海電影製片廠攝製的黃梅戲電影《天仙配》講述的是董永與七仙女的愛情故事。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這是黃梅戲第一次被搬上銀幕,由桑弧根據陸洪非的舞臺演出臺本改編,石揮執導,王少舫和嚴鳳英分別飾演董永和七仙女。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嚴鳳英在化妝

第一個在舞臺上飾演七仙女的是嚴鳳英的小姐妹潘璟琍,嚴鳳英一開始並不喜歡這個角色,認為她是一個弱不禁風的小姐,後來為參加華東戲劇觀摩演出大會,嚴鳳英取代潘璟琍出演七仙女,也正是經過她的重新演繹,七仙女變成了一個勞動婦女的形象。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在電影中,潘璟琍飾演二姐,其實她比嚴鳳英還小6歲,飾演大姐的是王少舫的妹妹王少梅。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電影拍攝現場

桑弧在改編中擺脫了戲曲程式的束縛,充分發揮了電影的特點,渲染了故事原有的神話色彩,在此基礎上,石揮決定將其拍成一部神話歌舞故事片,完全按照電影形式重新譜曲,並且設計出了虛無縹緲的天宮、仙女們騰雲駕霧、槐蔭開口、土地為媒、南天門天兵天將等一系列特技場面。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石揮之前從未接觸過黃梅戲,為了拍好電影,他一連看了二十幾場戲,終於找到了感覺。相反,嚴鳳英和王少舫是第一次“觸電”,他們來到上海後抓住一切機會到電影院觀摩學習,最多的時候一天連看五場電影,掌握了在鏡頭前表演的技巧。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夫妻雙雙把家還”是片中最著名的唱段,這個唱段原來是在“路遇”一場的結尾處,改編時,桑弧不僅把它挪到“滿工”這場戲,還對唱詞進行了改動,其中“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這句是桑弧新加進去的。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電影拍攝期間,正逢上海市文化局在陝西南路能容納五千名觀眾的文化廣場舉辦秋季音樂會,王少舫和嚴鳳英應邀演唱了“夫妻雙雙把家還”,贏得全場歡呼。實際上,在電影上映之前,這個唱段已經在社會上流傳開來。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全體劇組人員合影

《天仙配》上映後備受海內外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不僅獲得了文化部優秀舞臺藝術片二等獎,還引發了臺港地區的黃梅戲熱潮,後來的《江山美人》《三笑》等片都採用了黃梅調作為影片的音樂元素。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嚴鳳英的定妝照

英國女王於60年代初期也觀賞過這部黑白版的《天仙配》,很喜歡這個凡人及天仙的愛情故事,但她認為美中不足的是演員年紀偏大且缺乏色彩,邵逸夫聞訊後決定以嶄新的方式重新拍攝《天仙配》。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1963年,上海天馬廠與香港長虹影業公司合作拍攝了彩色片《槐蔭記》,用的就是當年桑弧改編的劇本,由顧而已導演,王少舫、嚴鳳英擔任藝術顧問,年輕演員董文霞、夏承平分飾七仙女和董永,在香港上映時,該片更名為《牛郎織女》。


黃梅戲電影《天仙配》鮮為人知的幕後故事

《天仙配》的拍攝成功,對戲曲與電影如何更好結合作了有益探索,起到了促進戲曲電影發展的良好作用,同時也使黃梅戲得到了更大幅度的傳播,開始成為全國有影響的劇種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