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被“孔融讓梨”的故事誤導了?

1.孔融讓梨的故事


你是否也被“孔融讓梨”的故事誤導了?

孔融小時候家裡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讚他。

這個故事大家耳熟能詳,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謙讓美德的典範,而“孔融讓梨”的故事也作為中國啟蒙教育的經典範例代代相傳,可這種教育理念真的是對的嗎?

2.家裡的老大一定要讓著小的?


你是否也被“孔融讓梨”的故事誤導了?

“你是大的,要讓著小的”,“你要保護弟弟,他比你小”,“他不懂事,難道你也不懂事嗎?”,不知道小時候的你,是否也被父母耳提面命的這樣教育過。幾千年以來,我們都將儒家尊老愛幼的思想奉為皋鎳,認為老大讓著小的是天經地義、理所應當,許多家庭對於父母而言,一旦老大和小的有爭執,父母通常不問事情緣由,就開始責備老大,所有的錯都是老大,他(她)不應該和弟弟妹妹爭玩具,他(她)的零食應該要讓給弟弟,這樣的教育在中國許多家庭上演過。 可是,我想說,為什麼父母要給孩子灌輸“老大就要讓著弟弟(妹妹)的”這種理念?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是嗎?難道就因為老大先來到這個世界,所以他就註定要承受這些不公正的待遇,連爭論孰是孰非的權利的沒有?父母們難道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教育理念帶給孩子怎麼的影響嗎?

事實上,父母一味強調“大讓小”,“讓”的孩子時常忍氣吞聲,“受”的孩子總覺得理所應當,大的因為隱忍越來越覺得不公平,小的因為大的忍讓更加肆意妄為,這對兩個孩子的成長都不利。


你是否也被“孔融讓梨”的故事誤導了?

我想正確的教育,應該是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按照他們的本意做出選擇,不能一味的教育孩子要孔融讓梨,在教育孩子學會奉獻與分享的同時,也要讓孩子體會到奉獻和分享或得到回報的。孩子之間發生摩擦、起爭論或者意見不同的時候,要與對方講道理,互相體諒,而不是誰是老大就要聽誰的,又或者你是小的,老大就要讓著你,應該是誰最有道理就聽誰的,任何人都沒有特權。

3.請平等的愛每一個孩子

相信很多80後甚至90後的孩子都深受原生家庭裡“重男輕女”思想的傷害,《都挺好》裡面的蘇明玉,《歡樂頌》裡面的樊勝美,她們都是生活在這樣家庭裡的典型案例。在她們的記憶裡,從小到大,家裡所有的好東西,爸爸媽媽都會留給哥哥,哪怕是自己苦苦哀求,他們也不理會。她們總是要哥哥吃飽了,吃夠了,吃撐了,才允許她上前。如果飯桌上只有一個雞腿,毫無疑問,是哥哥的,哪怕自己再想吃,母親也不讓。對於有的人來說,那些因在原生家庭裡遭受到的父母不公平的愛所帶來的傷害,有的人可能需要用一生去治癒。


你是否也被“孔融讓梨”的故事誤導了?

有孩子受優待,就有孩子被冷落,被偏愛的總是有恃無恐、被冷落的總是孤獨無助。

2016年國外《婚姻與家庭》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75%的母親承認自己和某個成年子女關係更近。2005年的一項研究顯示,70%的父親和74%的母親會對某個子女表現出優待。

也許,你沒有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裡,但你可能生在了一個不被重視的家庭裡。

我有一位高中好友,她性格比較開朗、經常大大咧咧的,不夠細心,學習成績也不好,她有一個雙胞胎姐姐,姐姐乖巧懂事,學習成績也很優秀,所以父母總是跟姐姐很親近,飯桌上的話題,永遠都是圍繞著姐姐,姐姐學習成績有沒有下降,和老師、同學關係相處得怎麼樣……等等,父母對於妹妹從來都是放任式,的確,她們在物質上或許都是一樣的對待,可是在情感上呢?一個被偏愛,一個被冷落,誰又能說這是一樣的愛呢?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遺忘和忽略。


你是否也被“孔融讓梨”的故事誤導了?

老話說:龍生九子,各有所好。即使是雙胞胎,也有差異。當我們拿諸如“優秀”、“聰明”、“乖巧懂事” 等標準來區分孩子時,往往就忽略了孩子獨有的個性,更是滋生了種種不公平的、不平等的種子,小孩子通常都是敏感的,那些不公正的愛可能對孩子的人生造成很大影響,我的那位高中好友考上大學後,很好回家,和父母的感情一直很冷淡,畢業後更是選擇遠嫁他鄉,很少回孃家。

也許,公平的愛不容易,但不公平、不被重視的愛真的很傷人。我想父母要學習公平地愛孩子,就要先學會接納孩子的個體差異,每個孩子生來天賦秉性不同,就像每一顆種子裡藏著不同的生長密碼。父母應該學會理性地把愛擺在不偏不倚的位置。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一個充滿愛與呵護的原生家庭里長大。希望所有做父母的,能給孩子良好的物質基礎,但也要培養其獨立性;能對孩子溫柔地說話,少劈頭蓋臉地責罵;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其良好溝通;也能尊重孩子的個性差異,讓他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你是否也被“孔融讓梨”的故事誤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