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國足首戰亞洲盃,三點頑疾至今魂牽夢繞

回憶國足首戰亞洲盃,三點頑疾至今魂牽夢繞

1975年中國足球隊首次訪問香港,由於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而引起了轟動。當然了,球隊的表現也格外的出色,從那場比賽之後呢,容志行就成為了港粵兩地球迷心目當中的中國乃至亞洲範疇的球王。

從東南亞和香港回來之後,隨著由長期集訓改為臨時組建,這支國家隊解散了,隊員們戀戀不捨。剩下十天的時間裡他們在一起推心置腹地暢談,因為一些老隊員他們從60年代就在一起,在國家隊期間經歷了十年的特殊時期,被荒廢了一段時間。甚至有的隊友在這個特殊時期已經意外的辭世了,比如說因為被批鬥而自殺的非常有特點的中鋒胡登輝。那麼這批隊員他在一起呆了十年,一起奮鬥過,一起熱血過,一起輝煌過,也一起經歷過“十年動盪”這樣的荒唐的年代。好不容易恢復正常了,可以正式的訓練,甚至能夠走出國門去參加一些國際比賽見見世面了。他們看到了機會,看到了自己職業生涯的希望,重新振作起來,希望在運動生涯的最後時期留下一些值得驕傲的成績。但是由於這個機制的轉變,國家都要解散,大家要各奔東西,很可能再也沒機會在一起戰鬥了。國家隊這次解散意味著其中一些人將徹底退出國家隊。

那個年代因為沒有如今這樣大量的電視轉播,所以那時的球迷都是真正的現場球迷,都是每一場比賽每一天的訓練恨不得都在場邊到現場去看,都是近距離接觸他們對這些隊員,非常有感情。這些非常非常鐵桿的所謂腦殘粉希望這些隊伍能夠保留下去,好在那國家就很快又重新組建了。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年咱們中國足協在亞足聯的合法席位被恢復了。這就意味著咱們有機會參加亞洲盃和亞運會等大賽,擺在眼前的就是1976年的亞洲盃。

主教練年維泗重新升帳點兵,這回組隊的做法是以老帶新力爭好成績,戚務聲等老將入選,這一次看中了南派球員的技術於是另外吸收了陳熙榮等多位廣東球員。這屆亞洲盃的預選賽從1975年6月開始,中國隊被分在第三賽區,贏了朝鮮之後,分成了兩個小組,單循環小組的前兩名再交叉踢半決賽,決賽決出的冠亞軍可以踢亞洲盃正賽圈,也就是決賽圈的比賽。最後中國隊順利的獲得了亞洲盃的參賽席位,但是暴露出了一些隱患,這些問題就像揮之不去的陰影,此後好多年一直困擾著中國。

行政干預,來自外部的干擾

因為一年前在香港踢得非常漂亮,這次中國隊抵達香港之後,立刻上了當地各家報紙的頭版頭條。中國隊住在新華社香港分社招待所裡邊,分社領導也非常重視,隊員們也得到了熱情款待,但是香港的那個領導似乎太重視了,居然開始插手中國隊的戰術打法。到最後對朝鮮的決賽之前,有領導說反正輸贏都能出線,都能打亞洲盃了,何不放開了進攻啊,就像上次來香港對香港聯隊那樣,踢得更漂亮一些,讓香港的群眾為我們叫好了啊,讓他們看到我們足球隊身上體現出了我們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啊。年維泗主教練對此提出了異議,但是這位領導堅持自己的意見,為年維泗做了半天思想工作。最後年維泗好要求擴大防區加強進攻,結果0:2輸給了朝鮮。來自外部的干擾,尤其是更高層的行政級別的領導的指示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日後將給中國足球不斷的造成更大的惡果。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某場熱身賽中國隊輕鬆打進了十個球,最後時刻門將有意漏了一個,讓比分變成了10:1。單看這個舉動似乎沒什麼嚴重的,其根源是當時瀰漫在中國體壇的一股風氣,假大空,把競技場上的較量放到了一邊,對運動員運動隊提出了比較空比較高的荒唐的道德要求。體育賽場上要發揚什麼什麼樣的風格,要求國家隊在國際賽場上交朋友了等等,承擔了很多這個體育之外的一些任務。

後勤保障不專業

與香港隊的比賽中國隊放鏟28次,香港隊剷球35次,容志行拼到嘔吐繼續堅持作戰,在終場前打入制勝一球立下大功,隊員們在比賽中拼得太慘烈了,賽後回住地的大巴里邊因為脫水昏了過去,因為香港也是天氣熱,隊員大量的脫水之後體內電解質失衡,容易導致瞬間的暈厥,這個時候呢,其實只要補充一些含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的飲料,或者迅速的補充點糖水就行,就能迅速的防止中暑導致的昏厥,但當時物質貧乏,而且經驗也缺,大家都不懂。

預選賽期間雖然拼搶激烈,但是比賽質量都很好,比賽結束雙方握手擁抱,一起向觀眾致意。一直沒有出現紅牌,也沒有惡意傷人動作,朝鮮跟日本那場比賽。一次犯規,雙方踢得非常乾淨。這個時候中國隊因為長期國門封閉,,走出去踢比賽的機會太少,缺乏國際比賽經驗,隊員在場上踢得太老實,而且還要在領導和媒體的誤導下、監督下體現所謂的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體育精神。中國隊比較喜歡“正派”的對手,但還是暴露出了一些老毛病。前國腳王璐等人組成的觀察小組,他們提到中國隊懼怕緊逼心裡緊張影響發揮。在香港賽區的決賽中朝鮮2:0贏了中國,但是隨後朝鮮卻退出了亞洲盃的正賽,沙特和泰國也退出了,這樣導致最後到伊朗德黑蘭來的只有六個隊,分成兩個組。中國隊跟馬來西亞、科威特出現在同一組。

第一個對手是馬來西亞,他們就像1957年的印度尼西亞一樣。東南亞球隊從那個時候開始,面對中國隊就是收縮防守,密集防守,伺機反擊,前場只放兩個人騷擾偷襲。由於過於拘謹,馬來西亞利用中國隊後衛的失誤,先進一個球。丟球之後的中國地反倒放開了手腳形成了圍攻,但連續兩個進球都被判越位,好在終場前扳平了比分。

科威特是當時亞洲的最強隊,不過這場比賽呢比較特殊,科威特先進一球這個比分維持到比賽結束。由於科威特之前大比分戰勝馬來西亞。這樣中國隊和科威特兩個隊就可以攜手出線進入半決賽。所以都踢得小心翼翼,尾聲階段都沒有壓上進攻,最後科威特1:0取勝小組第一,中國隊小組第二。中國隊對伊朗隊的半決賽大戰120分鐘,中國隊暴露出實力上的差距,其實雙方技術水平差不多,傳控球的能力不相上下。中國隊主要差在體能上,那一代的中國運動員由於青少年時期國內物質貧乏,所以他們的飲食營養跟不上,到了關鍵時刻體能確實比不過波斯鐵騎。另外隊員的年齡也是老的老小的小,從上半場下半場加時賽中國隊越來越被動。上半場還能跟對方打個旗鼓相當,場面上局勢差不多,射門之比是7:10。到了下半場射門次數就變成2:9了。拖到加時賽中國隊就已經完全跑不動了,被動挨打射門之比是1:11。唯一的一次射門呢,還是禁區外勉強的遠射,最後被對方加時賽打進兩個球,0:2敗下陣來,輸得不冤。

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半決賽誰輸了誰跟中國隊爭奪季軍。中國隊留在現場看對方的比賽。結果看得瞠目結舌,為什麼?這場比賽踢得火藥味太濃了,科威特隊領先之後,伊拉克球員怒火中燒,經常是連人帶球一起踢,各種飛鏟,各種兇狠的衝撞球員,科威特也是以牙還牙,終於釀成大規模衝突,一片拳腳,伊拉克的替補球員把椅子都掄起來了,最後還是警察衝進場內才平息了雙方的拳腳。

看完這場半決賽啊,咱們的國腳都蒙了。為什麼?咱們習慣了國內的教育,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啊,覺得伊拉克球員太粗野,從來沒遇到過這樣的對手,爭奪第三名的比賽,就是對伊拉克隊,賽前準備會上,隊員們都很鬱悶,很壓抑,氣氛比較低沉。經過領隊和教練的溝通,全隊上下形成了共識,第一不怕被踢啊,不怕對方粗野兇狠的犯規,第二要防備。第三比賽要照踢,絕不受上一場的影響,更不要因為友誼第一就不敢出腳踢球了。大家還分析到伊拉克跟科威特踢得這麼火爆,可能是因為兩個隊有宿怨,而中國的跟他們誰都沒有什麼以前的過往的恩怨,不必這麼糾葛。況且半決賽大家都踢得筋疲力盡,折騰的太厲害,而且在亞足聯還警告了伊拉克隊。

果然這場第三名的決賽松平浪靜沒發生什麼摩擦。而中國隊充分發揮了技術優勢,跟彪悍的伊拉克球員周旋,幾次巧妙的連續傳球將對方戲耍的像猴子一樣,看臺上的伊朗球員發出笑聲,他們是在嘲笑伊拉克球員搶不到球,最後靠中國隊取得了勝利,首次打進亞洲盃就獲得了第三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