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這是子貢眼裡的孔子的形象

子禽問於子貢曰: 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

子貢曰: 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學而篇第十章。這一章以孔子的二個學生的對話,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溫暖、善良、恭敬、儉樸、禮讓的孔夫子形象。這個周遊列國的孔子形象,讓他的學生們充滿疑惑與感慨,如此奔忙的老師並不被諸候們接納,這才讓老師的弟子們覺得不可理解而相互討論起來了。

孔子的學生陳亢向他的師兄端木賜發問道:我們的老師周遊到這個國家,一定要打聽該國的政治事務,究竟是老師被動求來的答案呢,還是這個國家的人主動告訴的呢?

或許陳同學的這個問題有點傷面子,子貢先生給的回答有點彎彎繞。他說,我們的老師可是一個溫和的、善良的、恭敬的、節儉的、謙讓的人,他依靠他所擁有的五種品德就可以取得信任而獲得該國的政事,恐怕他老人家和別人獲取的辦法不一樣吧?

通過這段對話,雖然可以獲得孔夫子的儒家學者形象,但是也能夠體會出周遊列國的孔子實現參政理想還有難度。

子貢比孔子小36歲,能言善辯,還曾參與過國家政治。這一段對話的背後,可以讀出來的味道,還真有點說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