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特色上说,本篇诗歌秉承白诗的一贯风格,极具代表性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唐·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菜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题解]宜州:今安徽宣城县。谢胱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胱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校书:官名,即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族叔李云。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李白南游至宣州,正值其族叔李云将要离去,两人同登谢胧楼,李白为其钱行而写成此诗。

从艺术特色上说,本篇诗歌秉承白诗的一贯风格,极具代表性

李白

[欣赏]天宝初年,李白供奉翰林,这是他一生最接近君王的时期,也是他一生最有可能施展政治抱负的时期。可是仅仅过了一年有余,李白受到权贵的馋毁,他不得不离开长安,再次开始了自己的漫游生活。大约11年后,李白在宣州遇见了自己的族叔李云,于是借饯别诗的写作,淋滴尽致地一抒自己胸中的烦恼。诗的开篇很突兀,“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如此强烈地自抒己意,完全不像一般钱别诗的写作。作者在这里烦忧的是什么呢?时光流逝,功业未成。此时的李白已经55岁,一向自负的他到如今依然辗转漂泊,这怎能不让心高气傲的诗人痛苦万分呢?

从艺术特色上说,本篇诗歌秉承白诗的一贯风格,极具代表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语意双关。一方面,面对浩浩长风,阵阵秋雁,诗人颓唐的情绪为之一振,立刻想到了开怀畅饮,一醉方休;另一方面,句中的“送”字也是巧妙的点题,且是全诗中唯一点明“饯别”之意的地方。诗人在如此激荡的情绪表达中,仍不妨碍精妙的艺术构思,确实是难能可贵。“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诗人赞美对方的文章风骨造劲,如同建安诸人一样,同时,诗人也非常自信,拿自己与小谢相比。接下去又进一步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都怀有飘逸豪放的兴致,真想飞登青天,揽持明月。

从艺术特色上说,本篇诗歌秉承白诗的一贯风格,极具代表性

长风万里送秋雁

或许有人疑惑“明月”的使用,因为前面“长风万里送秋雁”已经表明了白天。其实,此处“明月“不一定非要坐实。众所周知,“明月”是李白的最爱,是李白诗中最常见的意象,此处“明月“也完全可以代指诗人的美好理想。“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结尾四句,诗人的情绪又从“欲揽明月”的豪情中重重地衰落下来。“抽刀断水”的新奇比喻,更把作者那种不可排遣的忧愁刻画得入木三分。此时此刻,诗人颓唐到极点,然而就在这极点的颓唐中,诗人依然不改其豪放酒脱,浪漫天真的一面——“明朝散发弄扁舟”

从艺术特色上说,本篇诗歌秉承白诗的一贯风格,极具代表性

明朝散发弄扁舟

从艺术特色上说,本篇诗歌秉承白诗的一贯风格,极具代表性。如强烈的主观色彩,大开大合的情绪变化,惊人的意象塑造,清新流畅的语言等等,均可以在诗中容易地看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