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文化,家家户户的保护神,门神由何而来?

中国民俗文化,家家户户的保护神,门神由何而来?

古人害怕恶鬼和妖邪的侵入,便想象出一些降鬼伏妖的门神来站岗放哨。正如一首民歌所唱的:“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小鬼大鬼进不来。”由于门对一个个家庭的安全至关重要,所以门神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就显得特别广泛。信仰的人越是多了,越容易造成七嘴八舌不同的说法。在民间的传说中,至少有两对不同的门神,他们分别是神茶、郁垒和尉迟恭(字敬德)、秦琼(字叔宝)。

中国民俗文化,家家户户的保护神,门神由何而来?

根据《风俗通义·祀典》、《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括地象》、《搜神记》佚文等古代典籍的说法,我们的祖先黄帝当年权力很大,他不仅是生民的部落首领,而且还对神国和鬼戴拥有绝对的统治权。他一方面派自己的亲信后土做了鬼国的国王,代理自己管辖那块地盘;另一方面又命神茶和郁垒兄弟俩去管理那些游荡在世的鬼。神茶和郁垒住在东海的桃都山,山上有大桃树,枝干盘曲盖住了三千里的地方。树上住着一只金鸡,每日报晓,叫醒神茶两兄弟去守卫桃树东北面的一座鬼门,如果发现了恶鬼,或者在阳间害了人的鬼,兄弟俩就把他们捉起来用苇索捆绑了去喂山虎。

中国民俗文化,家家户户的保护神,门神由何而来?

可见,这两兄弟是为民办事的,于是,每逢大年三十晚上,民间总是用桃木雕成两个神人,手拿芦苇绳,放在门旁边用来镇压邪鬼怪魔,有的还在门上画了大老虎。后来,为了方便起见,就改成了图画。这样,神茶和郁垒两兄弟的画像就成了人们张贴的门神了。当然,这种风俗以后逐渐简化为悬桃符驱邪,守卫大门的责任自唐以后就移交给秦琼、尉迟恭或者钟道等武士门神了。不过,在宫廷和贵族家庭,一直到清代,还沿袭着除夕悬挂神茶和郁垒像的风俗。

中国民俗文化,家家户户的保护神,门神由何而来?

到了唐代,守卫大门神的工作由两个大将军接替,他们手拿兵器,气宇轩昂,一个叫秦琼,一个叫尉迟恭。这两位唐代开国元勋之所以谋取了守卫大门这件差事,据说是有道道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历代神仙通鉴》都记载了其中缘由:唐太宗李世民当年为打天下,杀了很多的人。他即位后,每逢生病就梦见许多恶鬼在寝室门外抛砖弄瓦,大呼小叫,一直搞得三十六宫、七十二院夜无宁静。太宗非常害怕,就让大将秦琼和尉迟恭为他守在寝室门口,当夜果然安然无恙。整夜守门时间久了,两人难以承受,于是,唐太宗就让画师画了两个人的形象挂在宫门左右,此后,邪崇再也不来作怪了。

中国民俗文化,家家户户的保护神,门神由何而来?

于是,“后世沿袭,遂永为门神”。《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在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对此作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进一步提高了秦琼、尉迟恭两人作为门神的知名度。就年节而言,除了祭天地、祭奠祖先、迎财神等风俗活动,年画的张贴也是“年味”的重要标志。而考其起源,年画应是从避邪镇宅的原始宗教信仰而来的。最开始是于年末岁首除旧迎新、驱鬼镶灾以保佑家宅平安的门神画。历代渐有发展,至明清得木版印刷之助,从此风行。年画的内容,大多以祈福纳祥、驱鬼辟邪的《天官赐福》、《招财进宝》等门神和灶神为主。

中国民俗文化,家家户户的保护神,门神由何而来?

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祈福镶灾。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在门上贴“神茶”“郁垒”神像。而到了唐代,人们将秦叔宝、尉迟恭的画像贴在门上镇鬼,成为新一代的“门神”。这两位门神的画像通常是贴在临街大门上的,为了显示一下防恶除魔的风度,二神手中通常持有刀锤鞭铜等兵器,横眉怒目,气派威武雄伟。同时,人们还习以为常地贴上这样一副对联:昔为唐将军,今作镇宅神。

中国民俗文化,家家户户的保护神,门神由何而来?

当然,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门神还有多种。后来,钟尴被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张挂的门神。河南一带所画门神多为赵云、马超;河北门神是马超、马岱和薛仁贵、盖苏文;陕西门神则是孙膑、庞涓以及黄三太、杨香武,汉中一带还有以孟良、焦赞为门神者。总之,缺乏安全感和做贼心虚是门神产生的心理基础。门神的候选人多是生前的勇武将军,他们有力量把住大门,其震慑力让人信得过。


分享到:


相關文章: